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子剛,郭慶海
(吉林農業大學,吉林長春 130118)
糧食物流企業供應鏈效率及其影響因素分析
——基于吉林省38家糧食物流企業的調查
楊子剛,郭慶海
(吉林農業大學,吉林長春 130118)
文章根據吉林省38家糧食物流企業的調查數據,運用層次分析法對糧食物流企業供應鏈的合作效率與運營效率進行研究,構建供應鏈效率矩陣。研究結果表明,合作效率指標中的合作化水平、合作形式、密切程度權重分別為0.4231、0.3259和0.2510;運營效率指標中的操作水平、信息化水平、計劃控制能力和產品質量管理權重分別為0.3043、0.2829、0.2139和0.1988。38家糧食物流企業在所構建的供應鏈效率矩陣第一、二、三、四象限中的分布為1家、2家、31家和4家,大部分企業物流管理水平低下。為提高糧食物流企業供應鏈效率,必須加強供應鏈合作伙伴關系協調管理,提高糧食物流企業合作績效,加強商品糧大省糧食物流企業“四散化”運輸建設,發揮糧食物流企業在糧食供應鏈中的重要作用。
糧食物流企業;供應鏈效率;合作效率;運營效率
吉林省是農業大省,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供應地,為我國糧食穩定作出了重要貢獻,吉林省人均糧食占有量、糧食商品量、糧食調出量一直位居全國前列,吉林省運輸量總體呈增加趨勢,隨著總量的增加,對糧食物流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吉林省具有發展農業后續產業的強大基礎,通過發展農副產品物流產業,擴大農副產品流通半徑,不斷提高農業后續產業對農業的拉動能力和對地區GDP增長的貢獻。[1]
供應鏈效率主要包括合作效率與運營效率兩個方面,關于供應鏈合作效率與運營效率的研究主要有:波伊德(Boyd)利用資源依賴理論建立模型進行實證研究的結果顯示,隨著環境不確定性的增大,企業間會加強連接,以保障稀缺性資源的獲取。[2]企業間關系是競爭優勢的來源之一,然而僅僅依靠良好的組織間策略,而沒有良好的關系管理作為輔助,企業也難以達到既定目標,供應鏈管理成功的經驗是有效率的合作伙伴關系管理。[3]丁利軍等對供應鏈合作伙伴關系管理過程的第一階段進行合作伙伴需求分析,認為企業應根據所處的市場競爭環境和戰略目標,確定合作伙伴關系潛在的風險和收益。[4]馬士華指出,企業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必須明確戰略關系對于企業的必要性,進行供應鏈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的需求分析,必須評估潛在的利益與風險。[5]如果企業之間在組織文化、策略導向、管理實務及技術系統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伙伴雙方就會缺乏對彼此運營的了解,破壞伙伴關系,導致合作伙伴關系不能有效運作。[6]杜馬(Douma)認為,伙伴合作能否取得成功,取決于合作雙方能否有效率地結合。[7]比蒙(Beamon)提出了系統評估供應鏈績效的方式,認為資源、輸出、柔性形態各自有其不同的目標,測量供應鏈績效需要衡量這三種形態。[8]以上研究從不同的視角分析供應鏈合作效率與運營效率相關問題,提供了有益的借鑒,但還沒有關于糧食物流企業合作效率與運營效率的研究,本文將深入了解吉林省糧食物流企業現狀,對流通過程中的重要環節——糧食物流企業供應鏈效率進行實證分析。
糧食物流企業供應鏈效率主要包括運營效率與合作效率兩個方面。其中,運營效率指的是在物流管理活動中,物流企業減少成本的能力,包括物流操作水平、物流信息化水平、計劃控制能力、產品質量管理狀況等;合作效率指的是物流相關主體之間的合作能力,主要有物流企業之間、物流企業與客戶之間的合作能力,包括企業的合作化水平、合作形式、合作的密切程度等。
調查采取重點調查與隨機抽樣相結合的問卷調研方式。共發放調查問卷76份,實際收回問卷59份,有效問卷為38份。在本次調查的38家糧食物流企業中,有國有企業2家,比重為5.26%;有外商獨資企業4家,比重為10.53%;有合資合作企業6家,比重為15.79%;有私營企業26家,比重為68.42%。
調查問卷中合作效率與運營效率各項指標樣本的具體分布如表1、表2所示。
首先,運用德爾菲法來量化糧食物流企業合作效率與運營效率的各個指標;然后,采用層次分析方法對糧食物流企業供應鏈的合作效率與運營效率進行定量分析;最后,使用物流效率矩陣挖掘現階段糧食物流企業供應鏈管理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糧食物流企業供應鏈運作效率與合作效率分析采用層次分析法,層次分析法(AHP)是一種實用的多準則決策方法,該方法具有定性與定量相結合處理各種決策因素的特點,大體分四個步驟進行:(1)分析糧食物流企業供應鏈管理中各因素之間的關系,建立系統的遞階層次結構模型;(2)對同一層次的各元素相對于上一層次中某一準則的重要性進行兩兩比較,構造兩兩比較判斷矩陣;(3)由判斷矩陣計算被比較元素對于該準則的相對權重,進行一致性檢驗;(4)計算各層元素對糧食物流企業供應鏈管理運作效率與合作效率分析目標的合成權重,并進行總排序和一致性檢驗。
通過對物流企業中高級管理人員進行深度訪談,再根據具體設定的評價標準,依次給每一個指標賦予一個確定的指標值,最終指標值是根據多位專家、學者的評定求取的綜合平均值。用同樣的方法確定糧食物流企業運營效率評分指標及指標值,評分指標為物流操作水平、物流信息化水平、計劃控制能力、產品質量管理狀況。糧食物流企業合作效率與運營效率評分指標及其指標值如表3、表4所示。

