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霞 劉志英
慢性扁桃體炎是由急性扁桃體炎反復發作或因扁桃體隱窩引流不暢、窩內細菌、病毒滋生感染而演變的慢性炎癥病變。近年來少兒發病有增多趨勢,扁桃體炎反復發作,影響患兒的日常生活,甚至生長發育,需進行手術治療,而術后疼痛是手術患兒存在的常見問題。我院五官科于2009年6月至2010年8月對50例6~12歲患兒進行了局麻下扁桃體摘除手術,針對疼痛的原因采取了合理護理措施,效果滿意,現將體會報告如下。
本組5O例患兒中,男36例,女14例,年齡最大12歲,最小6歲,平均9歲。由于扁桃體解剖位置在咽部,且咽部血管及神經組織多,故手術可隨之伴發疼痛的發生。咽部是人呼吸吞咽必經部位,術后患兒吞咽時由于咽肌及咽部黏膜運動,直接刺激傷口而疼痛加劇,影響飲食、睡眠、情緒、講話受限、煩躁不安;部分手術傷口疼痛放射至耳部,可引起耳部疼痛等臨床表現。通過臨床觀察,除了扁桃體解剖的特殊性外,疼痛的耐受程度也與性格、年齡等方面有關,年齡越小疼痛耐受性越差,男性較女性疼痛耐受性差,性格活潑者疼痛耐受強。本組患兒反映疼痛為刺痛、絞痛、脹痛。特別隨著吞咽動作時,大多數患兒主訴疼痛,多為刺痛,甚至放射到耳部及頭部,患兒情緒不穩和急躁悲觀。疼痛的時間無一定規律,但患兒主訴麻醉時間過后,會出現一段時間的疼痛高峰。隨著時間的延長,疼痛無規律出現,術后前兩天較為顯著,3 d后疼痛為隱痛。
2.1 做好術前宣教大多數患兒有上呼吸道反復感染病史,有反復就診、治療的感受,患兒人院后,護士在詳細了解患兒既往史的基礎上,應重點向家長耐心講解疾病的有關知識,做好各項檢查前的解釋和指導工作,消除家長的顧慮,使家長積極配合護士與患兒溝通。
2.2 心理護理患兒的突出特點是年齡小,對疾病缺乏認識,因反復就診、治療在心理上對醫護人員存在排斥心理,同時患兒情感表鱔比較單純、直率和外露,且注意力轉移較快。依據患兒特點,可采用如下心理護理方法:首先幫助患兒消除陌生感,護士要面帶微笑,視線要基本與患兒平視,聲音柔和,親切地撫摩患兒的頭部或肩部稱呼患兒的名字,語言要平等符合兒童的年齡要求,可先聊一些患兒感興趣的人或事物取得患兒的好感和信任,再將手術后的好處用患兒能理解的語言耐心、恰當地告訴其,取得患兒的認同后再將手術中要克服的困難告知患兒。在溝通中要多給予鼓勵,要善于發現患兒的優點,當患兒按要求達到某一目標時要及時給予鼓勵聆;對哭鬧的患兒不能訓斥、譏諷,而應加倍關懷、照顧,以免引起自卑心理。
3.1 一般護理 ①術后保持正確的體位:患兒可取半臥位,以減輕頭部充血及創口出血,利于保持呼吸道通暢;②注意出血:囑患兒隨時將口內分泌物吐出、不要咽下,避免劇烈咳嗽,同時監測生命體征,觀察出血量。③指導患兒保持口腔衛生,預防感染的發生:術后當日不漱口,次日可用朵貝爾液清潔口腔。
3.2 疼痛護理 ①患兒扁桃體手術后,直接影響到言語交流、呼吸,飲食、睡眠等方面,因此護理人員要做到定期觀察患兒的情緒狀態。通過情緒狀態來評估患兒疼痛的程度。對年齡較小疼痛程度較輕者,可采用轉移注意力的方法來減輕患兒的傷口疼痛,如采用聽覺分散法:聽音樂;視覺分散法:看書、看電視動畫片等;觸覺分散法:撫摸等減輕患者疼痛;②術后局部冷敷可收縮血管減輕局部水腫,減少出血,降低疼痛感,常用冷敷用冰袋放至頸部兩側。同時可請一些年齡較大性格較開朗、樂觀的患兒講解手術體會和戰勝疼痛經驗,通過患兒之間的溝通來增強患兒戰勝疼痛的信心;③滿足患兒的需要隨時傾聽患兒的主訴,在部分患兒當中,當傷口疼痛較明顯時,提出要求比一般的患兒較多。此時要以高度責任感去關心患兒,特別是患兒提出過分的要求,要理解其心情,盡力達到患兒的需求,使其滿意、信任。術后24 h疼痛較為明顯時,可適當用鎮靜、止痛藥等措施來緩解患兒的疼痛。
對于不同年齡段的患兒,經上述護理方法都起到了良好的效果。50例患兒順利度過3 d的疼痛期痊愈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