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翠,王愛民,胡求光
(1.寧波大學 商學院,浙江 寧波 315211;2.浙江師范大學 經管學院,浙江 金華 321004)
寧波市海洋產業結構預測分析及優化對策
張海翠1,王愛民2,胡求光1
(1.寧波大學 商學院,浙江 寧波 315211;2.浙江師范大學 經管學院,浙江 金華 321004)
根據產業生命周期理論,對寧波市海洋產業發展趨勢進行預測分析,認為寧波市海洋經濟發展前景良好,海洋產業產值持續上升,并且海洋產業結構在不斷優化,正由二、三、一結構向三、二、一結構轉型升級,提出壯大海洋主導產業、發展技術驅動型海洋經濟、發展新型產業和關聯產業、大力促進海洋低碳產業的發展等對策措施。
海洋經濟;產業結構;邏輯曲線模型
21世紀是海洋世紀,黨的十六大、十七大先后提出了實施海洋開發和發展海洋產業的重大戰略[1]。寧波市擁有國際一流的深水良港、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和近10 000 km2的遼闊海域,具備發展海洋經濟所需的資源、區位、產業、體制等優勢條件[2]。近年來,寧波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積極開發“藍色國土”,大力培育 “藍色文明”,海洋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海洋經濟已經成為寧波市轉變發展方式、拓展發展空間、提升發展質量的重要突破口之一[3]。
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外研究海洋和海岸利用的專家學者從不同角度提出的海洋產業的發展模式,其中代表性的有 Soresen(1990)、Mc Creary(1990)、Vallenga(1991)、Pido(1992)和 Chua(1993)。最新的研究成果是美國德拉華州立大學的CiCi-Saint和 Knecht(1998)提出的發展模式,他們將主要海岸和海洋活動分為10大類51項進行投資分析。
國內一些學者對海洋產業結構理論也進行了深入研究,周振華認為產業結構優化包含產業結構的高度化和合理化2個主要內容。張立厚認為產業結構優化是指在國民經濟整體效益最優化的目標下,根據資源條件、經濟發展水平、科學技術能力、人口環境素質以及國際國內經濟關系等因素,實現生產要素的合理配置,使各產業協調發展,以適應社會不斷增長的需求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要求。產業結構優化的核心是產業結構合理化與產業素質高度化的有機結合,以產業結構合理化促進產業素質高度化,以產業素質高度化帶動產業結構合理化。
韓增林等[4]曾對中國海洋經濟地域系統時空特征、中國海洋經濟省際空間差異與海洋經濟強省建設、中國海洋產業結構特點與今后發展重點、中國海島縣產業結構演進特點、遼寧省海洋農牧業布局等問題做過深入研究。董永虹提出的灰色線性規劃方法,以寧波地區為例,構建了一個海洋漁業產業結構調整優化模型,突破了常見的線性規劃思路。曹忠祥在海洋經濟的實質及其區域經濟特性分析的基礎上,應用區域產業結構和空間結構的基本理論,揭示了區域海洋經濟的結構性特征及其演進的基本規律。
綜上可知,目前對于海洋產業研究大部分在于定性研究,定量研究較少,尤其對于區域海洋產業結構預測分析較少?;谶@種情況,作者依據產業演進理論和產業調整理論,利用寧波市海洋經濟發展的宏觀數據,建立邏輯曲線模型,預測寧波海洋產業演進的趨勢,并指出海洋產業結構調整中存在的問題,與世界海洋產業發展進行對比,針對預測分析的結果,提出具體的對策建議。
目前,海洋經濟已成為寧波市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從2003年到2008年的5年中,海洋產業總產值由2003年的1 040.3億元增加到2008年的2 309.15億元,年均增長17.35%,占全市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也由50.1%上升為58.3%。寧波海洋經濟發展具有明顯的上升趨勢,具體表現為如下特征。
寧波市海洋經濟總量具有一定規模,發展速度加快,但海洋總產值占GDP的比重不夠穩定。由圖1可以看出,寧波市海洋三產總產值、國內生產總值總體上保持上升趨勢,海洋總產值在GDP中所占比重呈現周期性變動趨勢。
寧波市海洋產業結構呈現“二、三、一”結構,其中第二產業在海洋經濟中占據主導地位。以2008年為例,寧波市海洋三次產業結構比為3.6∶80.9∶15.5,第二產業占絕對優勢。寧波市海洋第二產業在很大程度上依賴鋼鐵、石化和汽車等臨港工業,使得第二產業的比重遠遠超過第一和第三產業。
寧波市海洋三產產值在總產值中所占比重有所改變。由表1可得,第一產業在總產值中所占的比重總體呈下降趨勢;第二產業在總產值中的比重總體呈穩定狀態;第三產業在總產值中所占的比重呈上升趨勢。寧波市海洋產業結構正在向世界性的一般結構三、二、一結構調整。
圖1 寧波市海洋經濟總產值與GDP
表1 2003-2008年寧波市一、二、三海洋產業結構
