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良 青島第二衛生學校
把握情感教育策略推波助瀾英語教學
宋良 青島第二衛生學校
我國古語中就有“親其師,信其道”之說,意思是學生只有在情感上接納教師,在人格上去尊重教師時,才能聽從老師的教誨,模仿他的言行。我國著名教育家夏丏尊先生說:“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愛。教師沒有了情愛,就成了無水之池”。
情感教學是指教師運用一定的教學手段,通過激發、調動和滿足學生的情感需要,促進教學活動積極化的過程。英語教學離不開情感教學,由于學生個體本身性格、身心狀況方面等的差異與區別,教師要在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自我概念的實現,尊重學生的尊嚴、價值取向、需要、愿望、體驗、追求理想的人格、人的自身完美、個性解放,開發學生的個性、潛能、創新意識及能力,
才能維持對英語學習的動力 從而取得好成績。因此,如何有效地利用情感教學法來組織英語教學便成了探討性的課題。
英語教學的情感化首先應建立一種合作、和諧、互動、融洽的師生關系,重視學生與教師的情感交流。師生關系要以基本的人性理念為前提。教師應樹立正確的學生觀,發揮主導作用,充分尊重學生人格,發揚民主教學,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
有人問蘇聯教育家馬卡蓮柯教育成功的經驗是什么,他說:“盡量地要求一個人,盡量地尊重一個人。”教師要放下架子,真誠地深入學生生活底層,去關愛每一個學生,特別要關愛那些偏常生,認真聽取這些同學的意見,那么教師本身在學生中的威信就會大大提高。 教師要信賴每一個學生,信賴的前提是尊重。教師在對待不同的學生時,態度要保持一致,不能厚此薄彼,要充分發掘每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教師的天職除了教書之外,更應擔負起維護學生自尊的職責,為學生創設輕松的學習氛圍,要充分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是有才能的。在教師相信的目光中,學生會樂學,在學生信賴的目光中,教師也會樂教。
教師應努力與學生建立“良師益友”的關系,理解學生,尊重學生,做學生的知己。教師要理解學生,當學生對教師有要求時,教師應設身處地的多為學生考慮。在教學中能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點,進行分層教學,分層作業,讓每個學生都能最大限度地掌握知識。理解是師生關系和諧的橋梁,教師要經常與學生交往,理解學生的知識結構、心智水平,鼓勵并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調整好自己在學生心目中的角色,努力與學生達成一種“良師益友”的關系。學生在學習時難免會犯這樣那樣的語言錯誤,這就要求教師站在學生的角度并去理解他們,成為他們的知己。教師應努力創設一種“激勵”情境,給學生一個精神依托,不失時機地在各個環節有目的地激勵、鼓舞學生,使他們產生內驅力。
調查顯示,絕大部分學生是因為先喜歡上老師,而后才喜歡上這門學科的。心理學研究表明: 當一個人情緒處于滿意、愉快和興奮之中,對所從事的活動由衷地喜愛時,常常感知敏銳,思維開闊,并能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并產生良好的記憶效果;反之,當一個人悲傷、抑郁,對學習或工作產生厭倦時,就會反應遲鈍,思維狹隘,毫無創造性可言。
新一輪課程改革在理念上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它要求以人的發展為本,采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我們將拋棄T→s t→S的單向教學模式,而逐漸轉向T→S,T→Ss,Ss→Ss,S→Ss的多向互動模式上。教師作為課堂的組織者、參與者與促進者,應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學生個體差異。人們意識到,對學習最終起結果的是學習者本人。教育必須充分考慮到學習主體的個性特征。
長期以來,我們總是認為成績好的、聽話的就是優等生,而成績差的、不聽話的學生就是差生 , 這種學生觀往往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而情感教學的學生觀認為“世界上任何一個能學會的東西,幾乎所有的人都能學會,只要給他們提供適當的和現有的學習條件”。差生的形成是由于學習過程的失誤積累而造成的,只要及時補救學習過程中的失誤,逐步消除積累的失誤,差生的出現是可以減少的,這一觀點表明:教師的教育必須面向全體學生,這正體現了新課程理念的實質。教師要注意情感因素的投入,做好每一個學生的思想工作,給予每個學生恰當的機會,讓每個學生都能愉快地學習,個性都能得到充分和諧地發展。同時,教師應給學生以及時、充分的肯定、鼓勵,培養學生的自尊心,把學生置于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的創造性,引導學生自然地用英語進行思考、交流,均能提高學生的外語成績。另外,無論是教師聲音的大小、速度的快慢、聲調的高低、,還是學生對單詞的熟悉程度和內容的熟悉程度和內容的新穎性,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理解,激發并增強學生開口說英語的欲望。
以分數作為唯一標準的評價體系已與我們揮手告別,目前此項評價體系已逐步多元化, 更多的教育界人士開始注重改善學生的學習狀況與情感體驗,而不是單一的采取優勝劣汰。在新課程理念的評價體系中,充分運用情感因素的功能能有效地激勵學生發奮學習,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健康心理,推動了英語后續學習。恰到好處的評價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還可以使學生的模糊認識趨于明朗化,起到畫龍點睛之功效,更可以深層啟發學生的思維,把課堂的氣氛推向高潮。學生在接受英語教學時,由于與母語有些沖突,必然會產生一定的情緒反差,而這就要求教師要因勢利導,讓學生擁有或大或小的成功體驗,及時采取精神獎勵與物質獎勵相結合的方法,如小貼畫。但切記這種方式不能用得太濫,也不能過于吝嗇,而且要視起群體所屬層次來定。在教學中多采用些激勵性評價,給予學生學習成功的體驗。讓學生看到希望的曙光,增強到達彼岸的自信心。
總之,學習英語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師必須要以情動人,避免操練的程式化與機械化,提高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態度,增強學生面臨困難時意志的堅忍性,提高對活動的滿意度。適當的成功感則起到推波助瀾的效果。教師一個默許的眼神、一句鼓勵的話語、一份由衷的贊許,對學生來將具有重大的影響。重視教學中情感因素作用和進行情感教學,逐步做到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融合,是現代教育發展的一個趨勢。高技術發展呼喚高情感。總之,教師在英語教學過程中,要注重調節學生的心智,使學生保持良好的情緒,以便更好地適應環境,掌握與教師、同伴交往的技巧,擴大信息源,用赤誠的期盼之心去博得學生的認同,挖掘并發展學生的語言潛能,這是我們英語老師應關注的課題。
10.3969/j.issn.1001-8972.2011.07.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