馮 琳
近年來,慈利縣村級財務也象全國其他地方一樣在管理上很不規范,存在著各方面的問題,群眾十分不滿,意見很大。加強村級財務管理既是廣大農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
難解的方程式
慈利縣有680個行政村、居委會,村級財務由村會計—人擔任,在管理上普遍存在著四個方面的問題:一是私賬公報、損公肥私;二是貪污公款、中飽私囊;三是賬務混亂、報表虛假;四是舉債經營、包袱沉重。到2007年底,全縣村級債務已達7000萬元。
導致村級財務出現種種問題的原因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管理制度不健全是形成村級財務問題的基本原因。村里會計出納一般都一人兼任,缺乏內部牽制制度,難免使村級財務出現各種問題;第二,缺乏監督是形成村級財務問題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村級財務收支沒有按規定定期向村民進行公示,另一方面上級組織也沒有經常對村級財務進行審計和監督;第三,村會計財務素質低下是形成村級財務問題的直接原因。慈利縣村會計素質一般都不高,全縣680個村、居委會會計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的不到一半,參加過會計業務培訓的只有20%,有的不僅文化素質不高,而且會計素質也非常低下,連基本的賬務處理都不會。
村賬種種問題的出現,直接影響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極為不和諧的一個方面,群眾對此議論紛紛,意見很大,對村干部有著極大的不信任感,經常有人上訪,要求把村賬徹底搞清楚、弄明白。
艱難的方程求解
鑒于村級財務存在以上種種突出問題和群眾的強烈不滿,為徹底改變全縣村級財務混亂的局面,從2008年年初開始,慈利縣財政局開始實行村級財務由鄉鎮財政所代管。
通過—段時間的運行。縣財政局發現鄉鎮財政所只是管住了各村的財政性資金,有效杜絕了國家財政資金在村級的截留。挪用。但是由于村賬以前是由鄉鎮經管站代管,鄉鎮財政所對村級各種自有收入還是沒有管上,仍然存在漏洞。甚至鄉鎮財政所與經管站也因為村賬代管問題引起了矛盾,從而出現村級財務管理上的“兩套賬”,鄉鎮財政所一套賬、經管站一套賬。
為了解決村賬管理上的困難和問題、化解矛盾,縣財局于八月份組成3個調查組,深入到全縣31個鄉鎮對100個村進行了調查,向縣政府寫出了村賬鄉管工作專題調查報告,要求實行村級財務管理上的“兩賬合一”,由鄉鎮財政所代行村級財務管理權。從而使全縣“村賬鄉管”工作真正步入了正軌。
緊接著,縣財政局于2009年3月開始組織各鄉鎮財政所對各村賬戶進行清理。通過一個月時間的清理,弄清了各村財務現狀,并取消村級在各金融機構保存的銀行賬戶,實行賬戶結零。各種往來款項都由村和往來單位簽章。十月份,各鄉鎮經管站原代管的村級財務全部交由財政所代管,重新編制結轉會計賬表,使各村老帳全部結清。各村都把清理后的賬務情況向村民張榜進行公示,讓村民徹底明白了村賬。
為把“村賬鄉代管”工作落到實處,切實管好村級財務,縣財政局起草了《慈利縣村帳鄉代管財務管理暫行辦法》,規定各村賬務賬戶統一使用鄉鎮財政所在當地銀行開設的“村級專戶”,村級所有資金收入和支出全部納入鄉鎮財政所的“村級專戶”進行核算監督管理。
同時縣財政局還制定了《慈利縣村賬鄉代管財務管理暫行辦法實施細則》,對村級財務管理實行約法三章。具體從十個方面做好工作:1、各鄉鎮財政所設立村賬會計崗位。財政所負責代理村級財務會計事項,實行分村記賬,獨立反映各村收入支出運行情況;2、各村成立村級民主理財小組。由各村村民推選出工作能力強、公道正派、有一定代表性的3名非村干部組成,負責監督本村村級財務處理事項;3、各村取消原會計、出納崗位,設立一名村級報賬員。4、村級依法依規組織本級收入,不準向農民亂收費、亂攤派;村級收入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嚴禁坐收坐支;5、村級支出實行報賬制管理,各村當月支出必須當月審核,當月入賬,各項開支必須有經辦人、證明人簽字、有村“民主理財小組”印章、有村主要負責人審批才能報銷,并附有“民主”、“理財”、“小組”三瓣印章,只有三瓣合一構成“民主理財小組”印章后才能生效。6、村級收款收據必須由村報賬員向鄉鎮財政所申請開立,要做到票款相符,嚴禁坐支挪用;7、切實加強村級債權債務管理。村級債權債務必須每年由村進行定期清理、催收、清償,各村絕不允許舉債經營新增債務;8、村級財務至少每半年對村民進行一次公示,自覺接受群眾監督;9、認真搞好村賬鄉代管業務培訓工作;10、對“村賬鄉代管”工作進行嚴格考核。
最佳解招
通過以上行動,全縣的“村賬鄉管”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村民對村賬由擔心變為了放心。村帳鄉代管以后,財政所對村賬進行了全面清理,對收支情況向村民進行了公布;特別是成立村級民主理財小組,實行民主理財,讓群眾擁有充分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給群眾一個明白,還干部一個清白。群眾對財政所這一作法非常滿意,從而徹底解除了以前老是懷疑村賬的疑慮和擔心,對村賬也開始放心。
強化村級財務監督,規范了村級財務管理。全縣31個鄉鎮680個村居委會的財務由財政所代管以后,收入和支出都進入了鄉鎮財政管理的“籠子”,嚴格按統一的規定和標準執行,資金流向安全,保證了專款專用,杜絕了亂收亂支、賬外設賬及貪污挪用等現象的發生,促進了村級組織的正常運轉。
減少了村級財務管理成本。村賬鄉代管以后,財政所對各村實行人力物力的無償服務,各村從此再不必承擔以前代管賬的一切費用,全年村級共減少財務管理成本580萬元。
遏制了村級債務的膨脹。財政所在對村賬管理中堅持量入為出、量財辦事的原則,使村級各項開支都嚴格控制在當年收支平衡的范圍之內,去年全縣村級不僅沒有新增債氖而且減少歷史債務1080萬元,有效遏制了以往舉債經營、債臺高筑的惡性循環。
通過一年多的實踐,回過頭來可以看出:在當前實行財政精細化管理中對村賬鄉代管的方法是切實可行的,取得的效果也是比較明顯的,已深得廣大村民的擁護,是破解村財難題最佳的招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