產業結構的升級促進經濟加速增長,特別是在非均衡條件下的結構升級,對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更為顯著。產業結構的升級對經濟增長的加速作用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產業結構升級有利于提高勞動生產率。經濟總量的高增長率,主要是由勞動生產率的大幅度提高決定的。產業結構升級促使勞動生產率提高,進而促進經濟增長。第二,產業結構中主導產業的更替是經濟增長的主導力量。第三,社會分工和技術進步引起的產業結構變動是經濟增長的根本動力[6]。
區域產業結構演變具有規律性,克拉克和庫茲涅茨分別從不同角度研究得出: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均國民收入的提高,勞動力比重和創造財富的主體逐漸由第一產業向第二產業轉移進而再向第三產業轉移。一個區域處于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同階段,具有不同的產業結構。特別是區域發展處于過渡時期,產業結構的演變和升級很快,更加具有多樣性的特征。
近代經濟增長實質上是一個部門發展的過程。經濟成長每個階段的演進是以主導產業部門的更替為特征的。主導產業通過回顧、前瞻、旁側三重影響帶動其他部門的發展。
從世界海洋經濟發展來看,海洋產業結構遵循產業結構演變的一般規律。
產業生命周期,是指每個產業都要經歷的一個由幼稚到衰退的演變過程,一般分為幼稚階段、成長階段、成熟階段和衰退階段。識別產業生命周期所處階段的主要指標有:市場增長率、需求增長率、產品品種、競爭者數量、進入壁壘及退出壁壘、技術變革、用戶購買行為等[7]。
海洋產業同樣具有自己的生命周期。海洋產業發展過程也可以劃分為幼稚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幼稚期的市場增長率較高,需求增長較快,技術變動較大,主要致力于開辟新用戶、占領市場,但此時技術上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在產品、市場、服務等策略上有很大的余地,對行業特點、行業競爭狀況、用戶特點等方面的信息掌握不多,企業進入壁壘較低;成長期的市場增長率很高,需求高速增長,技術漸趨定型,行業特點、行業競爭狀況及用戶特點已比較明朗,企業進入壁壘提高,產品品種及競爭者數量增多;成熟期的市場增長率不高,需求增長率不高,技術上已經成熟,行業特點、行業競爭狀況及用戶特點非常清楚和穩定,買方市場形成,行業盈利能力下降,新產品和產品的新用途開發更為困難,行業進入壁壘很高;衰退期的市場增長率下降,需求下降,產品品種及競爭者數目減少 (圖2)。
圖2 海洋產業的生命周期
式中:y是微生物生長的數量;A是y的增長上限;a,b是系數;t是時間;e=2.718 281 8。海洋產業的發展過程跟其他產業一樣服從于這個邏輯曲線。
由于邏輯曲線是一個指數函數,所以需要用幾何平均數消去隨機波動,我們采用2個數的幾何平均值,即用y=來消除隨機波動[8]。
利用上述模型對寧波市海洋一、二、三產業分別進行預測,模擬結果如表2、圖3、圖4。由于寧波市海洋一、二、三產業產值差距過大,對數據采用標準化處理以消除量綱影響。在不改變變量之間相關系數的前提下,讓數據處于相近的數量級水平,準確直觀地看出變量之間的相關關系。
表2 寧波市海洋三產預測分析結果
圖3 寧波市海洋三產產值的預測
圖4 寧波市海洋三產占總產值比例的預測
由表2、圖3可以看出,寧波市海洋經濟未來發展良好,海洋產業總產值保持上升趨勢。以2016年預測值為例,海洋一、二、三產業總產值分別為98.09億元、2 279億元和888.3億元,與2008年相比,分別增長 17.76%、22.07%、147.71%。
由圖4可以看出,寧波市海洋三產在海洋產業總產值中所占比例的發展趨勢不同。其中海洋第一產業的比例基本穩定,稍有下滑;第二產業的比例呈現下降趨勢;第三產業的比例呈現上升趨勢。由寧波海洋三產預測比例趨勢圖可以看出,未來寧波海洋經濟將逐步由二產占主導向三產占主導轉變。
2008年世界海洋三次產業結構中,第一產業占15.8%,第二產業占34.2%,第三產業占50.0%,三次海洋產業結構之比為 3∶7∶10,呈現三、二、一的結構。根據2016年的預測值,寧波市第二產業總產值達到2 279億元,在總產值中所占比例達到69.79%。根據主導部門理論,寧波市仍處于第二產業占主導的階段,寧波市海洋產業仍然保持二、三、一的結構。由此可見,與世界海洋經濟發展相比,寧波市海洋產業結構有待進一步優化。
預測結果顯示,寧波海洋產業結構正在逐步優化,但未來一段時間內仍然呈現明顯的二、三、一結構。目前,寧波海洋產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首先,基礎產業比重較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比重相對不足,海洋漁業資源,特別是近海漁業資源日漸衰退,臨港工業大而不強,產業鏈較短;其次,海洋三產整合力度不大,海洋三產聯動性較差;再次,第三產業比重過低,海洋運輸業、海洋旅游業、海洋現代服務業發展緩慢。據此提出寧波市海洋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對策如下。
