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雪芳
醫院中藥調配臨方炮制的必要性
林雪芳
目的恢復中藥臨方炮制,確保臨床用藥安全有效。方法闡述臨方炮制對臨床療效的影響,“常規炮制”未能滿足臨床用藥的需要。結果中藥臨方炮制缺乏不利于提高煎藥質量,不利于保存藥性,還會造成“藥不靈”的后果。結論為提高飲片質量,確保臨床療效,醫院還是有必要根據醫囑確實搞好臨方炮制。
中藥調配;臨方炮制;臨床療效;臨床用藥
醫院中藥飲片的臨方炮制,是指醫師開具處方時,根據藥物性能和治療需要,要求醫院中藥房的調劑人員按醫囑臨時將生品中藥飲片進行炮制操作的過程。臨方炮制有搗碎、坢和、截切、炒、灸等常用工序,它是中藥炮制的一個組成部分。目前醫院所調配使用的中藥飲片都由中藥飲片加工廠供應,而中藥飲片加工廠炮制品是批量生產的,是“常規炮制”。在臨床上“常規炮制”的品種經常無法備齊。筆者認為從對臨床用藥療效的影響和大規模生產的“常規炮制”不能滿足臨床用藥而言,醫院中藥房還是有必要進行中藥飲片臨方炮制。
1.1 藥物形體的臨方炮制與療效的關系 有目的地改變藥物的外形可以解決藥物的先溶、后溶、易溶、難溶等一系列的問題,從而保證煎劑的藥效。如某些植物、動物、礦物類藥物,在調劑前要求藥劑人員用時搗碎,通過搗碎,增加其浸提的體表面積,方可將有效成分煎出,提高煎出率。
1.2 藥物性能的臨方炮制與療效的關系 中藥治病是用其偏性糾正機體之偏盛而達到使機體健康之目的,如“逢子必炒”即將眾多的種子類、部分的果實類藥物炒黃、炒爆、炒香、炒去臭氣等,從而增加藥物的氣,改變原有的性,以達到臨床用藥的效果。又如某些苦寒藥物易傷脾胃,若用量過大或使用時間過長則反應更甚,因此采取炒焦法、炒炭法以制其苦寒的偏性,以改善其妨礙脾胃及增加溫升的兩重作用。
1.3 藥物味的臨方炮制與療效的關系 味為中醫臨床用藥的依據之一。采用臨方炮制的方法對其固有的味進行影響調節,以“制其太過,扶其不足”。通過不同的輔料炮制,使某些味得以加強或抑制。如苦寒藥類的大黃,生者瀉下力猛,炮制后使之緩瀉或不瀉。陽明證用承氣湯之大黃,須以酒洗;邪熱在上用大黃,宜以酒炒;婦女經帶用大黃,則須炒炭;活血化於用大黃,多以醋炒;老幼、虛人用大黃,必經多次蒸曬。
1.4 藥物質的臨方炮制與療效的關系 在中醫的臨床的用藥中,某些主要藥物常常是療效高而毒性又大,為了藥物的安全有效,必須針對其具體性質采用相應的方法對其進行加工炮制,揚長避短。如醋煮甘遂、大戟,酒炒常山,姜制南星等,在無損或少損固有藥效的前提下,抑制其偏性,使用藥有效又安全。
2.1 中醫臨床用藥的靈活性 中醫歷來講究辨證論治,因病施治,隨方加藥,強調以個體為主,對飲片的品種和炮制方法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如菟絲子炒枸杞子,目的是用菟絲子助陽之力,使枸杞子既可填精益髓,又可益腎壯陽,可用于陽氣衰,陰虛精滑等證。又如吳茱萸炒黃連,目的是抑制黃連苦寒之性,增強瀉肝降逆之功。這些因臨床要求特殊炮制的品種中藥飲片廠無法全部備齊供應,不能滿足治療用藥需要。
2.2 中藥藥效的多重性 在不同配方中,同一藥物所需的作用并不一樣,要想提高療效,就需要用中藥炮制來調整藥性,發揮其擅長,通過不同的炮制方法,改變藥效。如當歸生用能活血補血,其炮制品當歸炭卻能產生止血作用,炮制當歸炭這一類因治療需要,要求臨時加工的炮制品就必須由調劑人員嚴格按照醫囑進行炮制,絕不能該炮的不炮,該制的不制,以生代熟,造成“病準、方對、藥不靈”的后果。這也是大規模生產難以備齊的。
2.3 特殊炮制藥物保存的困難性 一些酒制、醋制、鹽和蜜制的中藥飲片往往處方用藥量不大,且貯藏和保管上存在難度。酒和醋易揮發;鹽制易潮解;蜜制品易蟲蛀變質,大規模生產會造成浪費,因此采用臨方炮制的方法,一可以保證飲片質量,二可滿足廣大患者病情的需要。
醫院中藥房要充分認識中藥調配臨方炮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強中藥調配人員的業務知識學習,增強臨方炮制技能,從服務患者,提高臨床用藥的安全有效的角度,不僅要配置所需臨方炮制的設備,更應該根據醫囑確實進行臨方炮制。
515041 廣東省汕頭市中心醫院二門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