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艷娟,曹淑梅,于洪玲
黑龍江省大慶油田總醫院神經內科,黑龍江大慶 163000
高血壓是一種慢性疾病,同時又是心、腦血管疾病和腎臟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而心臟血管疾病是世界上致死和致殘的重要原因。高血壓患病率上升,高血壓知曉率低,服藥率低和控制率低,由此可見高血壓防治任務艱巨,如果認識到位,遵醫服藥和改變不良生活方式等,可以控制高血壓病,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病危險,從而保護人民健康,降低疾病經濟負擔,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調查對象為我院2008年6月~2010年6月出院的高血壓患者100例,其中,男59例,女41例,均符合WHO高血壓診斷標準。將100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干預組50例,其中,男36例,女 14 例;年齡 45~62歲,平均(51.3±4.4)歲。對照組 50 例,其中,男 33 例,女 17 例;年齡 47~59 歲,平均(50.5±3.7)歲。 兩組年齡、性別、并發癥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情況比較(例)
1.2.1 干預方法 對干預組進行護理干預:①設立檔案記錄患者的姓名、地址、聯系電話,病情現狀等。②強化患者及家屬對醫囑依從性重要性的認識,并給予針對性的指導和幫助,并將健康宣教貫穿于始終。③于出院后第2個月起到3個月止進行電話或家庭訪視。④與患者保持電話聯系,常提醒和監督患者的遵醫行為,患者也可以隨時電話咨詢。
1.2.2 評價方法 ①采用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內容有按醫囑用藥、不擅自用藥、不擅自停藥、定期檢查、自我監測、飲食控制、吸煙與飲酒控制、保持樂觀穩定的情緒八個項目。能執行七項以上者界定為完全依從,不能完成任何一項任務者為完全不依從,介于兩者之間者界定為不完全依從。②測定患者血壓,對兩組患者血壓進行比較。
1.2.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1.0統計分析軟件包,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遵醫行為比較(例)
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血壓比較(±s,mm Hg)

表3 兩組患者血壓比較(±s,mm Hg)
對照組干預組t值P值組別 例數(n)50 50收縮壓160±10 140±10 11.024<0.01舒張壓88±10 76±10 5.651<0.01
兩組患者服藥不依從患者共40例,患者醫囑不依從的原因,見表4。
社區護理干預對提高高血壓患者的醫囑依從性有重要作用,高血壓病是一種需要終身服藥的慢性疾病,患者醫囑依從性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治療效果,提高患者服藥治療的遵醫性,可有效控制血壓,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提高生活質量和延長壽命[3],因此指導患者嚴格按醫囑堅持服藥具有重要的意義。筆者利用社區護理干預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對按醫囑用藥、不擅自用藥、不擅自停藥、定期檢查的行為,幫助患者樹立正確的健康理念。同時社區護理干預對患者是一種支持,可隨時提醒和幫助患者遵從醫囑,達到很好地控制疾病的目的。表1、表2結果顯示,干預組高血壓患者的醫囑依從性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血壓較對照組明顯下降,有統計學意義(P<0.01),表明社區護理干預對提高高血壓患者醫囑依從性,控制疾病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另外,由于患者年齡、文化、職業、性格、病情上的差異,因此護理人員應根據患者個人情況選擇適當的方式進行有計劃有目的的衛生宣教,指導患者用藥,確保用藥安全。本研究結果表明,社區護理干預可提高患者對高血壓病的認識及醫囑依從性,從而主動積極地配合治療,有效地控制血壓,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表4 患者醫囑不依從的原因
總之,對患者必須堅持持續有效的督導,使之將用藥習慣的養成與日常工作行為結合起來而不易遺忘,增強患者對遵從醫囑的正確認識,提高醫囑依從性,有效地控制血壓,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1]王萍,介建政.高血壓流行病學[J].中國鄉村雜志,2001,(8):11.
[2]馬文軍,許燕君.廣東省居民高血壓流行特征及防治效果分析[J].華南預防醫學,2003,29(6):20.
[3]張耿秋,邱曉敏,簡勛,等.從佛山看廣東富裕地區高血壓流行趨勢[J].現代康復,1999,3(10):22-25.
[4]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05年修訂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68.
[5]戴俊明,衛志華,張蓓燕,等.社區高血壓病人的藥物利用與依從性關系分析[J].高血壓雜志,2001,9(1):65.
[6]王保華,李富君.社區高血壓患者藥物治療依從性的多因素分析[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5,14(7):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