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林
(上海交通大學 安 泰經濟與管理學院,上海 200030)
基于多元統計分析的浙江經濟發展研究
張 林
(上海交通大學 安 泰經濟與管理學院,上海 200030)
選取12個指標,通過主成分分析和聚類分析法綜合評估了浙江省11個地級市的經濟發展水平,把11個市分為3類,在此基礎上提出建議,為浙江省的區域經濟發展提供借鑒。
浙江經濟;主成分分析;聚類分析;區域經濟
改革開放以來,浙江省經濟一直保持較快的發展,成為全國經濟增長速度較快、最具活力的省份之一。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起,浙江GDP總量和人均GDP一直位居全國第4位,自1995年以來,人均GDP一直居各省區第1位。2009年,人均GDP為44 335元,比上年增長7.6%,僅次于上海、北京和天津3個直轄市。
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區域經濟差異成為浙江省經濟協調發展的突出矛盾。相對浙東北環杭州灣六城市 (嘉興、湖州、杭州、紹興、寧波、舟山),浙西南五城市 (溫州、臺州、金華、衢州、麗水)由于受歷史、自然條件等方面影響,發展水平相對滯后,尤其衢州和麗水一直是浙江經濟發展的低洼地區。葉華和陳修穎 (2009)的研究表明,地區間差異是造成浙江省總體差異的主要因素?,F選取12個經濟指標對浙江省11個地級市經濟發展狀況進行比較和分析,描述區域經濟差異的格局,并進一步提出促進浙江省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縮小區域經濟差異的建議。
浙江省11個地級市的經濟指標數據,取自浙江省統計局編制,中國統計出版社出版的《浙江統計年鑒2010》。
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類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對浙江省11個城市經濟發展水平進行綜合評價。指標的選取遵循科學性、全面性、區域性和可操作性4個原則。同時也考慮是否對經濟環境有較大的影響;是否有較大的地區差異性;是否互相獨立,不重復??傊恐笜艘軌蚓C合反映各城市的經濟發展。根據以上考慮,并結合指標的可收集性等特點,共選取了12個指標:x1為地區生產總值(億元);x2為農林牧漁業總產值 (億元);x3為工業總產值 (億元);x4為第三產業總值 (億元);x5為人均地區生產總值 (元);x6為固定資產投資總額 (億元);x7為地方財政預算內收入 (萬元);x8為出口總值 (億美元);x9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億元);x10為實際利用外資金額 (萬美元);x11為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x12為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 (元)。
2.1.1 數學模型
主成分分析是考察多個變量間相關性的一種多元統計方法。它是研究如何通過少數幾個主成分量來解釋多個變量間的內部結構,即從原始變量中導出少數幾個主成分量,使它們盡可能多地保留原是變量的信息,且彼此間互不相關。
如果設 ti1、ti2、…、tin(i=1,…,m) 為 x的協方差陣特征值對應的特征向量,Zx1、Zx2、…、Zxn為原始數據經過標準化處理的Z值,則主成分的表達式如下:

2.1.2 主成分分析的步驟
建立指標體系;對n個指標進行標準化,以消除變量在數量級或量綱上的影響;根據標準化后的數據求出協方差或相關矩陣;求出特征根和特征向量;建立確定主成分及Fi表達式;主成分及綜合主成分評價值,結合專業知識對主成分蘊含信息給予適當的解釋。
2.1.3 浙江省各地級市經濟發展評價
由于選取的12項指標具有不同量綱,需要將原始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通過 Spss對應的Analyze操作,以消除影響。在此基礎上,經過運算得到主成分的特征值及各主成分的貢獻率 (表1),各因子的主成分負載值 (表2)。

表1 主成分的特征值及貢獻率

表2 主成分的負載值
表1提取了特征值大于1的2個主成分,主成分1和主成分2,累計貢獻率已達93.385%,大于85.000%,已達分析要求。結合表2我們可以看出,x1為地區生產總值、x2為農林牧漁業總產值、x3為工業總產值、x4為第三產業總值、x5為人均地區生產總值、x6為固定資產投資總額、x7為地方財政預算內收入、x8為出口總值、x9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x10為實際利用外資金額在第1主成分上都具有較高載荷,都大于85%,因此它是一個反映經濟發展的綜合因子,稱之為總量因子;x12為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在第2主成分上有較高載荷,因此它是一個反映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消費能力的消費因子。
主成分是原始n個指標的線性組合,各指標的權數就是特征向量。通過表2的數據與主成分相對應的特征值計算得到2個主成分中每個指標對應的特征向量,即得到以下主成分表達式:

