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江如,周安蓮,李 娟
廣東省東莞市塘廈醫院婦產科,廣東東莞 523710
陰道假絲酵母菌是生育年齡女性最常見的外陰陰道感染性疾病致病菌之一,其反復發作對女性的身心健康造成嚴重的影響。為了進一步了解其反復發作的原因,筆者對我院婦產科門診反復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感染患者進行uu檢測,了解其合并UU感染狀況,以期為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反復發作的原因和治療方法提供參考資料。
選擇2008年6月~2009年5月在我院婦產科門診就診有外陰陰道疾病癥狀的女性患者,進行臨床檢查,先取陰道分泌物進行假絲酵母菌檢查,同時取宮頸分泌物測定UU,年齡16~50歲,平均(27.8±6.3)歲,要求2周內未行藥物治療及陰道灌洗,共150例。對照組為健康的體檢人群,年齡16~50歲,平均(28.9±6.2)歲,共300例,無陰道炎癥狀,檢查同前。
暴露宮頸后,取陰道分泌物進行假絲酵母菌檢查,再用干棉球擦去宮頸表面黏液或分泌物后,用UU專用檢測的試管及棉簽取材。用無菌專用棉拭子插入宮頸內,停5 s后旋轉10周棉拭子采取宮頸分泌物。UU的檢測采用培養法,試劑盒根據NC_CLS公布的標準,采用肉湯稀釋法原理設計而成。集培養、型別鑒定、定量藥敏實驗于一身,1次試驗即可確定感染支原體的型別,同時測出支原體對12種抗生素的敏感性。
采用SPSS 16.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人群病原體的檢測結果:在150例假絲酵母菌感染的患者中,UU陽性116例,占77.33%,對照組UU陽性121例,占 40.3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4.92,χ20.05,1=3.84,χ2>χ20.05,1,P<0.05),表明陰道假絲酵母菌感染與支原體感染之間存在關聯性。見表1。

表1 VVC患者UU感染關系
女性下生殖道感染以假絲酵母菌感染最為常見,目前臨床治療效果不理想,復發率高而且極易出現耐藥[1]。復發性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RVVC)是指1年內有癥狀并經真菌學證實的VVC發作4次或以上,多數患者復發機制不明確[2]。目前認為,主要原因不是新感染的假絲酵母菌的毒力較大或耐藥的假絲酵母菌,宿主因素在復發性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發病中起重要作用。從誘發因素來看,性亂者占首位,國外學者報道[3]:多性伴、頻繁性交(定義為每周7次或者7次以上)是最大的誘發因素。而且,假絲酵母菌病常和一些性傳播疾病或生殖道非特異性感染共存。少數復發性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和長期使用抗生素或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有關。妊娠期高雌激素水平使陰道上皮細胞糖原含量增高,雌激素還可增加假絲酵母菌黏附到陰道黏膜上皮細胞的能力,假絲酵母菌表面存在雌激素受體,假絲酵母菌和雌激素結合增加酵母菌菌絲形成,從而增加毒力。口服避孕藥(OC)與VVC關系目前有爭議,國外學者ORIEL等[4]發現,口服避孕藥可能提高假絲酵母菌的黏附性和陰道對假絲酵母菌的接受性,提高陰道內糖原量和提高念珠菌的毒力。另外,衛生巾使用時間過久,穿不透氣的緊身內褲,宮內節育器,合并其他性傳播疾病,外陰陰道存在基礎性疾病如濕疹、扁平苔蘚等均可增加患病率。
支原體是一類沒有細胞壁的原核細胞微生物,電鏡下可見其最外層為莢膜,黏附結構與黏附相關蛋白。某些致病性支原體頂端有一種特殊的尖端結構[5],能使支原體黏附在泌尿生殖道的柱狀上皮上,這些病原體潛伏于子宮頸黏膜的皺襞中,當人體抵抗力下降及手術創傷時最先入侵的部位是子宮的黏膜,表現為宮頸局部水腫,分泌物增多,外陰瘙癢等。解脲支原體(UU)是人類泌尿生殖系統的常見微生物,能分解尿素和精氨酸,吸附在人和動物的紅細胞表面。解脲支原體在陰道內寄居后,除了破壞陰道酸性屏障,它分泌的IgA酶也會破壞黏膜,產生分泌型IgA,從而破壞黏膜屏障。解脲支原體造成生殖道以上改變,有利于假絲酵母菌的黏附和侵犯。
解脲支原體的感染,生殖道的主要變化是不典型的慢性炎癥反應過程,近年來,隨著檢測技術的發展,解脲支原體在女性的下生殖道中的檢出率已大大提高。支原體感染在成人中主要通過性接觸感染,本組病例絕大多數在20~40歲之間女性,這些年齡段的人群正處于性旺盛時期。
本資料顯示,女性下生殖道感染患者解脲支原體陽性率為77.33%,對照組為40.3%,女性下生殖道感染患者的解脲支原體陽性率高于正常體檢人群,提示女性下生殖道的高發生率與解脲支原體的高發生率存在平衡關系。研究表明,支原體與外陰假絲酵母菌有聯合效應,可以增加女性生殖道炎癥的發病率。同時,病例組UU陽性率較對照組明顯增高,病例組UU陽性率占77.33%,對照組UU陽性率占40.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原因可能為:①外陰陰道酵母菌病作為陰道黏膜局部感染性疾病,與宿主局部的免疫狀態有關。支原體寄生于細胞內,可能與宿主共存,在某些條件下引起機會性感染,與其他致病菌共同致病。②支原體和假絲酵母菌感染均為性傳播疾病,本身有多病原和多傳播途徑的特點。
總之,由于支原體感染一般癥狀較輕,常為慢性、隱匿性、反復性感染,病程長,臨床徹底治療較困難,所以,我們認為在臨床上評估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感染時,有必要進行常規的支原體病原學檢測,以獲得正確的診斷和治療。
[1]林平,倪時練.醫院真菌感染的臨床調查與耐藥性分析[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03,2(4):294-296.
[2]樂杰.婦產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239-241.
[3]FOX B.The opidology of vulvovaginal candidiasis:risk factors[J].Am J Public Health,1990,80:329-331.
[4]Oriel JD,Partridge BM,Denny MY,et al.Genital yeast infection[J].Br Med J,1972,4:761.
[5]張開帝,羅虹.支原體感染引起輸卵管性不孕的免疫機制[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3,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