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靖平
(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師范學院,浙江金華321017)
學校體育場館資源服務于社區體育的影響因素分析
胡靖平
(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師范學院,浙江金華321017)
設施條件是開展群眾性體育活動的基礎,健身運動的開展必須借助于一定的體育場地設施,在我國現階段,學校體育場館與社區的共享是該項命題中的重要內容,文章對影響學校體育場館資源服務社區體育的因素進行分析,尋找問題的癥結所在,從這個角度來思考學校體育、社會體育之間的關系,期望為踐行“全民健身條例”等國家體育方針提供參考。
學校體育場地,服務,社區體育
Abstract:The facilities are the foundation to initiate public physical exercises.The physical fitness campaign must be launched with the aid of certain facilities of sports field.At national present stage,the sharing of school stadiums with community is the main content of this proposition.The thesis analyzes the factors which influence the resources of school stadiums to serve community physical exercises,seeks the crux of this problem,consider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chool and social physical exercises from this angle and expect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national physical policy such as the conduction of national fitness regulations.
Key words:school sports field;service;community sports
資源是人們進行各種活動所不可缺少的因素,資源分有形與無形,它在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存在著、發展與演變著,它是由人類活動創造出的各種財富與資產,它的出現又會影響與支持著人類新一輪的各種活動的開展與發展。體育資源與人類的體育活動相聯系,它是指在為不同的人群進行體育活動提供支持,在活動中發揮重要作用的各種有形、無形要素的總和,它是由靜態要素與動態運作組成的一個整體系統,主要是包括了體育人力資源、物質資源、財力資源、信息資源等幾大類。
體育場地資源是體育物質資源的一類。指用于體育訓練、比賽、教學和體育鍛煉、體育健身、休閑、娛樂與其他體育文化活動的特定場所的總稱,它包括用于體育活動的各種室內外的運動地塊、運動場館以及服務于某種特定運動項目的器材、設施,它是體育活動開展的物質依托。由于體育運動的特殊性,體育物質資源,特別是其中的體育場地資源在資源體系中,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隨著全民健身運動的推進,各地相繼出現了比較明顯的全民健身體育資源與體育運動需求不對稱的問題,場館缺乏即是主要問題之一。雖然,隨著國家對體育運動的進一步重視,財政的投入環比增長,這些都可以得到解決。但在這個過程中,為回應社區體育的需求,也為了厘清學校在全國健身活動中的作用,對學校與社區體育的關系,對學校體育場館資源于社區體育發展的意義與作用進行研究,應有其實質價值。因為即使是發達國家,學校體育場館的社區服務也是一個永久的命題,有持續發展性的意義。
目前我國社區的發展還處于比較初期的階段,目前的重點還在于小區的基本配套,小區的體育設施與場地還處于小型器械配套的階段,有大型體育文化中心的小區的建設層次還有待時日,基于此,如何在現階段解決運動場館的梗阻問題就成為踐行“全民健身條例”的一個重要關注點。
在目前國家財政體育投入有限的情況下,學校體育在投入中所占的份額是極大的,因為學生的身體發展有其終身奠基性,學校體育明確納入到國家各級學制的課程計劃中,國家與各政府對各級各類學校的體育場館設施有其特定的要求,投入也比較有計劃、有保障。從第5次全國體育場地普查資料可見,教育系統擁有占全國65.6%體育場地,在學校里往往有較為豐富的場館資源。
學校體育場地資源使用與服務的對象往往僅限于本校的師生,因此,學校體育與社會體育場館、全民健身的人群與學校師生人群之間出現了人數數量與場館數量倒掛的現象。
傳統學校體育場地資源的使用與管理是封閉式的,主要為學校內的體育運動所用,使用與服務的對象從常規的角度來講,往往僅限于本校的師生。同樣第5次全國體育場地普查資料顯示,教育系統擁有全國65.6%體育場地的同時,對外開放程度僅達到29.2%,三分二強的學校體育場館資源依然只主要限于校內。回望學校的職能,這種低開放度是有其合理性的,傳統性的管理保證場館資源在使用與管理過程中的單純性,這個與學校重社會效益的傳統定位是相匹配的。
