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慶輝
唇腭裂是常見的先天性畸形之一,唇腭裂患者常伴有牙槽嵴裂,牙槽嵴裂不僅影響患者的面容,而且影響患者牙齒正常萌出及頜骨發育。牙槽嵴裂的修復是唇腭裂序列治療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目前國內外均采用植骨修復術,因選用植骨材料及方法的不同,產生的效果各異[1]。我科自2006年4月至2010年4月應用自體髂骨移植修復了22例牙槽嵴裂,取得了較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06年4月至2010年4月我院收治的唇腭裂修補術后牙槽嵴裂需行骨移植修復的患者22例,其中男14例,女8例,年齡8~15歲,平均11.3歲;單側牙槽嵴裂18例,雙側牙槽嵴裂4例。
1.2 治療方法
1.2.1 術前準備 術前進行正畸治療、擴弓,使上頜牙弓達到正常外型,固定上頜,擴大裂隙,以利植骨;拔除多生牙和畸形牙,清除牙石、菌斑,控制牙齦炎;術前使用抗生素,以減少術后感染的發生;攝X線咬合片、牙片、曲面斷層片,以了解裂隙大小及牙齒發育情況。
1.2.2 手術過程 切開髂嵴的軟組織,劈開髂骨。用刮匙取出適量松質骨并置生理鹽水中剪成顆粒狀,骨量根據牙槽嵴裂骨缺損程度而定,取下后待用。全麻下切開裂隙側黏膜及牙齦緣,向后止于第一前磨牙或第一磨牙近中,并轉折向上至齦頰溝,松弛唇腭側黏骨膜瓣,潛行剝離至鼻翼基底,組織剪切斷存在于裂隙中連接鼻腔黏膜和腭黏膜的結締組織。上部黏骨膜推向上,縫合后形成鼻底,即植骨床頂;下部黏骨膜向下與腭黏膜縫合,形成植骨床底。將髂骨松質骨植入裂隙的骨缺損及鼻翼基底骨凹陷處,將唇腭側黏骨膜在無張力下縫合,嚴密關閉創口。
22例患者術后觀察,21例牙槽部傷口均Ⅰ期愈合,植骨成活;術后形成死骨1例,取出后沖洗換藥,切口最后愈合。髂部傷口均Ⅰ期愈合,未發生血腫、感染、傷口裂開等并發癥。
牙槽嵴裂骨移植術是唇腭裂序列治療的重要環節,它對增加上頜骨的穩定性,重建牙弓的完整性,關閉口鼻瘺,改善裂隙鼻翼基底高度起著關鍵作用。牙槽突裂修復植入骨的選擇有很多,如髂骨、下頜骨、肋骨等。其中,髂骨是目前臨床上最常用的植入骨,用髂骨松質骨修復牙槽脊裂,并認為是牙槽脊裂修復的標準[2]。髂骨是以膜內成骨方式成骨,骨組織移植后再血管化速度快于軟骨內成骨的骨組織,能有效保持容積。選用松質骨移植后,包括骨髓基質干細胞也同時被移植,由于存在骨誘導和骨傳導作用以及較快的血管化速度,與裂隙緣骨組織迅速愈合,并形成皮質骨和松質骨。而皮質骨移植后血管化緩慢,細胞爬行替代,所以松質骨移植被廣泛應用。顆粒狀松質骨比大塊松質骨移植更迅速血管化,因此用取骨器取骨后應將其修剪成均勻顆粒狀骨塊,但不宜過小。在獲取移植骨時,要避免機械產生的熱能;已取的移植骨應儲存在等滲鹽水中,或放入等滲鹽水浸泡的紗布內,以免脫水。盡量減少待移植骨的體外放置時間,保證大部分骨細胞成活。盡可能將填入的松質骨壓緊,使植骨塊與附近骨壁緊密貼合,避免積血或死腔形成。但松質骨移植術后吸收也比較明顯[3],故在手術植骨過程中,觀察兩側鼻翼基部的高度,使患側略高于健側以備植入骨部分吸收,增加的高度為1~2 mm為宜。
牙槽嵴裂修復手術雖然不大,但是要求非常精細,影響手術成功因素很多,包括植骨床關閉、設計,口腔創面無張力縫合、手術年齡、抗生素應用等。處理好影響因素是保證牙槽嵴裂植骨成功關鍵。
[1] 張森林,孟昭業.自體骨移植修復頜骨缺損的研究進展.國外醫學.口腔醫學分冊,1998,25(4)∶212-215.
[2] BoustradAM,FernandesD,Vanzylae.Minimally invasive iliacancellous bone graft havesting.Plast Reconstr Surg,1997,99:1760-1764.
[3] 曾飛煌,潘曉崗,錢玉芬.牙槽突裂骨移植穩定性的研究進展.中國口腔頜面外科雜志,2008,6(2):146-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