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方(天津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藥劑科/天津市腫瘤防治重點實驗室,天津市 300060)
我院2007-2010年促白細胞藥應用分析
劉 方*(天津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藥劑科/天津市腫瘤防治重點實驗室,天津市 300060)
目的:評價我院促白細胞藥的應用情況,為臨床合理用藥提供參考。方法:采用銷售金額和用藥頻度(DDDs)排序法,對我院2007-2010年促白細胞藥的應用情況進行統計分析。結果:我院促白細胞藥銷售金額和DDDs均呈逐年上升趨勢,口服制劑的DDDs遠高于注射劑,DDDs排序列第1位的是生血丸,其次為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國產);日均費用(DDC)最高的是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進口)。結論:我院所應用的促白細胞藥結合了患者的經濟條件,體現了用藥的合理性。
促白細胞藥;用藥金額;用藥頻度
惡性腫瘤化療的最主要限制因素是化學藥物的不良作用,其對骨髓抑制導致白細胞下降,直接影響到放、化療劑量、療效和進程,還可導致各種感染的發生。因此,改善化療藥所致的骨髓抑制是提高化療效果和改善患者生活質量的重要手段之一。為了解我院腫瘤患者促白細胞藥的應用情況,筆者對我院2007-2010年促白細胞藥的相關數據進行了統計與分析。
資料來源于我院信息系統中2007-2010年促白細胞藥的應用數據,包括藥品名稱、規格、銷售數量、銷售金額等。采用M icrosoftExcel2003進行數據統計。同類品種不同規格、不同廠家產品均折算為同一單位后計算該藥消耗的總劑量。
采用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限定劑量(DDD)作為藥物研究的測量單位,計算各藥的用藥頻度(DDDs)和日均費用(DDC)[1]。DDD是指為達到治療目的用于成人的平均日劑量,本文參考《中國藥典》(2005年版)[2]和《新編藥物學》(第16版)[3]及藥品說明書,并結合臨床用量確定。DDDs=某藥的年用量/該藥的DDD值。DDC=某藥的年銷售金額/DDDs。對2007-2010年促白細胞藥數據進行列表統計,并作排序分析。
我院2007-2010年應用的促白細胞藥共涉及6個品種,分別為生血丸、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國產)、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進口)、復方皂礬丸、地榆升白片、生白口服液。各年度促白細胞藥銷售金額及排序統計見表1。
由表1可見,除2007年外,我院2008-2010年促白細胞藥銷售金額呈逐年上升趨勢,從2008年的349.65萬元增長到2010年的1 263.30萬元,增長率達56%。
各年度促白細胞藥DDDs及排序統計見表2。
由表2可見,除2007年外,我院2008-2010年促白細胞藥的DDDs呈逐年上升趨勢,生血丸一直以絕對優勢穩居DDDs的首位,約占70%,臨床將其作為補充全血細胞減少的常規性用藥。DDDs增長最快的是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國產),其比例由2007年的10.93%增長至2010年的16.36%。
各年度促白細胞藥DDC及排序統計見表3。
由表3可見,4年中促白細胞藥的DDC排序基本穩定。國產和進口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的DDC排序一直保持在前2位。生白口服液、生血丸和復方皂礬丸的DDC排序和應用基本成正比。
不同給藥途徑藥品用藥分析見表4。
由表4可見,我院促白細胞藥口服制劑所占比例較大,其DDDs在近4年中始終保持在80%以上。
腫瘤化療最常見的毒性反應是骨髓抑制,其中以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減少最常見,因而影響腫瘤藥物劑量強度的提高和化療方案的如期完成[4]。各種原因(如苯中毒、抗腫瘤藥、解熱鎮痛藥、X射線及放射性物質、某些感染或疾病等)引起的末梢血白細胞總數<4.0×109·L-1的情況稱為白細胞減少癥。輕度白細胞減少癥為(1.0~1.95)×109·L-1,中度白細胞減少癥為(0.5~0.95)×109·L-1,重度白細胞減少癥為<0.5×109·L-1。對輕度至中度白細胞減少者通常給予口服制劑治療,對中、重度白細胞減少者方給予注射劑治療。由于口服制劑給藥便捷,致使2種給藥途徑的DDDs相差懸殊[5]。

