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艷芳,劉仲寅
南方醫(yī)科大學附屬中山博愛醫(yī)院婦產(chǎn)科,廣東中山 528403
隨著現(xiàn)代醫(yī)學領域對對護理需求的不斷擴大,整體化護理也隨之呈現(xiàn)出越來越重要的地位,這要求我們要不斷深化在護理體制上的改革。整體化護理是以常規(guī)護理程序為基礎,在心理、生理、社會等各個方面展開護理工作,強調護理執(zhí)行者以主動的思想解決患者的問題,對患者全面負責。本文選取2008年1月~2011年1月來我院行子宮切除術的36例患者進行研究,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行子宮切除術的宮頸癌患者36例,年齡24~69歲。納入研究的36例患者凝血功能正常,無心肺功能障礙,無盆腔手術史或結核病史,血常規(guī)無明顯異常,所有納入患者無術后感染,傷口愈合良好。將其隨機分成兩組,即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18例。觀察組中包括1例患者Ⅰa期,9例患者Ⅰb1期,3例患者Ⅰb2期,2例患者Ⅱa期和3例患者Ⅱb期。對照組中包括1例患者Ⅰa期,7例患者Ⅰb1期,6例患者Ⅰb2期,3例患者Ⅱa期和1例患者Ⅱb期。兩組患者在年齡、術前一般情況、術中出血量、平均手術用時、二氧化碳使用量、氣腹壓力等方面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1 對照組 根據(jù)《婦產(chǎn)科護理學》[1],在術前、術后給予對照組患者采用傳統(tǒng)常規(guī)護理。術前半流質飲食,陰道藥物灌洗,清潔灌腸等措施。術后在臥姿、心電監(jiān)護、導尿、尿道異常、飲食、術后活動等方面,根據(jù)《婦產(chǎn)科護理學》給予常規(guī)護理。
1.2.2 觀察組 圍繞我院整體化護理的全面考慮患者、患者家庭的需要,注重人的社會性;護理工作貫穿圍術期始終;鼓勵并指導支持者參與健康護理,培養(yǎng)和發(fā)揮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教育與實踐一體化等原則展開工作。對執(zhí)行護士進行科學的培訓,提高護理水平,熟練掌握先進的護理儀器、設備及護理理念。避免執(zhí)行護士在護理過程中由于自身技術的不完善,給患者帶來身體及心理的負擔和恐懼感。具體方法如下,術前護理:患者術前常表現(xiàn)出緊張、恐懼、焦慮、憂傷、失望、情緒低落、行為退化等心理[2]。針對這種情況,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進行充分的健康教育,根據(jù)患者不同的心理問題對患者進行正確引導。耐心向患者介紹子宮切除術在現(xiàn)代醫(yī)學界的成熟性,并教授在手術過程中的注意事項,介紹整個手術的過程,告知手術過程中及術后出現(xiàn)的不適感的原因。以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反應,以便于手術的順利進行。術后護理:①在患者恢復意識后,微笑交流手術的結果情況,在飲食、術后活動方面給予指導,告知術后可能出現(xiàn)的不適情況,減少患者術后的擔心。尤其在患者出現(xiàn)腹脹、腹痛情況時會擔心是因手術效果不好所引起,從而表現(xiàn)出心情躁動、情緒失落、敏感、思想負擔重等情況。提前做好心理輔導,在心理上給予患者安慰及鼓勵。②術后患者體質較弱,在調理滋補身體方面給予正確指導,在患者大便未解階段的飲食及大便已解階段的飲食做好調和。根據(jù)患者具體情況制訂具體的實施方案。③嚴密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在患者術后痛苦期給予最大的幫助,小心謹慎地處理患者陰道出血及傷口滲血的情況。④鼓勵患者早期術后的活動,多數(shù)患者因傷口疼痛而不愿進行早期活動,此時應做好對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說明早期活動的重要性,消除患者的顧慮,并協(xié)助患者早期進行活動。
對兩組患者術后下床活動時間、術后住院時間、住院總時間、發(fā)熱時間、切口愈合時間、疼痛指數(shù)(視覺模擬評分VAS方法)、排氣時間、睡眠質量(PSQI總分)、心理情緒評分(SCL-90總分)等方面進行比較,干預前后采用HAMD評分進行抑郁癥狀評分[3]。
應用SPSS 13.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數(shù)據(jù)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 t檢驗。
結果見表1。由表1可見,術后兩組患者在下床活動時間、術后住院時間、住院總時間、發(fā)熱時間、切口愈合時間、排氣時間等方面,觀察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果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疼痛指數(shù)、睡眠質量、心理情緒評分及觀察組干預前后HAMD 評分的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疼痛指數(shù)、睡眠質量、心理情緒評分及觀察組干預前后HAMD 評分的比較(±s)