表1 合作效率樣本分布表

表2 運營效率樣本分布表
(1)相關分析指標的確定。反映物流企業運營效率的指標,我們選取了物流操作水平、物流企業信息化水平、物流計劃能力(銷售狀況)、倉庫的利用率、物流人才狀況等。
反映物流合作效率的指標,我們選取了企業的合作化水平、企業合作形式以及企業與客戶、對手合作密切程度四項指標。
(2)效率指標的選擇與指標權重的確定。采用德爾菲法來量化糧食物流企業合作效率與運營效率的各個相關指標。具體是通過對物流企業中高級管理人員進行深度訪談,再根據具體設定的評價標準,依次對每一個指標賦予一個確定的指標值,最終確定的指標值是多位專家評定后的綜合平均值。
第一,專家問卷的設計與打分。首先,設計德爾菲(Delphi)專家評價問卷。然后,在此基礎上分別發放給六位專家,對每一問題進行兩兩對比,確定其重要性,專家打分標準如表5所示。平均一致性指標值與相應矩陣階數的關系由隨機表得出,具體結果如表6所示。
第二,收集統計各位專家的評價結果。對各位專家反饋的評價結果進行整理分析,求得運營效率指標與合作效率指標的各項平均值,具體結果如表7、表8所示。
(3)指標權重的求解。首先構造判斷矩陣,然后運用特征向量法求解權重向量,接著進行結果的一致性檢驗,最后求解。得到的糧食物流企業合作效率與運營效率各項指標權重見表9。
以合作效率為橫軸、運營效率為縱軸,建立坐標系。運用效率指標評價體系,對每一個被調查對象有關合作效率與運營效率的指標值,用合作效率權重與運營效率權重加以調整,經過權重調整后的分值置入效率矩陣中,得到38家糧食物流企業所處的象限(見表10)。

表3 糧食物流企業合作效率評分指標及指標值

表4 糧食物流企業運營效率評分指標及指標值

表5 目標樹下層元素對目標樹上層元素的影響程度
第一象限:吉林省糧食物流企業處于第一象限的僅有一家,所占比例為2.63%。Ⅰ象限代表高合作效率與高運營效率。處于這個區域的企業擁有較高的經營管理效率,企業與上下游客戶保持著有效的溝通與協作,這也使得企業能夠贏得市場,增強核心競爭能力。
第二象限:吉林省糧食物流企業處于第二象限的有兩家,所占比例為5.26%。處于此象限的企業運營效率很高,但企業合作效率不高。在現代市場中對應的大多是那些以控制企業各項成本來維持企業競爭力的企業。企業把大量精力都放在了降低成本、與客戶進行溝通等活動中,使企業保持較高的運營效率。
第三象限:吉林省糧食物流企業處于第三象限的多達31家,所占比例為81.58%。這一象限代表企業低合作效率與低運營效率。處于該象限的企業總體經營效率較低,在物流企業中表現為物流管理水平較低。
第四象限:吉林省糧食物流企業處于第四象限的有4家,所占比例為10.53%。這一象限代表糧食物流企業合作效率高,但運營效率低。處于該象限的企業,更多地是依靠自己與上下游客戶的合作來降低企業的成本,而不是通過企業自身的管理等活動來增加企業的收益。

