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昌杰,尤愛琴,吳健國,葉傳利,葛禮義,儲芬芳
(1.浙江省寧海縣農業技術推廣總站,浙江 寧海 315600:2.寧海縣梅林、桃源街道農辦,浙江 寧海 315600)
馬鈴薯全程病蟲害防治技術的探討
張昌杰1,尤愛琴1,吳健國1,葉傳利2,葛禮義2,儲芬芳2
(1.浙江省寧海縣農業技術推廣總站,浙江 寧海 315600:2.寧海縣梅林、桃源街道農辦,浙江 寧海 315600)
試驗結果表明,2009年試驗點馬鈴薯未現蚜蟲、早疫病、黑痣病等病蟲危害,但馬鈴薯晚疫病、病毒病發生嚴重;拜耳作物科學有限公司農藥產品銀法利、安泰生能有效地控制馬鈴薯晚疫病、病毒病發生危害。
馬鈴薯;病蟲害;防治
隨著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馬鈴薯已成為寧海縣農民增收的一大農業特色產業,但栽培面積的擴大和種植年份的增加,馬鈴薯病蟲害也漸趨加重,為探討馬鈴薯整個生育期的病蟲害防治技術,2009年我們根據寧海縣實際,選擇拜耳作物科學 (中國)有限公司的馬鈴薯農藥產品組合——高巧、艾美樂、安泰生、銀法利等產品,進行馬鈴薯全程病蟲害防治技術探討試驗。現將有關結果小結如下。
試驗在寧海縣胡陳鄉上鄭村夢鼎合作社馬鈴薯種植基地進行,土質屬黃泥砂田,耕作疏松,肥力中等,pH值6.0,供試品種為胡陳東倉種,種植密度67 500穴·hm-2,種植時間是2月10日,3月8日左右出苗,收獲時間5月16日。
拜耳公司藥劑:60%高巧懸浮種衣劑,70%艾美樂水分散粒劑,68.75%銀法利懸浮劑,70%安泰生可濕性粉劑。當地常用對照藥劑:7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江蘇龍燈化學有限公司生產。
試驗設3個處理,不設重復。
拜耳公司藥劑處理,小區面積60 m2,在馬鈴薯種植時 (2月11日),每100 kg種薯,用高巧40 mL+銀法利50 mL+水2 L,均勻噴灑在種薯上,并拌均涼干后馬上種植,4月11日用艾美樂10 000倍液+安泰生600倍液進行第1次噴霧,4月26日用銀法利600倍液進行第2次噴霧。
當地常規藥劑處理,小區面積300 m2,種植時種薯沒有進行藥劑處理,4月11日用托布津1 000倍液進行第1次噴霧,4月26日繼續用托布津1 000倍液進行第2次噴霧。
空白對照,小區面積60 m2,不使用任何農藥防治。施藥時采用當地常用天文TW-1601型手動噴霧器均勻細噴霧,對水量600 kg·hm-2。
根據試驗設計分別在每次用藥前、藥后7~10 d調查蚜蟲、病毒病、黑痣病、早疫病、晚疫病等,第1次調查時間為4月2日,第2次調查時間為4月21日,第3次調查時間為5月6日。
病害調查方法:每處理多點調查100株,根據植株葉片發病情況分級調查,計算病情指數。病毒病和晚疫病調查方法參照相關文獻[1-2]。
病株率 (%) =各級病株數之和/調查總株數×100。
病情指數 =Σ(各級發病數 ×各級代表數值) /(檢查總株數×最高級代表值) ×100。
防治效果 (%) = (空白對照區病情指數﹣藥劑處理區病情指數)/空白對照區病情指數×100。
第1次調查時均未發現各種病蟲為害;第2次調查時也均未發現各種病蟲為害,但發現拜耳公司藥劑處理與當地常規藥劑處理、空白對照馬鈴薯的出苗數差異明顯,并進行了多點調查;第3次調查時,田間發生的病害為馬鈴薯病毒病和晚疫病,根據分級標準調查了馬鈴薯病毒病、晚疫病的發生情況,結果為空白對照晚疫病病株率66.7%,病情指數16.89,拜耳公司藥劑處理晚疫病病株率27.9%,病情指數4.1,防效達75.7%,當地常規藥劑處理晚疫病病株率58.2%,病情指數13.55,防效僅19.8% (表1)。
藥后第3次調查結果表明,田間馬鈴薯空白對照病毒病株病率52.4%,病情指數18.5,拜耳公司藥劑處理病毒病株病率30.7%,病情指數5.8,防效達68.6%,當地常規藥劑處理病毒病病株率48.3%,病情指數16.4,防效僅有11.4%。
從表1看出,拜耳公司藥劑處理產量為13.335 t·hm-2,當 地 常 規 藥 劑 處 理 產 量 為15.495 t·hm-2,空白 對照產量為13.500 t·hm-2。造成拜耳公司藥劑處理產量最低的原因是:該處理在馬鈴薯種植時對種薯噴灑高巧和銀法利,進行了種薯處理,以上藥劑能促進出苗,增加分枝;據4月21日苗數考查,空白對照處理考查70叢,共計苗數253株,拜耳公司藥劑處理考查70叢,共計苗數447株,與空白對照處理相比增加194株,增長率達76.7%,苗數分枝增加,造成苗勢減弱,叢生,從而嚴重影響產量。
通過對各處理施藥區調查觀察,植株生長正常,未見任何藥害癥狀。
表1 馬鈴薯全程病蟲害防治技術的效果
馬鈴薯整個生育期未發現蚜蟲、早疫病、黑痣病等病蟲危害,但晚疫病、病毒病發生嚴重,采用拜耳公司藥劑銀法利、安泰生能有效地控制馬鈴薯晚疫病、病毒病發生,但不宜用高巧、銀法利進行種薯處理,否則,分枝增加,會影響馬鈴薯產量。
[1] 向志國,鄭榜高,吳學淵.68.75%銀發利SC防治馬鈴薯晚疫病效果初報 [J].耕作與栽培,2009(3):48.
[2] 龐萬福,王秀英.河北省馬鈴薯病毒鑒定研究初報 [J].河北農業科學,1997,1(4):19-23.
S 435.32
B
0528-9017(2011)03-0673-02
文獻著錄格式:張昌杰,尤愛琴,吳健國,等.馬鈴薯全程病蟲害防治技術的探討 [J].浙江農業科學,2011(3):673-674.
2011-01-13
張昌杰 (1960-),男,浙江寧海人,高級農藝師,主要從事植保測報工作。
(責任編輯:吳益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