諾斯的制度變遷理論指出,有效的制度及相應的產權安排,能夠推動社會發展和經濟增長[9]。制度創新和制度變遷是區域經濟增長的動力,政府主要通過區域經濟政策這種制度安排來影響區域經濟的發展。寧波市要重點發展海洋產業,必須遵循經濟發展規律,現階段仍然要扶持以臨港工業為發展重點的海洋第二產業。當前及今后一段時期,重點發展臨港工業、港口服務業、濱海旅游業、海洋漁業、海洋高科技產業等支柱產業,以帶動其他海洋產業發展。
各種生產要素的結合比例根本上來說是由技術決定的,一般來說技術能夠使某些生產要素得到節約,而降低勞動時間和勞動強度是技術進步的最終目的。在未來一段時間,寧波海洋經濟仍然呈現二、三、一的產業結構,應加大第三產業技術投入,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同時也要加大一、二產業的技術投入,改變粗放型發展模式,提高各要素產出效率。寧波地區人力資源稀缺,宜采用勞動節約型技術,節約勞動成本,提高勞動力產出效率。
新型海洋產業多是資金和技術密集型產業,其產品具有附加值高、技術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等特點,因此必須發展新型海洋產業。首先,要加強國際、國內合作,積極引進先進技術。其次,應加大海洋科技經費投入,設立專項基金,完善資金吸收、利用體制。第三,要充分利用寧波地區高校資源,加強高校專業建設與海洋經濟發展需要之間的聯系,引導高校人才積極投身于寧波海洋經濟發展。寧波市海洋新興產業發展的重點要放在數字海洋、海洋資源綜合開發與利用、海洋安全與海洋環境保護以及海洋工程等方面。
合理開發港口岸線資源,促進寧波市“區港聯動”試點。繼續把集裝箱運輸作為港口發展的重中之重。優化港口空間布局[10],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港口資源的集約化利用水平,進一步確立寧波港的干線港和樞紐港地位。統籌兼顧、突出重點,規劃建設北侖物流園區和鎮海物流園區,加快發展港口國際物流。同時,培育壯大現代物流企業,打破行業分割,整合現有資源,推動傳統運輸、倉儲、貨代、流通等企業向新型高效的現代物流企業轉型。培育和引進一批具有一定規模、核心業務能力較強的物流主體,鼓勵引進全球十大物流公司和20大船舶公司進駐寧波。重視海運業的發展,將其作為海洋經濟的重點行業予以扶持。充分利用寧波市“港、漁、涂、島、景”資源豐富的優勢,加快資源整合,立足于高層次、高品位開發,加快濱海旅游業發展。
可持續發展已成為人類選擇發展模式的共識。近年來,人類對海洋資源的過度開發和對海洋環境的嚴重污染,使全球范圍內的海洋生產力和海洋環境質量出現明顯退化。海洋低碳經濟已成為海洋開發與環境保護的必然選擇。要大力促進用低碳技術改造海洋傳統產業,大力發展海洋服務業和海洋高新技術產業,探索、推廣海洋領域低碳中和技術,扶持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綜上所述,寧波市要推進海洋產業聯動,以科技進步和信息化帶動海洋產業結構升級,優化一產,提升二產,突破三產,形成一、二、三產業相互促進、協調發展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把寧波打造成為臨港工業集聚、國際貿易繁榮、海洋旅游興旺、現代漁業發達、生態保護良好、人居環境宜人的濱海城市。
[1] 劉明.我國海洋經濟發展潛力分析 [J].經濟與管理研究,2010(1):27-29.
[2] 陸立軍,楊海軍.海洋寧波—海洋經濟強市建設研究[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5.
[3] 浙江省統計局.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現狀及問題 [J].區域掃描,2007(5):63-64.
[4] 韓增林,許旭.中國海洋經濟地域差異及演化過程分析[J].地理研究,2008(3):613-622.
[5] 王宏.2009中國海洋年鑒 [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9.
[6] 王俊豪.現代產業經濟學 [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
[7] 王應洛.系統工程 [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1994.
[8] 姚建華,陳莉鑾.產業生命周期理論的發展評述 [J].經濟與管理,2009(2):56-58.
[9] 諾思.制度、制度變遷與經濟績效 [M].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8.
[10] 苗永生.浙江發展海洋經濟的重點領域 [J].浙江經濟,2008(5):36-37.
S 932
A
0528-9017(2011)03-0472-05
文獻著錄格式:張海翠,王愛民,胡求光.寧波市海洋產業結構預測分析及優化對策 [J].浙江農業科學,2011(3):472-476.
2011-01-10
張海翠 (1988-),女,山東濰坊人,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海洋經濟。
(責任編輯:張才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