表6 平均一致性指標值與相應矩陣階數的關系

表7 合作效率各項指標重要性的比較

表8 運營效率各項指標重要性的比較

表9 糧食物流企業合作效率與運營效率各項指標權重

表10 物流企業效率統計表
(1)加強供應鏈合作伙伴關系協調管理。糧食物流企業要重視合作伙伴關系協調管理,加強與上游和下游客戶的聯系,向廣大農戶提供市場信息和社會化服務。
(2)促進糧食物流企業合作績效的提高。降低企業內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維持供應鏈合作伙伴關系,加強對企業內部資金、信息等的管理,保持企業內部運營的穩定性和持續性。
(3)加強商品糧大省糧食物流企業的“四散化”運輸建設。從本次調研的訪談、問卷分析、實證分析來看,在運輸方式等方面,距離糧食現代物流還存在較大差距,加強商品糧大省的糧食現代物流體系建設,特別是加強“四散化”(散儲、散運、散裝、散卸)運輸建設,對于提高糧食流通效率、降低糧食流通成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4)發揮糧食物流企業在糧食供應鏈中的重要作用。糧食物流企業是糧食再生產的重要環節,要在糧食供應鏈中發揮糧食物流企業的重要作用,加強糧食物流企業自身供應鏈建設。
[1]郭慶海.農業大省的GDP觀[J].求是雜志,2009(15):58-60.
[2]B.Boyd.CorporateLinkagesandOrganizational Environment:A Test of the Resource Dependence Model[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0(11):419-430.
[3]M.Bensaou.Portfolios of Buyer-supplier Relationships [J].Sloan Management Review,Summer,1999:35-44.
[4]丁利軍,李雪峰.供應鏈合作伙伴關系管理過程分析[J].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2003,9(10):873-878.
[5]馬士華,林勇.供應鏈管理[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5:112-118.
[6]T.K.Das,B.-S.Teng.A Resource-based Theory of Strategic Alliances[J].Journal of Management,2000,26(1):31-61.
[7]Douma M.U.,Bilderbeek J.,Idenburd P.J.,Looise J. K..Strategic Alliances:Managingthe Dynamics of Fit[J].Long Range Planning,2000,33:579-598.
[8]Beamon B.M..Measuring Supply Chain Performance [J].InternationalJournalofOperationsandProduction Management,1999,19(3):275-292.
Ana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 and Supply Chain Efficiency of Crop Logistics Company——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n 38 Crop Logistic Companies of Jilin Province
YANGZi-gang and GUOQing-hai
(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hangchun,Jilin130118,China)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n 38 crop logistic companies of Jilin province,the authors study on cooperation efficiency and operation efficiency using the method of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and build the efficiency matrix of supply chain.The results show:among the indexes of cooperation efficiency,the weights of systematization level,cooperation level,and close strength are 0.4231,0.3259,and 0.2510 respectively;while in the operation efficiency's indexes,the weights of operationlevel,levelofITapplication,capacityofplanandcontrol,andqualitymanagementofproductare 0.3043,0.2829,0.2139,and 0.1988 respectively.Distribution status of 38 crop logistic companies in the efficiency matrix of supply chain is as follows:in the first quadrant,the number is one;and two in the second quadrant;and thirty one in the third quadrant;in the fourth quadrant,there are four companies.To improve the supply chain efficiency of crop logistics enterprises, we must strengthen the coordinated management of the partners in the supply chain,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cooperation among crop logistics enterprises,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crop logistics enterprises play in crop supply chain,and so on.
crop logistic company;supply chain efficiency;cooperation efficiency;operation efficiency
F253
A
1007-8266(2011)06-0044-05
*本文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中國農戶糧作經營行為與效率的實證研究”(項目編號:71073068)資助。
楊子剛(1966-),男,吉林省遼源市人,吉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市場營銷系主任,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供應鏈管理;郭慶海(1955-),男,吉林省蛟河市人,本文通訊作者,吉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農業經濟理論與政策。
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