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紅
妊娠期糖尿病早期診斷和治療
李曉紅
妊娠期糖尿病(GDM)是指妊娠期間首次發生或發現的糖尿病及妊娠前已有的糖尿病(DM),GDM可使孕婦及嬰兒的患病率及死亡率增加。臨床經過復雜,對母兒均有較大危害,須引起重視。其危害程度和DM血糖控制程度密切相關,現臨床分析如下。
妊娠期糖尿病是一種嚴重威脅母兒健康的疾病,近年來有明顯增多的趨勢,而根據資料表明,控制血糖能明顯降低圍生兒病死率及新生兒病率。而能否及時治療,取決于是否早期診斷。因此,必須重視孕期的糖耐量篩查。特別是對于高危因素的孕婦,應從首次產檢開始進行血糖或糖耐量篩查。高危因素包括:有糖尿病史,孕期尿糖持續陽性,有原因不明的多次流產、死產、早產、畸胎、或有巨大胎兒史、妊娠羊水過多、巨大胎兒或胎兒畸形、有其他妊娠并發癥、高齡初產婦等屬于高危因素的孕婦,都應從首次產檢開始進行血糖或糖耐量試驗的篩查。而對于有高危因素的孕婦,首次產檢糖耐量試驗陰性的患者,也應在孕24~28周進行復查,因為孕中晚期胎盤分泌的各種抗胰島素激素于24~28周時快速上升,因此應于孕24~28周進行重復篩查,以便及時診斷治療。
2.1 飲食管理 飲食治療的總原則是既能滿足母親和胎兒的生理需要,又適當限制碳水化合物含量,不致發生餐后高血糖。糖尿病孕婦入院后即作血糖輪廓試驗(即0點,三餐前0.5 h及三餐后2 h血糖)并于凌晨3:00檢測血糖,了解夜間血糖情況。早孕期間,糖尿病孕婦每日需要熱卡與懷孕前相同,中晚孕期應每日增多1 255KJ(300Kcal),一般在7 530~1 0040KJ/d(1 800~2 400Kcal/d)。即使體重超重的孕婦,孕期亦不應象非孕期那樣嚴格限制飲食,否則易產生酮癥。每日總熱量中碳水化合物占50% ~55%,蛋白質占25%,脂肪占20%。主要應實行少量多餐,每日分5~6餐。由于清晨體內產生的胰島素拮抗激素濃度最高,糖尿病孕婦早餐后血糖最難控制,所以早餐量宜少,占全天熱量10%,而且盡量少攝入含淀粉類食品。午餐及晚餐各占全天總熱量的30%,上午、下午及睡前加餐各10%。孕婦應多攝入富含纖維素食品,注意維生素、鐵、鈣的補充。飲食控制3~4 d后復查血糖輪廓試驗,血糖保持在空腹<5.8 mmol/L,餐后2 h<6.7 mmol/L,為血糖控制良好。一部分輕型糖尿病孕婦,經飲食控制就能維持血糖在正常水平。如經飲食控制空腹血糖>5.8 mmol/L,餐后血糖>6.7 mmol/L,應及時加用胰島素。另外,嚴格飲食控制后出現酮體陽性,或者雖然血糖接近正常,但羊水測定顯示胎兒高胰島素血癥存在,應及時加用胰島素。
2.2 胰島素治療 由于孕婦胰島素敏感性存在個體差異,故初始量宜偏小,我們應用人工胰島素(短效)每天皮下注射2~3次,初始量從4~6 U開始,用藥3~4 d后復查血糖輪廓試驗,根據血糖監測結果,酌情調整胰島素劑量,每次調整幅度以增減2 U為宜,直至血糖保持在正常水平。以后每周作1~2次血糖輪廓試驗,并隨時調整胰島素用量。
2.3 妊娠期糖尿病,適時終止妊娠是關鍵 由于妊娠期糖尿病晚期并發癥較多,因此應讓孕婦提前入院待產。對于血糖控制理想,沒有產科并發癥,可在嚴密監測產科情況下,如讓孕婦自行計算12 h胎動計數,每3天行1次胎心監護,作NST試驗,必要時行OCT試驗。若無特殊,可延至37周入院待產,待其自然分娩,但不要過期。對于血糖控制不理想,應于35周入院待產,在嚴密監測下于胎肺成熟時終止妊娠。
通過對上述分析,GDM對母嬰健康影響很大,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變,妊娠期糖尿病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妊娠期糖尿病會導致母兒并發癥明顯增高。
由于妊娠期的糖代謝由胎盤泌乳素、孕激素及雌激素等作用下,使孕婦出現胰島素抵抗并出現不同程度的糖耐量下降,從而導致糖尿病傾向,而多數GDM孕婦無明顯臨床癥狀,往往在妊娠中晚期才出現血糖的異常。因此,要重視早期妊娠期糖尿病的篩查,加強妊娠期定期血糖的監測,有高危因素尤需重點監護。不僅空腹更要重視餐后2 h血糖監測,以及早發現、治療。GDM對母嬰的健康影響之多,其主因與糖尿病病情程度、血糖控制程度密切相關。妊娠期,高血糖持續經胎盤達胎兒體內,相繼刺激胎兒胰島β細胞增生、肥大,胰島素分泌增高,繼而發生高胰島素血癥,胎兒血胰島素和血糖均增高,促使肝臟的糖原合成,脂肪合成,胎兒生長加速,耗氧加大,易致宮內慢性缺氧及胎兒過大。妊娠早期高血糖具有抑制胚胎發育作用,造成胎兒發育不良,可致畸形[1]。過高的血糖高滲性利尿,使胎尿增多,導致羊水過多,易致胎膜早破,所以控制血糖對母嬰健康的影響顯而易見。
妊娠期糖尿病的規范化治療,制定合理的食譜,結合運動療法,必要時結合胰島素治療,使血糖控制理想,對降低妊娠期糖尿病的發病率具有重要意義,是提高新生兒存活率及減少新生兒發病率的關鍵,能明顯減少母嬰并發癥,改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妊娠結局。妊娠糖尿病患者將來發生糖尿病及糖耐量異常機會明顯增加,再孕復發機會大,應注重日后的隨訪和血糖的監測。
[1]樂杰.婦產科學.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59-162.
163311黑龍江省大慶市薩爾圖區婦幼保健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