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院江 錢飛 徐欣
活瓣式囊腫-胃內引流術治療假性胰腺囊腫12例臨床體會
李院江 錢飛 徐欣
目的總結活瓣式囊腫-胃內引流術治療假性胰腺囊腫的經驗和效果。方法對我院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12例假性胰腺囊腫行活瓣式囊腫-胃內引流術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總結分析。結果12例均恢復良好,一次治愈,無并發癥。結論活瓣式囊腫-胃內引流術治療假性胰腺囊腫是一種操作簡單,創傷小,安全,可靠的手術方法。
假性胰腺囊腫;內引流術;活瓣式
我院于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應用活瓣式囊腫-胃內引流術治療假性胰腺囊腫12例,療效滿意,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12例患者,男8例,女4例,年齡8~76歲,平均52歲,9例有急性胰腺炎病史,3例有腹部外傷史,病史6月~4年,囊腫術前經B超、CT或MRI確診,為單發,直徑7~15 cm。
1.2 方法 氣管插管全麻下,取上腹部正中切口進腹,打開胃結腸韌帶,探查囊腫位置,于囊腫低位處切開2.0 cm,切取部分囊壁組織送冰凍切片,囊液送檢淀粉酶,吸出囊液600~1400 ml,然后用食指探查囊腔,打開間隔,取出壞死組織,冰凍切片和囊液淀粉酶檢查證實為假性胰腺囊腫。向囊腔內置入直徑0.8~1.0 cm硅膠管達囊腫最低處,囊腔端剪多個側孔,用絲線沿囊壁切開處行荷包縫合,收緊固定。于胃體大彎側切開胃前壁3-4 cm、胃后壁1.0 cm,將硅膠管于胃后壁至前壁切口拉出,將囊腫壁與胃后壁用絲線間斷縫合4~6針,再用絲線沿胃后壁切開處行荷包縫合,收緊荷包線,使荷包翻向胃腔,縫合切開的胃前壁,硅膠管由左上腹引出體外。
1.3 結果 12例患者,囊腫~胃內引流管外接無菌引流袋,開始3~4 d每日引流量約150~300 ml,隨后逐漸減少至50 m l左右,術后均無發熱、腹痛等癥狀,術后12~14 d帶管出院,術后4~6周回院拔管。9例患者(3例失訪)隨訪半年-2年均無腹痛、出血、發熱等不適,體重增加2~4 kg。所有患者均行B超、CT檢查,囊腫消失,3例術后3周經引流管推注泛影葡胺,囊腫未見顯影,考慮引流管已脫入胃腔,拔引流管后,3例行上消化道造影均未見造影劑流入囊腫內,5例行胃鏡檢查,3例胃鏡下見竇道口有胰液流出,2例竇道口消失。
假性胰腺囊腫是繼發于急慢性胰腺炎或胰腺損傷后的并發癥[1],據統計,假性胰腺囊腫的自然消退率為7% ~60%,其中6周內消退率為40%。多數人認為,診斷假性胰腺囊腫6周內無消退可手術[2]。傳統手術系外引流、內引流和囊腫切除三種,囊腫和胃腸道做吻合是目前外科最常見的治療方法,其中以Roux-Y空腸囊腫吻合術最為常用,引流效果好,術后并發癥少,但手術操作相對較復雜,創傷大,患者恢復慢。近十幾年來有多篇文獻報告假性胰腺囊腫與空腸吻合術后再次手術證實吻合口已閉鎖,囊腫也已消失,此種內吻合引流通暢的時間是較短暫的[3]。我院自2000年來應用活瓣式囊腫-胃內引流術治療假性胰腺囊腫,初步體會:
2.1 該術式早期依靠硅膠管外引流囊腫,待竇道形成,拔出引流管后囊腫-胃竇道處繼續起內引流作用,由于術中胃壁與囊腫相通處作了翻向胃腔的荷包縫合,拔出硅膠管后內引流口形成類似活瓣開口,胰腺囊腫內囊液積存時,囊內壓力增加,隨著呼吸運動或增加腹壓,活瓣開放,囊液可順行流入胃內,當飽餐后或胃蠕動收縮時,胃內壓力升高,活瓣暫時關閉,胃內容物不易逆流入囊腫內,逆行感染的機會較小,當胃內壓力降低時,活瓣再次開放,形成內引流。
2.2 必須強調,活瓣式胰腺囊腫-胃內引流術后拔出引流管時間必須在30 d以后,引流管采用硅膠管較好,利于竇道形成。囊腫直徑不超過15 cm,單發且分隔少,位置比鄰胃。
我們認為活瓣式胰腺囊腫-胃內引流術是一種操作簡單,手術安全,可靠,且費用低,創傷小的治療假性胰腺囊腫的手術方法。
[1]吳階平,裘法祖.黃家駟外科學第六版.人民衛生出版社,1999,1309.
[2]田雨霖.胰腺外科手術學.沈陽出版社,1995:203.
[3]夏穗生.實用腹部外科手術技巧.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305.
653100昆明醫學院第六附屬醫院玉溪市人民醫院普外一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