根據上述公式計算浙江省各城市的因子得分及綜合得分,并據此進行排序,結果見表3。

表3 浙江省各地級市綜合得分及排名
聚類分析是一種探索性統計分析方法,是按照距離的遠近將數據分為若干類別,以使得類別內數據的“差異”盡可能小,類別間“差異”盡可能大,進而進行歸類。圖1為采用離差平方和法(Word’s Method)對11個市進行聚類分析的結果。

圖1 浙江省11個地級市聚類樹狀譜系
根據分析結果,可以將浙江省的11個市劃分成3類。第1類:杭州市,寧波市;第2類:紹興市,嘉興市,溫州市,臺州市,金華市,湖州市,舟山市;第3類:衢州市,麗水市。聚類分析結果與主成分分析結果完全吻合。
杭州和寧波作為浙江省第1等級的城市,是浙江經濟發展的領頭羊。都位于浙東北,毗鄰上海,區位優勢明顯,屬于長三角核心經濟區。杭州作為浙江省的經濟、文化、政治中心,開放程度高,穩居浙江經濟發展的首位。寧波地處長江三角洲南翼,是我國首批沿海對外開放的城市,經濟基礎較好,擁有優越的海港優勢,水上交通非常便捷,國際化競爭程度強。該兩市在未來發展中應該更加注重區位優勢,利用以上海為中心的長三角經濟區的輻射作用,實行聯動發展。
在第2等級中,溫、臺位于沿海,港口優勢十分明顯,海陸交通十分便利,是浙西南區經濟發展的佼佼者,應該繼續發揚溫州的創新和開拓精神,完善“溫州模式”,加強與寧波的區域合作。臺州與溫州地理位置較接近,產業集群明顯,市場化程度高,應該充分利用寧波、溫州經濟發展的影響力和輻射力加強塊狀經濟發展。
紹興毗鄰杭州和寧波,作為一個有文化底蘊的城市,產業特色鮮明,應該著重保持經濟穩定提高,增強科教實力,提高人們的科學文化素質。嘉興、湖州位于浙東北,緊鄰上海和長江三角洲,交通發達,地理位置獨特,受周邊城市的輻射作用強,有較好的區位條件,發展潛力大。在今后的發展中可以借鑒周邊各兄弟市縣發展的經驗,加快自身發展。
金華地理位置相對優越,臨近杭州,有自身的特色,金華火腿、義務小商品城、永康五金制造,已聞名全國。未來的發展應該力爭做大,做強,做精,繼續發揚自身經濟發展的特色。舟山地處海島,應該重點發揮其海港優勢,充分利用深水大港資源,加強港口建設,加強與上海港和寧波港協調發展,形成區域一體化。
在第3等級中,衢州、麗水都地處浙西南山區,受地域限制,工業落后,交通、通訊和能源等基礎設施薄弱,但兩地都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衢州應該重點扶持以輕工機械、化工、建材等為主的產業群;麗水應該利用山區資源的優勢,大力扶持以木材加工、生態農業、旅游等為主的產業群。
為實現浙江經濟更高水平的發展,浙江省應該加強各經濟區域特別是浙東北與浙西南地區的合作與交流,形成各具特色的區域經濟,實現協調發展。浙東北的杭嘉湖地區、寧紹地區和浙西南的溫州、金華地區應該成為浙江經濟發展的先進者,并對周圍地區經濟發展形成輻射和帶動作用。
[1] 高海浩.30年科技跨越的浙江奇跡 [N].浙江日報,2008-12-24(8).
[2] 傅吉青.從浙江 GDP增長結構看差距 [EB/OL].http://biz. zjol. com. cn/05zjman/system/2008-06-11/009607598.shtml.
[3] 葉華,陳修穎.浙江省區域經濟差異的演變軌跡及分解分析[J].嘉興學院學報,2009,21(4):40-44.
[4] 浙江省統計局,國家統計局浙江調查總隊.浙江統計年鑒.2010[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0.
[5] 張文彤,董偉.Spss統計分析高級教程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13-218.
[6] 李昌興.浙江省城市經濟發展水平的定量分析 [J].華東經濟管理,2003,17(2):12-14.
TS 22
A
0528-9017(2011)03-0716-03
文獻著錄格式:張林.基于多元統計分析的浙江經濟發展研究 [J].浙江農業科學,2011(3):716-718.
2011-03-02
張 林 (1985-),男,重慶人,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經濟管理方面的研究工作。E-mail:haijie@sjtu.edu.cn
(責任編輯:張才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