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紅霞
(湖北省廣水市第一人民醫院內科,湖北廣水 432700)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指除酒精和其他明確的損肝因素外所致的以肝細胞脂肪變性和脂肪儲積為病理特征的一類臨床綜合征。NAFLD包括單純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和肝硬化等一系列改變。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日常生活方式和飲食結構也發生了明顯的改變,人群中NAFLD的發生率呈逐年上升趨勢,部分患者甚至出現較明顯的NASH、肝纖維化甚至肝硬化。因此,尋找相關的有效藥物治療便具有非常重要的臨床價值[1]。本組資料應用水林佳治療NAFLD療效可觀,安全性高,現報道如下:
本資料病例均來自2004年11月~2009年1月我科室門診,共60例,其中,男40例,女20例;年齡27~68歲。入選患者均符合《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診療指南》中的診斷標準[2-3]。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0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等方面經統計學處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治療組:服用水林佳膠囊(天津天士力制藥股份有限公司),105 mg/次,3 次/d;對照組:口服護肝片(黑龍江葵花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4片/次,每日3次,3個月為1個療程。每治療4周觀察1次癥狀及體征,且用藥前后均檢查肝功能、血脂和腹部B超(肝臟)。治療期間囑患者停用其他藥物且取得知情同意。
顯效:癥狀、體征消失,肝功能及TC、TG恢復正常,B超提示脂肪肝聲像圖消失;有效:癥狀、體征明顯改善,肝功能及TC、TG較治療前下降≥50%,肝臟B超改善一個級別;無效:各項指示未能達到有效標準。
2.1.1 有效率 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3.3%,而對照組為7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1 兩組治療后臨床療效比較(例)Tab.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ect of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case)
2.2.2 生化指標變化比較 兩組治療后與治療前相比,TC、TG、AST、ATL 均明顯下降(P<0.05),且治療后,治療組較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生化指標變化比較(±s)Tab.2 Comparison of biochemical indicators changes of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生化指標變化比較(±s)Tab.2 Comparison of biochemical indicators changes of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
治療組治療前治療后對照組治療前治療后組別 TC(mmol/L)8.12±0.95 4.48±0.43 7.06±0.89 5.79±0.76 TG(mmol/L)3.78±0.80 1.45±0.36 3.09±0.68 2.10±0.57 AST (U/L)77.32±32.42 32.56±13.68 65.78±29.02 45.40±16.72 ALT(U/L)83.67±26.50 32.30±13.57 74.31±28.72 43.81±14.56
治療期間,治療組有2例患者出現一過性中上腹不適,改為餐后服用癥狀逐漸消失;對照組有5例出現消化不良、食欲不佳等消化道癥狀,給予相應處理后逐漸緩解。兩組均未發現其他嚴重不良反應。
NAFLD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確的損肝因素所致的以肝細胞脂肪變性和脂肪儲積為病理特征的一種臨床綜合征。隨著肥胖和糖尿病發病率的升高,NAFLD已成為一種常見的慢性肝病,在發達國家目前已成為第一大常見肝病,在我國也呈逐年增長的趨勢。該病不僅可以導致肝炎、肝硬化,而且常與代謝綜合征并存,與2型糖尿病以及動脈硬化性心臟病關系十分密切,對人類健康的危害日益增長。因此,選擇療效確切且安全的藥物便顯得尤為重要。NAFLD的發病機制至今仍不清楚,而且,我們尚不能以單一的機制解釋,一般認為它是一種遺傳-環境-代謝應激相關性疾病,最能被接受的理論是Donati等[4]和Diehl[5]提出的“二次打擊”學說。
NAFLD現階段尚無理想的治療藥物,改善IR、維護機體內環境脂質代謝、能量代謝和抗氧化物的平衡,促使機體保持適應性反應階段,延緩、阻止脂肪性肝病的病情進展是目前的主要治療手段。近年來,藥物治療有了新的進展[6]。水林佳是水飛薊賓與磷脂酰膽堿的復合物,水飛薊賓有抗脂質過氧化、清除自由基、維持細胞膜穩定性、促進肝細胞再生等作用[7],磷脂酰膽堿則能夠抑制脂肪沉積,提高水飛薊賓脂溶性,促進水飛薊賓向肝臟的轉運,兩者絡合后,水飛薊賓的體內吸收性與生物利用度可以得到明顯的提高,與磷脂酰膽堿在抗脂質過氧化、保護肝細胞膜、維護細胞膜的流動性方面起到一定的協同作用;另外,有利于發揮水飛薊賓穩定和修復受損的肝細胞功能,起到保肝降酶的最佳效果。本組資料顯示,治療組和對照組總有效率分別為93.3%及73.3%,治療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在改善患者臨床癥狀、肝功能、血脂及超聲影像方面療效確切,且無明顯不良反應。因此,本文顯示,水林佳可達到保肝降酶、降脂的雙重作用,用于治療NAFLD臨床療效明確,無明顯嚴重不良反應,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應用。
[1]范建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療策略[J].中華肝臟病雜志,2003,11(2):111.
[2]中華醫學會肝臟病學會分會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學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診療指南[J].中華肝臟病雜志,2006,14(3):161.
[3]Hashimoto E.Diagnostic criteria for 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J].Nippon Risho,2006,64(6):1025.
[4]Donati G,Stagni B,Piscaglia F,et al.Increased prevalence of fatty liver in arterial hypertensive patients with normal liver enzymes:role of insulin resistance[J].Gut,2004,53(7):1020-1023.
[5]Diehl AM.Fatty liver,hypertension,and the metabolic syndrome[J].Gut,2004,539(7):923-924.
[6]中華醫學會肝臟病分會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學組.非酒精性脂肪肝診療指南[J].中華肝臟病雜志,2006,14(3):161-163.
[7]Rajnarayana K,Reddy MS,Vidyasagar J,et al.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silymarin pretreatment on metabolism and disposition of metronidazole[J].Arzneimittelforschung,2004,54(2):109-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