表1 各年度促白細胞藥銷售金額及排序統計Tab 1 Consum ption sum and sequence of leukocyte(WBC)stimulants during 2007-2010

表2 各年度促白細胞藥DDDs及排序統計Tab 2 DDDsand sequenceof leukocyte(WBC)stimulantsduring 2007-2010

表3 各年度促白細胞藥DDC及排序統計Tab 3 DDC and sequenceof leukocyte(WBC)stimulantsduring 2007-2010

表4 不同給藥途徑藥品用藥分析Tab 4 Analysisof drug use in different routesof adm inistration
我院常用的促白細胞藥有6種,而常見的維生素B4片、升胺片、鯊肝醇等并未應用。經統計表明,除2007年外,我院2008-2010年促白細胞藥的銷售金額和DDC均呈逐年增長趨勢,其主要原因是我市2008年對“醫?!闭叩母潞蛯π滤幤樊惷麕斓囊幏?,我院“醫?!彼幬锬夸浿写蟛糠炙幤肪匆笳{低了價格,致使2008年銷售金額受到較大影響。然而經過1年的調整,2009年逐漸恢復正常,銷售金額穩步回升。2010年我院的促白細胞藥只有5種,但并未影響藥品的總銷售金額,依然保持逐年遞增的趨勢。
隨著惡性腫瘤治療水平提高,患者生存期延長,我院促白細胞藥的用量逐年增加,應用趨勢亦從以前的優先考慮價格,逐漸轉向應用方便、療效好、不良反應少等方面的綜合考慮。生血丸和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國產)是我院促白細胞藥中應用最多的藥物,其療效確切、價格經濟,是目前患者治療和預防白細胞減少癥的常規藥物。由表2可見,生血丸和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國產)的DDDs位居前列,而地榆升白片的應用卻不甚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該藥不在“醫?!狈秶颊咭缽男暂^差等。
中藥促白細胞藥在我院占有較大比重,生血丸一直以絕對優勢穩居DDDs的首位。祖國醫學認為,生血丸具有補腎健脾、填精補髓,用于失血血虧、放化療后全血細胞減少及再生障礙性貧血之功效,腫瘤患者的基本病機在于氣血兩虧、陰陽失調、脾腎兩虛、瘀血內阻、藥物毒邪。針對病機,需要扶正祛邪,把補腎與活血、養血、涼血有機結合起來[6]。由于該藥具有療效肯定、適應證廣、價格經濟、患者依從性好等特點,已逐漸成為我院促白細胞治療的首選。復方皂礬丸以微弱優勢居第2位,由西洋參、海馬等多種名貴藥材精制而成,主要成分皂礬含有10余種微量元素,其中鐵、銅、鈷都是造血必需的原料,具有生血止血的作用,海馬溫腎健髓,西洋參益氣養陰,共奏益氣養陰、溫腎健髓之功效。該藥能增強骨髓造血及組織重建功能,對放化療過程中的骨髓有保護作用,還可提高人體免疫力[7,8]。復方皂礬丸使用方便、價格低廉,可達到保護骨髓、升高白細胞、增強體力、改善生存質量的目的。生白口服液的主要成分由淫羊霍、枸杞子、黃芪等12味中藥組成,具有健脾益腎、補氣生血之功效,可促進髓內、髓外造血功能,提高機體免疫力,促進食欲[9]。地榆升白片是選用地道巴山中藥材制成的藥物,對造血細胞的增殖有直接促進作用,因而有利于造血干細胞的增殖、分化、成熟和釋放,減少繼發感染,進而使生活質量明顯改善。
研究證實,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作用于中性粒細胞的前體細胞,促進其分化、增殖和成熟,因而可縮短化療所致的骨髓抑制期[10]。該藥能促進中性粒細胞成熟,減少感染發生率,對巨噬細胞、巨核細胞影響很小,患者耐受良好,可作為腫瘤化療中較有價值的輔助藥物[11]。該藥還具有作用迅速、有效、可靠、安全性高的特點[12]。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進口)因價格昂貴,不在“醫保”范圍,其DDC高于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國產),患者依從性小,因此限制了其使用范圍,而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國產)由于價格較低、療效穩定、療效短、不良反應較少[13],DDDs相對較高。
總體來看,作為一家腫瘤專科醫院,我院促白細胞藥應用基本合理,但仍需認真學習有關促白細胞藥的應用知識,切實做到個體化給藥,真正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1] 鄒 豪,邵元福,朱才娟,等.醫院藥品DDD數排序分析的原理及利用[J].中國藥房,1996,7(5):215.
