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紅麗
燈盞花素聯合降纖酶治療腦梗死臨床觀察
蘇紅麗
目的探討燈盞花素注射液聯合降纖酶治療急性腦梗死的臨床療效。方法90例急性腦梗死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兩組患者均給予常規治療,治療組45例除給予常規治療外加用燈盞花素注射液40 mg及降纖酶10 U,1次/d。兩組患者均治療14 d,觀察治療前后臨床療效和纖維蛋白原、凝血酶原時間等生化指標的變化并進行對比分析。結果治療組有效率97.8%,對照組有效率88.9%,兩組間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燈盞花素注射液聯合降纖酶治療急性腦梗死療效肯定,能明顯改善神經功能的缺損,副反應少,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方法。
腦梗死;燈盞花素;降纖酶
近年來腦血管病發病呈上升趨勢,腦血管病是老年人的常見病、多發病,其致殘率高,嚴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和影響其生活質量。因此,探索有效的治療方法顯的非常重要。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6年10月至2009年10月于本院住院的腦梗死患者,年齡40~75歲,男女不限;全部病例發病時間一般不超過72 h;臨床診斷依據《神經病學》[1],腦梗死診斷標準,選擇病史明確并經頭顱CT或MRI掃描證實,排除腦出血和出血性腦梗死;首次發病或既往有腦卒中史本次發病前無后遺癥;除外短暫性腦缺血發作、3個月內的出血史和手術史及嚴重創傷;無嚴重的心、肺、肝、腎功能不全;入院前未經抗凝、溶栓、血液稀釋等治療;無惡性腫瘤和血液病或出血傾向;無意識障礙及抽搐。符合入選標準的病例90例,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45例:男24例,女21例,年齡40~75歲,平均56.5歲;對照組45例:男23例,女22例,年齡41~75歲,平均55.9歲。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梗死部位、神經功能缺損程度及伴隨疾病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復方丹參、胞二磷膽堿等常規治療,1次/d,14 d為1療程。治療組除給予常規治療外加用燈盞花素40 mg加入5%葡萄糖250 ml中靜脈滴射,降纖酶10 U加入5%葡萄糖150ml中靜脈滴注,1次/d,14 d為1療程。一個療程治療結束后按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通過的臨床療效評分標準,對兩組治療效果進行評定。
1.3 統計處理 臨床療效評分用χ2檢驗,χ2=10.51552。
治療前、后兩組按同一標準給予神經功能缺損評分。評分標準根據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通過的“卒中患者功能缺損評分標準”,0~15分為輕度,16~30分為中度,31~45分以上為重度。其最后療效評定標準:據神經功能缺損分數降低程度進行評分判斷:基本痊愈:功能缺損評分減少91% ~100%,病殘程度0級;顯著進步:功能缺損評分減少46% ~90%,病殘程度1~3級;進步:功能缺損評分減少18% ~45%;無變化:功能缺損評分減少或增加18%以內;惡化:功能缺損評分增加18%以上;死亡[2]。

表1 治療組與對照組的總有效率和療效進行比較
兩組患者在用藥前及用藥后采肘靜脈血,觀察血液流變學和纖維蛋白原、凝血酶原時間等生化指標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
腦梗死是指腦部血液供應障礙,缺血、缺氧引起腦組織的缺血性壞死軟化,造成神經系統功能缺失,出現各種損傷癥狀。主要原因是血管內壁損壞,血小板聚集增加,血管壁彈性減弱,管腔狹小,血黏度增高,纖維蛋白原含量增加,凝固性增高,血流緩慢,導致血栓形成。燈盞花素注射液是從菊科植物短葶飛蓬中提取的主要有效成分,有舒張血管特別是張力血管的作用,可以改善腦循環,增加腦血流量,提高血腦屏障通透性;且能抑制紅細胞、血小板的聚集、迅速溶解微血栓,有利于血管再通,改善梗死區的血氧供應,減輕腦組織損傷[3]。降纖酶可降解血纖維蛋白原,增強纖溶系統活性,抑制血栓形成,亦可間接誘發內皮細胞釋放t-PA,幫助溶解血栓,有助于搶救缺血半暗帶,增加了疾病控制的可能和恢復進程。
本資料表明,燈盞花素注射液聯合降纖酶治療腦梗死療效顯著。治療腦梗死中在多方面起到了協同作用,使凝血-抗凝纖溶系統穩定在平衡狀態,有助于抗凝溶栓,有助于搶救缺血半暗帶,有助于側支循環的建立,能活化細胞代謝,提高細胞在缺血、缺氧狀態下的生存能力,同時減少自由基的生成,減少細胞的凋亡和死亡,促進急性腦梗死的恢復。可明顯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殘率且安全性大,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吳江,賈建平,崔麗英.神經病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58-164.
[2]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81-383.
[3]劉偉東,盛寶英,喬香蘭.燈盞花素改善腦梗死病人血液流變學、甲襞微循環的臨床研究.黑龍江醫藥科學,2001,24(3):5.
044500 山西省永濟市涑北醫院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