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冠榮(廣西崇左市人民醫院藥劑科,崇左市 532200)
藥品的特殊性直接關系到每個患者的生命健康,醫院作為醫療衛生事業單位,強調對患者救死扶傷的職責,所以醫院對藥品的質量和療效給予了極大的關注,而一定程度上忽視了藥品的數量管理。基層醫院藥房存在著許多管理漏洞,藥品丟失現象屢見不鮮,造成不小的經濟損失,迫切需要引起各醫院的高度重視。筆者對崇左市部分基層醫院藥房管理現狀進行了調查,并對藥房藥品數量管理存在漏洞及對策進行探討。
基層醫院特別是鄉鎮衛生院由于經濟困難,對藥房改造的資金投入少之又少,藥房基礎設施落后,無法購置安裝醫院信息管理系統,也無法安裝攝像監控系統,藥房缺乏計算機網絡現代化管理,因此無法及時掌握藥品的庫存數量、規格等信息。如,調查中發現有3家一級醫院和1家鄉鎮衛生院安裝了信息管理系統,但有4家一級醫院、14家鄉鎮衛生院未安裝信息管理系統和攝像監控系統。
目前,多數基層醫院對藥品的管理模式還是沿襲舊的“金額管理”,而沒有做到“數量管理”,對藥品入庫和銷售缺乏有效的統計和核算辦法,不能及時準確地反映藥品的數量。多數基層醫院藥品盤點制度落實不到位,難以做到每月盤點庫存,如調查中有3家一級醫院每個月盤點1次,4家一級醫院和9家鄉鎮衛生院每個季度盤點1次,6家鄉鎮衛生院每半年盤點1次。同時,藥品盤點的方法也有待改善,如盤點結果以貨幣的形式反映,即庫存量=庫存藥品的數量×銷售價。即以收取的藥品銷售款扣除成本,只要有符合規定的利潤空間,就認為藥品的管理就沒有問題,缺少藥品實物的購進量、售出量與庫存量的具體數據,由此造成了不能真實反映出藥品實際銷售情況的漏洞。調查中有7家一級醫院和15家鄉鎮衛生院均采取此方式進行盤點。此外,還缺少藥品損耗制度或藥品損耗制度落實不到位,調查中有4家一級醫院和11家鄉鎮衛生院未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出本單位具有可操作性的藥品損耗制度,也未定期檢查藥品實際的損耗情況。這樣,對于藥品銷售量大的醫院,每年藥品損耗額可達十幾萬元,甚至幾十萬元。
目前,不少基層醫院在藥品管理制度中實行粗放的管理模式,僅規定對毒麻藥品由專人負責進行每日的清點、補充、核查等管理工作,而對于普通藥品,每個品種數量在崗位交接班時沒有做到及時清點,未進行嚴格意義上的藥品交接,造成管理上的漏洞。特別是零售價格較高且需求量較大的長效藥品,如降血糖類、降血壓類等,患者因治療周期長、需求量較大,這類藥品在各醫院的藥房中庫存量大、日消耗量大,一定數量藥品丟失不易被及時發覺。調查中有2家一級醫院和1家鄉鎮衛生院對較貴的藥品有交接班清點記錄,5家一級醫院和14家鄉鎮衛生院缺乏有力的監控記錄及措施。
基層醫院由于管理不太規范,藥房人員出于人情使“以藥換藥”的現象普遍存在,換藥者所拿藥品多是院內科室結余藥品,或患者出院時未用完的藥品等,調查中有5家一級醫院和11家鄉鎮衛生院存在或多或少的“以藥換藥”現象。“以藥換藥”行為的危害性顯而易見,不僅使藥品數量管理漏洞百出,使藥品數量監控失去意義,給醫院造成經濟損失,更重要的是為患者安全用藥埋下了隱患,“以藥換藥”換來的藥品,一旦發生質量問題就很難追查責任,最終可能給醫院造成重大的損失。
只有嚴格的制度保障才能有效減少藥品的流失,各醫院應以藥政法律法規為依托,建立健全藥品購進管理制度、庫房管理制度、供應管理制度、藥品財務核算制度、退貨藥品管理制度、藥品盤點制度及藥品損耗制度等,并要求嚴格執行到位,規范藥事行為,對藥品采取購管分離,改變“重采購輕管理”的現狀,從制度上保證醫院藥品管理的規范化,及時堵塞漏洞。醫院可以有0.3%(中草藥為0.5%)以內的藥品正常損耗,調查中發現有1家一級醫院自2010年起從實際情況出發,制定出具體的藥品損耗制度,要求藥房將藥品損耗率控制在0.2%以內,并將藥品損耗率與獎罰掛鉤。同時強化了藥品購進管理、退貨藥品管理、藥品盤點等制度,并嚴格落實,堅持做到每月盤點一次,落實不到位的,給予相應的處罰。實施這些制度后,藥品損耗率得到有效控制,較實施前2009年的0.38%降低到實施后2010年的0.12%,詳見表1。

表1 2009年與2010年藥品損耗比較Tab 1 Comparison of drug loss between 2009 and 2010