[2] 國家藥典委員會編.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臨床用藥須知(化學藥和生物制品卷)[S].2005年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941.
[3] 陳新謙,金有豫,湯 光主編.新編藥物學[M].第1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1 814.
[4] 張維豐.基因重組人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防治腫瘤化療反應92例[J].中國藥業,2006,15(3):65.
[5] 于曉凌,卓雙塔,蔡鳳梅.我院升白細胞藥物使用分析[J].海峽藥學,2007,19(9):110.
[6] 謝 強,黃麗萍,柳 勤.生血丸對環磷酰胺所致小鼠骨髓抑制的影響[J].中國病理生理雜志,2003,19(8):1 117.
[7] 劉毓谷.衛生毒理學基礎[M].第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7:53-81.
[8]“復方皂礬丸”臨床應用組.復方皂礬丸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100例療效分析[J].中華血液學雜志,2000,21(3):157.
[9] 黃慧琳,謝美鶯.生白口服液治療化療患者白細胞減少癥的研究[J].海峽藥學,2003,15(3):54.
[10] 韓慧杰,朱 霞,白佩霞.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療化療后白細胞減少療效觀察[J].醫藥論壇雜志,2006,27(17):86.
[11] 范 麗,陳東生.我院升白細胞藥物用藥分析[J].中國藥師,2004,7(12):963.
[12] 陳文彬,羅德誠.臨床藥物治療學[M].第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74-275.
[13] 魏智勇,王 怡,盧誠震.我院升白細胞藥物應用狀況與性價分析[J].天津藥學,2009,21(1):35.
Analysis of the Utilization of Leurocyte(WBC)Stimulants in Our Hospital during the Period of 2007-2010
LIU Fang(Dept.of Pharmacy,The A ffiliated Cancer Hospital of 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Key Laboratory of Cancer Prevention and Therapy of Tianjin,Tianjin 300060,China)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utilization of leukocyte(WBC)stimulants in our hospital,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rational use of drugs in the clinic.METHODS:The use of leukocyte(WBC)stimula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2007 to 2010 was analyzed statistically in respect of consumption sum and DDDs.RESULTS:Consumption sum and DDDs of leukocyte(WBC)stimulants in our hospital increased year by year,and the DDDs of oralmedicine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injection.Shengxue pills took up the first place in the list of DDDs,followed by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domestic).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imported)took up the first place in the list of DDC.CONCLUSION:The utilization of leukocyte(WBC)stimulantswhich is based on the economic situation of patients shows the reasonability of drug use.
Leukocyte(WBC)stimulants;Consumption sum;DDDs
R969.3;R287;R973+.4
C
1001-0408(2011)30-2800-03
*藥師。研究方向:腫瘤防治藥物。電話:022-23340123-6260。E-mail:fangfang20061105@sohu.com
2010-08-24
20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