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濤
6種中藥體外抗菌性研究
王濤
目的探討中藥體外抗菌性。方法選取臨床上較為常用的治療感染性疾病的清熱解毒類中藥6種對14種菌種抗菌效價觀察。結果6種中藥實驗藥液進行抗菌效價試驗,觀察到6種中藥實驗藥液抗菌效價在8-256之間。結論中藥實驗藥液抗菌抑菌效果明顯,作用強大。中藥具有來源廣泛,費用低廉等優勢。研究和開發抗菌中藥對解決耐藥菌株的產生和抗生素短缺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中藥;體外抗菌性;研究
對中藥抗感染藥物的正確認識和深人研究,越來越引起重視[1]。為了進一步探討中藥抗菌性,作者對6種中藥體外抗菌性進行研究現匯報如下。
1.1 中藥的選擇 選取臨床上較為常用的治療感染性疾病的清熱解毒類中藥金銀花、忍冬藤、紫丁香、白頭翁、黃連、穿心蓮作為本次研究所用藥物。
1.2 培養基及試驗設備 M-H瓊脂,營養瓊脂,無菌抗凝兔血,無菌生理鹽水,無菌吸管,無菌培養皿等。
1.3 研究菌種 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類白喉桿菌、肺炎克雷伯菌、銅綠假單胞菌、大腸埃希菌、福氏志賀菌、表皮葡萄球菌、卡他布蘭漢菌、黏液奈瑟菌、普通變形桿菌、草綠色鏈球菌、白色念珠菌、新型隱球菌。以上菌株均由本院微生物學教研室提供。
1.4 中藥的提取 分別將上述中藥置于37℃溫箱烘干至易于研磨為止,準確稱取50 g中藥于250 ml蒸餾水中混勻,浸泡1 h,用微火加熱煮沸30 min,收集煎液,用無菌濾紙過濾,繼續加水250 ml,同法煎制,30 min后收集。最終制備無菌藥液加熱濃縮至濃度為1 g/ml。將中藥原液以蒸氣高壓滅菌8磅20 min滅菌后即為實驗藥液。
1.5 實驗方法[2]所試6種中藥實驗藥液進行倍比稀釋的 (即1:4,1:8,1:16,1:32,1:64,1:128,1:256,1:512,1:1024)。取2 m l倍比稀釋中藥實驗藥液至15 m l培養基,混勻后,倒入平板,凝固后加入100μL 106~107CFU/m l的菌液,涂布均勻,細菌37℃、真菌28℃培養24 h后觀察結果。菌落被完全抑制的最高稀釋度提取物濃度即MIC。
1.6 觀察內容 觀察6試6種中藥實驗藥液抗菌效價(以抑制試驗菌生長的藥液最高稀釋度為該中藥對該試驗菌的抗菌效價,以能抑制試驗菌生長的最高稀釋度為最低抑菌濃度M IC)。
試驗結束后依據6種中藥實驗藥液倍比稀釋液進行統計最低抑菌濃度MIC(表內數字代表抗菌效價,以能抑制試驗菌生長的最高稀釋度為最低抑菌濃度MIC。64表示將100%中藥浸液稀釋成1:64時該藥的M IC為64)。具體見表1。

表1 6種中藥抗菌作用
《傷寒論》、《溫病條辨》等中藥著作被后世奉為中醫經典著作。在這些著作中,多數癥、證的描述與現代的感染性疾病十分相似,實際上就是一部感染性疾病的專著。記載了大量的方、藥。經受了數百年甚至上千年的臨床驗證,表明中醫學在抗感染治療學上的巨大成就。
抗生素的使用使人類許多嚴重的細菌感染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然而,由于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導致了耐藥菌株的增加,降低了現有抗生素的效率,嚴重地威脅著人類的健康。盡管科學家努力研究和制造更廣譜、作用更強的抗生素,但新抗生素的產生明顯跟不上耐藥菌株形成的速度,而且研制一個新的抗生素所化費的時間和成本都非常之大。中藥幾千年來為中國人的健康作出了重大貢獻,在現代預防和控制細菌性感染疾病方面也發揮了積極作用。由于中藥的特殊性,細菌較少對中藥產生耐藥[3]。在人類面臨細菌耐藥性或抗生素不良反應不斷增加的嚴峻形勢下,由于中藥的特殊性,細菌較少對中藥產生耐藥。
通過對6種中藥實驗藥液進行抗菌效價試驗,觀察到6種中藥實驗藥液抗菌效價在8-256之間,大多數在32-128之間。抗菌抑菌效果明顯,作用強大。中藥抗感染、抗菌性的作用與單一的西藥抗感染的作用不同,具有多方面的綜合作用[4]。中藥抗感染的重要途徑是增加機體的免疫功能。臨床上中西藥合理應用具有顯著抗菌協同作用,從而為中西醫結合治療感染性疾病增加了新的內容。中藥具有來源廣泛,費用低廉等優勢。研究和開發抗菌中藥對解決耐藥菌株的產生和抗生素短缺問題具有重要意義[5]。
[1]吳整軍.中醫藥抗感染治療的探討.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4,14(11):1296-1297.
[2]徐叔云.藥理實驗方法學.人民衛生出版社,1991.
[3]徐帆.3種中藥提取物對幽門螺桿菌的體外聯合抗菌效應研究.中國藥房,2007,18(33):25-32.
[4]馬輝.清開靈膠囊抑菌作用的實驗研究.中醫藥學報,2008,36(3):26.
[5]方桂友.穿心蓮的藥理作用及應用的研究進展.福建畜牧獸醫,2007,29(6):22-25.
457000 河南省濮陽市婦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