注:與干預前比較,*P<0.05
睡眠質量(分)7.78±1.65 5.46±2.27 2.46<0.05組別 例數(shù) 疼痛指數(shù)18 18心理情緒評分(分)184.83±52.60 169.21±45.38 3.56<0.05 HAMD評分(分)干預前 干預后對照組觀察組t值P值6.31±2.37 4.72±1.85 3.24<0.05--15.23±1.1018.23±1.11*
由表2可以看出,在疼痛指數(shù)、睡眠質量、心理情緒方面,觀察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 HAMD評分在干預前后有明顯差異(t=3.67,P<0.05)。
在當今醫(yī)學模式不斷發(fā)展和轉變的過程中,護理工作也漸漸地從過去單一、死板的環(huán)境中轉變?yōu)楦呷诵曰⒏娴男问健N以赫w化護理模式便是在這種事態(tài)的趨勢下逐漸形成,并完善的,同時更確立了一個整體化護理的理念。在心理護理方面,無論是國內(nèi)還是國外,都在不斷地深入研究,并在實踐中取得了新的進展和重大成績[3-4]。本次研究中,我院通過對36例行子宮切除術患者進行整體化護理工作中對照組與觀察組對比結果中總結出,整體化護理干預在各個方面對患者意義重大,尤其干預前后的HAMD評分結果意義顯著(P<0.05)。整體化護理方法在國內(nèi)外的一些報道中,應用在普通外科大手術和婦科手術患者上,給患者提供了全面的身心護理,也取得了顯著效果[5-6]。
臨床方面,子宮切除手術技術不斷成熟,手術術式的種類不斷改革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醫(yī)生對根治宮頸癌手術技術的掌握更是越發(fā)完善,術后并發(fā)癥呈下降趨勢,而治愈率穩(wěn)步上升,大大減少了宮頸癌的死亡率,輸尿管瘺的嚴重并發(fā)癥也隨之成為歷史[7-8]。子宮切除術的不斷改良,使手術難度明顯降低,手術時間也明顯縮短,術中出血減少[9]。
表1 兩組患者下床活動時間、術后住院時間、住院總時間、發(fā)熱時間、切口愈合時間、排氣時間的比較(±s,d)

表1 兩組患者下床活動時間、術后住院時間、住院總時間、發(fā)熱時間、切口愈合時間、排氣時間的比較(±s,d)
切口愈合時間 排氣時間對照組觀察組組別 例數(shù) 下床活動時間18 18 t值 P值6.83±1.54 5.37±1.98 5.63<0.05術后住院時間26.28±7.15 22.46±5.27 6.32<0.05住院總時間37.95±9.36 31.53±7.44 2.63<0.05發(fā)熱時間2.45±0.35 1.10±0.54 2.54<0.05 6.83±1.58 5.41±1.46 4.32<0.05 1.06±0.06 0.70±0.05 4.65<0.05
配合臨床醫(yī)生的手術治療,執(zhí)行護士對患者在心理上做好護理工作,使患者對醫(yī)護人員充分信任,配合醫(yī)護人員工作的開展,減少了手術進行前后的麻煩。護理對患者關心的飲食進行詳細指導,對術后患者的活動進行動態(tài)指導,積極主動地促進患者術后胃腸功能的恢復,詳細解釋患者術后的各種不適,消除患者的對手術的顧慮,又可減少患者心理負擔,幫助患者樹立積極的心態(tài),共同促進術后的恢復。整體化護理模式是較為先進的護理模式之一,有必要進一步完善和推廣。
[1]鄭修霞,夏海毆.婦產(chǎn)科護理學[M].3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253.
[2]Dickens G,Sugarman P.Interpretation and knowledge of human rights in mental health practice[J].Br J Nurs,2008,17(10):664-667.
[3]張作記.行為醫(yī)學量表手冊[S].中國行為醫(yī)學科學,2001,10(特刊):134-135.
[4]Smoyak SA.Challenges for mental health nurses[J].J Psychosoc Nurs Ment Heahh Serv,2008,46(2):8-9.
[5]信文琛.圍手術期患者整體護理體會[J].齊魯護理雜志,2005,11(12):767-768.
[6]孫璽榮.張小琴.非模式病房實施婦科圍手術期整體護理的體會[J].陜西醫(yī)學雜志,2000,29(5):296-297.
[7]陳意禎,譚道彩,吳緒峰.現(xiàn)代婦科腫瘤治療學[M].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118.
[8]Frumovitz M,Sun CC,Schmeler KM,et al.ParametrⅠial Involvement in radical hysterectomy specimens for women with early-stage cervical cancer[J].Obstet Gynecol,2009,114(1):93-99.
[9]Nevin J,Luesley D,Chan K,et al.Meeting the challenge of developing and maintaining radical hysterectomy skills[J].BJOG,2010,117(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