2.2.1 要改變以往金額控制、重點統計的管理模式 實行數量、金額雙管理,逐步做到全面反映藥品數量和金額。不僅要求藥品進、出金額相符,每個品種的數量也不允許有差錯,防止藥品“竄胡同”現象,最大限度地杜絕人為調換藥品的可能性,杜絕藥品管理中的隱患和損失。
2.2.2 要落實責任,加強藥品監控 除特殊藥品特殊管理外,普通藥品也要實行“分柜管理、責任到人”的管理措施,明確每個人管理的品種,隨時監控所管理藥品,發現問題及時報告并處理。調查中發現1家一級醫院于2010年7~10月發生了1萬多元的藥品丟失事件,引起該院管理層的高度重視,為此該院藥房實施了“分柜管理、責任到人”的監控措施,以藥柜為單位將普通藥品的管理責任落實到個人,并列出近100種價格較貴的藥品作為重點監控對象,每個品種數量在崗位交接班時做到及時清點,隨時監控藥品數量的平衡情況。此外,該院藥房負責人監控其中的10~20個品種,具體品種不讓其他人知道,而且要不斷更換監控的品種。自2010年11月該院實施此項措施后,再未出現藥品丟失現象。
近年來,隨著醫療體制改革的深入,無論在項目資金上,還是政策上,基層醫院均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基礎設施建設和人員工資得到了保障,多數財務好轉,逐漸擺脫困境。因此,基層醫院領導應改變觀念,加大對藥房改造的投資力度,要完善各項設施設備,添置醫院信化管理系統,實施藥房計算機網絡化管理。通過計算機網絡化管理,操作人員、管理層、領導者可實時掌握藥房(庫)的藥品信息,尤其在藥品調價過程中,能夠有效避免以往藥品價格人為的遲調或早調的問題,杜絕個別人員通過以時間差的方式使藥房(庫)內金額管平,實際造成藥品實物“遺失”的現象,使經濟遭受損失[1]。調查中有3家一級醫院自2008年就配置了電腦管理系統,并根據要求及時更新了系統,有效地為藥品管理提供了現代化的技術支撐。我院自2007年添置了電腦管理系統,2009年又升級增加幾個模塊,2010年10月和2011年3月又更新了更先進的信息電腦管理系統,這為我院的藥品管理提供了現代化的技術支撐,確保了對藥品從入庫到出庫再到各藥房及各個科室的整個藥品流通中各個環節進行記錄、實時反映和核算,對藥品的庫存、藥品流向和消耗進行監控,杜絕藥品的浪費和損失。
制度有效的關健是落實得好,是否落實得好就要看監管到不到位,因此,各醫院要通過加大監管與抽檢力度,加強藥品出入庫的監督,促使藥房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努力提高藥品管理水平。醫院管理者應轉變觀念,通過計算機網絡隨時對藥品采購、使用、消耗整個過程進行動態監控,分管領導及本院紀檢監察人員應該經常深入藥房,檢查規章制度落實情況,如發現制度未落實或落實不到位的,或發現藥房庫存藥品與醫院購進的藥品產地、批號、規格不符,要追查藥房相應人員的責任,以遏制不規范的藥事行為。
藥房管理是一個動態管理過程,藥品購進、驗收、儲存、應用的每一個環節都須按照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進行管理,這是保證藥品質量和數量的需要。藥品作為基層醫院特別是鄉鎮衛生院利潤的主要來源,其數量上管理漏洞給各醫院造成不同程度的經濟損失,應該引起高度重視。雖然醫院藥品品種多、數量大、周轉快、收發瑣碎,要時刻掌握每一種藥品的收發平衡有一定困難,但是只要各醫院從實際出發,采取有力措施,完善藥房管理的各項規章制度并嚴格執行,加強人員管理、提高硬件水平、規范服務和接受社會監督,就一定能把藥房管理好[2~5]。因此,各基層醫院應積極開展藥房(庫)規范化創建活動,不斷強化基層醫院藥房(庫)內部管理,在不斷提高藥品質量管理的同時,更有效地進行藥品的數量管理,減少藥品流失。
[1]李 莉,于樂琳,潘莉萍.計算機技術在藥房管理中的作用[J].實用醫技雜志,2006,13(5):842.
[2]王 滔.醫院藥劑科(藥房)規范化管理實用手冊[M].合肥:安徽音像出版社,2003:66-68.
[3]常 明,陸 進.臨床藥學系列叢書-醫院藥學工作規范指南[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4:4,123-129.
[4]冉 勇,翟 棟,任秀麗.淺談醫院西藥庫的管理[J].中華醫藥雜志,2003,3(24):19.
[5]楊玉華,歐陽虹,黃捍東,等.淺談醫院藥房規范化管理[J].中外健康文摘(新醫學學刊),2007,(7):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