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偉
(中國勞動關系學院 北京 100048)
現在媒體不斷的有中青年教師、科研人員英年早逝的報道。中青年教師、科研人員是國家的棟梁,正是為國家作貢獻的黃金年齡,英年早逝對家庭、對國家都是一個巨大的損失。健康的體質、充沛的體力是教職工學習、工作的基礎和前提,是提高工作效率、延長工作年限、健康長壽為國家多作貢獻的保證。系統、科學、全面地了解和評價教職工體質的現狀,使教職工更多的了解自身的健康和體質水平,有利于激發教職工鍛煉身體的積極性、主動性,有利于推動國家、社會、學校對教職工體質健康方面的關懷。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掌握和發現影響教職工體質健康的有利和不利的因素,提出我們的對策及應當采取的措施,使政府、學校和教職工本人更多的重視和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從而加強體育鍛煉,增進體質,為祖國健康工作50年。
查閱國內外公開發表的與本研究有關的文獻資料,并通過研究為本文的研究計劃、問卷設計及實施提供充實的理論依據。
根據社會學問卷設計原理,遵照問卷設計的基本要求,從研究目的出發,自行設計了“高校教職工體育現狀調查問卷”,并經專家審閱,其中包括教職工身體狀況、教職工體育行為、體育活動類型等方面對四所學院的教職工進行了問卷調查。
就問卷調查獲得的資料應用SPSS10.0進行分析處理。
調查結果顯示,廣大教職工認為體育活動對健康有益處的占97.23%,其中認為“很有益處”占總體的85.67%,認為“沒有益處”的僅占2.73%。從年齡,性別角度分析,差異不顯著,說明不同年齡、性別的教職工都充分認識到體育活動的重要性。
在教職工自我健康狀態評價的調查中,調查結果顯示,男性教職工自我感覺一般的群體占49.56%,自我感覺“不太好”和“很差”的群體占17.67%;自我健康狀態評價“較好”和“很好”的群體占32.77%;女性教職工自我感覺一般的群體占47.37%,自我感覺“不太好”和“很差”的群體占24.32%;自我健康狀態評價“較好”和“很好”的群體占28.31%。從性別角度看,男教職工對自我健康狀態評價好于女教職工。(見表1)

表1:男女教職工自我健康狀態評價比較
另外,在調查中,關于“采取什么方法維系健康”這一項。(見表2)

表2:維系健康方法排序
調查結果表明,大多數教職工將體育與自身健康緊密地聯系起來,認識到強身健體是體育的本質功能,是藥物等其他方式所無法替代的。調查結果還顯示,教職工們對于體育在促進社會交往、增進友情關系、維系家庭和睦以及滿足個人興趣愛好等多方面的功能,正逐漸被重視并應用到體育健身實際活動過程中。
在被調查的教職工中,男職工有45.88%的人每周參加體育活動3次以上,女職工有24%的人每周參加體育活動2次以上(注:這里的體育活動指參加跑步、球類、游泳、健身等身體活動,不含棋類、撲克等相對靜止的活動)。
在參加體育健身活動的教職工中,每次參加體育活動的時間長短,調查結果顯示,男女性別有差異。(見表3)

表3:不同性別教職工的健身時間
每次參加活動持續30分鐘以上者,男性占87.7%,女性占65.28%,男性高于女性22.42個百分點。
調查結果顯示,35.89%的人認為是工作任務重,沒時間參加體育活動,22.54%的人是因為照顧家庭小孩沒時間參加體育活動,7.31%的人是因為自己學習“充電”沒時間參加體育活動,11.91%的人是因為不喜歡體育活動,22.35%的人選其他。
調查中將體育活動類型大致分為“比賽型”、“游戲型”、“鍛煉型”、“保健型”和“其他”五類,男職工將鍛煉型體育活動作為首選,女職工將保健型體育活動作為首選(見表4),說明廣大教職工十分愿意接受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進行體育鍛煉,體育運動的休閑娛樂和愉悅身心功能極具魅力。總的來說,教職工選擇偏重于休閑類項目,這可能與教職工的工作和年齡有關。

表4:教職工喜歡的體育活動類型
經調查得知,不同性別的教職工經常從事的體育活動是不相同的,通過常規統計顯示,男職工經常從事的體育活動前五位是:跑步、乒乓球、羽毛球、籃球、足球,女職工經常從事的體育活動是散步、乒乓球、羽毛球、跳舞、跑步。排在前五位的是跑步、乒乓球、羽毛球、籃球、足球。
通過調查了解到,由于四所學院規模較小,相應地制約了學校體育健身場地設施。調查中有56.21%教職工對學校的體育健身場地設施持不滿意態度,僅有11.71%的教職工感到較滿意,85%的教職工希望增加健身器材和健身路徑。
4.1.1、大部分的教職工身體狀況一般。部分感覺不好。
4.1.2、廣大教職工認識到身體健康的重要性,但是由于時間和工作等關系卻不能保證鍛煉時間。
4.1.3、教職工喜歡的體育活動以休閑類為主。
4.1.4、學院體育設施和運動場地不足,不能滿足教職工參加體育活動的需要。
4.2.1、教職工應掌握一些社會上較普及的運動項目所需要的運動技能,培養幾項自己熱愛的、可行的終身體育鍛煉項目,每天至少擠出半個小時進行體育鍛煉。
4.2.2、教職工平時多注意自己身體狀況,定期到醫院進行身體檢查,一發現異常馬上就醫。
4.2.3、健康飲食。注意膳食搭配合理,不抽煙,少飲酒,少吃高脂肪、高膽固醇、高糖、高鹽食品。
4.2.4、減少工作壓力,放松心態,勞逸結合,養成良好的、健康的生活習慣。
4.2.5、加強對體育場地、設施的科學建設。對體育器材設施的設計與安排上,要做到既要統一的場地器材配備目錄進行規范化建設,又要力求避免器材的競技化狀況,學校應結合自己的實際,充分利用校園、修舊利廢,開發能使全體教職工都能接受,且趣味性與健身鍛煉實效大、形式多樣的體育場地、器材,使每個教職工都可以找到適合自己鍛煉的一片“天地”。
[1]孫兵.試論素質教學及普通學校體育教學改革[J].中國體育科技,1998(10).
[2]陳安槐.以素質教育觀為指導的體育課程與教材改革[J].上海體育學報,2000(1).
[3]劉勝.對當前我國學校體育教學內容改革的思考[J].湖北體育科技,2001,9.
[4]周新華,王曉成.創建大學新模式的思考[J].體育學刊,2001(2).
[5]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Z].1999,6,13.
[6]歷祥英,李躍年.大學體育教育改革與未來走勢[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00(2).
[7]左新榮.縐議校園組織文化對體育教師的作用[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1994(2).
[8]莊靈,論高校體育與終身體育目標結合問題[J].北京:體育科研,19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