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訊 實施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是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的重要內容,是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近期重點任務。為城鄉居民免費提供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是我國政府堅持以人為本、落實預防為主衛生工作方針的具體體現,也是我國公共衛生領域的一項長期的、基礎性的制度安排。通過對城鄉居民健康問題進行干預,減少主要健康危險因素,有利于預防和控制傳染病及慢性病的蔓延,有利于提高居民對公共衛生服務的可及性,逐步縮小城鄉、地區和人群之間的差距,使城鄉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自2009年7月啟動以來,衛生部協調有關部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動工作任務落實。一是建立健全規章制度;二是加強項目管理;三是開展督導檢查;四是開展培訓和交流;五是開展項目監測和評估。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納入衛生部“醫改”重點工作監測,每季度通過直報的方式,對各項工作任務落實情況進行監測和統計,及時掌握項目進展動態。同時,衛生部還組織有關專家對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情況進行了評估,為科學決策提供支持。
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取得了積極進展和成效。截至2010年底,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健康檔案累計建檔率分別達到48.7%和38.1%,超額完成了2010年“醫改”任務目標。2010年,全國孕產婦系統管理率達84.0%,3歲以下兒童系統管理率達81.5%。為5714.2萬65歲及以上老年人進行了健康檢查,管理高血壓患者3553.8萬人、糖尿病患者918.9萬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170.6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