目前,全國的健身意識已有普遍性的提高,這就使學校運動場館的社會共享問題,即充分利用學校體育資源,為廣大群眾參加體育活動創造更好的健身條件,盤活、整合現有學校體育場館資源,提高學校現有體育場館的開放使用率成為一個具有現實意義的命題——如何讓學校的體育場館資源能合理、有效、持久地為社會體育的發展提供即時的支持,并能從中探討出兩者真正共享的途徑與方法擺放到了學校體育與社會體育工作者的面前。
一般來說,影響事物發展的因素無外乎是內因與外因,
外因是通過內因起作用的,影響學校體育場館開放的因素既有學校自身的意識價值取向的因素,社區的健身人群的素質與意識價值取向的因素,也有政府、社會等宏觀調控因素;
既有物質條件方面的因素,也有思想認識和管理方面的意識形態的因素。其中學校對開放的義務性和重要性缺乏正確認識,影響學校正常教學秩序,影響學校安全與管理,缺乏統一有效的管理規范,經費沒有保障,學校體育場地條件等是干擾當前學校體育場地開放的主要因素。以下從學校的視角對這些問題進行一個剖析。
2.1.1 學校體育與國民體育素質系統提升的一致性還處于隱性層面。中國體育的三個組成部分是社會體育、學校體育與競技體育,競技體育有其特殊性,往往參與者為少數有特殊能力的體育人才,而學校體育與社會體育面向大眾,是面向全體國家民眾,提高國民素質系統工程中的主要表現,也就是說,提高國民的身體素質以及與此密切相關的心理素質等,在國民成長的學生時代,由學校體育承擔最重要的培養,而離開學校后,主要是由社會體育進行指導與調控。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學校體育與社會體育有其培養目標的一致性,即都是為了提高國民的整體的身體與心理素質,提高民族的全面素養,有一樣的重要性。
雖然從屬于不同的管理機構,服務于不同人生階段的國家公民,但是從提高國民素質的角度來看,進行資源的打通是完全合乎畢生發展的邏輯的,因此,學校體育場館資源服務于社區體育也是世界各國在社會體育資源不夠的情況下普遍采用的解決策略。
在學校握有較為豐富的體育場館資源的情況下,學校對于社區體育場館資源缺乏的認識程度與服務意識等要素就成為一個重要的影響因子。
做為國家體育資源相對豐富的擁有者,學校也應該對這個問題有主動的思考,主動面對國家的體育整體發展命題,就必須從大局入手,分擔社會責任,承擔起相應的責任與義務,并對與此相關的工作進行實踐探索,充分意識到學校體育在社會體育發展的中的重要作用。高校更應該主動運用高校體育信息與人才資源,進行這個方面的主題研究或綜合研究。
這些研究與實踐應該包括場館分類、社會體育的倡導、開放的經濟效益與文化效應等問題開展理論探討,使學校體育成為國家社會體育發展的一個助推力。也應該包括開放的政策的制訂、政策的實施等研究,為政府決策提供參考。
2.1.2 對社區開放還未能進行積極的風險規避預期。開放面臨著一些新問題,可能產生較大的經濟效益與文化的影響,也可以幫助學校與社區更好地融合,但是開放共享就意味著打開原先的封閉局面,打破舊的格局,在建立新的格局之前,探索需要一定的代價,同時也面臨著一定的風險。風險界定為“由于體育場館向社會開放可能導致的學校蒙受損失,傷害或不利因素等危險[2]。”其實對風險進行分析,進行積極的風險規避與管理,利用風險防范是規避風險、減少成本支出的首要措施與根本途徑。
在學校體育場館對社區體育服務事宜上,一般來說,開放的風險無外乎以下這些,如管理風險、經營風險、安全風險、環保風險、固定資產折舊的風險。具體地講,主要的影響開放的風險集中于以下幾個方面:
學校安全。這個風險與管理是緊密相連的,管理預期不到位,措施不周全,方法不正確,都會產生安全的漏洞,而這個安全的漏洞的指向是雙向的,外來人員在學校體育場地產生的安全問題,學校師生工作人員由于外來人員參與體育活動而產生的安全問題等等,這個給學校體育場館開放造成較大心理壓力的問題。外來人員的身份與校內師生不同,有時管理難度增加,特別是在有償服務的時候,這種壓力也隨之增大。
管理與經營風險。由于國家也提供多種經營,因此經營的方式也有很多種,在開展經營的時候,經營的主體會對經營量進行一個預期的估算,有了經營的主體的參與,對于經營利潤的追求也是非常正常的,對于投資與成本回收,利潤獲得的關注有時會超越其他的內容。有時還會占據重要的位置。但由于社會體育的參與是一個比較有彈性的事情,它本身不像是學校體育,有國家教委與學校的具體的要求,有質和量的要求與管束,因此,在開放共享的經營與管理問題上,也會遇到不能保證量,因此會影響到投入產出,從而影響了多種方式的經營的問題,使開放共享受阻。另外,學校正常教學秩序管理也是同個問題的另一個方面,在開始對外開放共享的時候,還需要特別處理好開放與正常教學秩序之間的關系。
學校體育場館資源的服務問題是牽涉到學校與社區多個部門之間的事情,而且是現階段社會體育發展的普遍性問題,因此,它的開展與發展需要有高于高校與社區的政府行政部門對此進行調控與干預,更為重要的是要有相應的程序幫助厘清僅靠學校與社區層面無法梳通的問題,出臺具有可操作性的實施方法或條例,指導具體事件的開展,也有助于裁定一些突發事件。這是使此項工作能開展的政策保障。例如1927年美國就有32個州通過法律規定“社區可使用學校的建筑作為社區體育中心”。
政府等各級行政部門進行決策時需要就以下幾個關鍵問題進行磋商與指引。
2.2.1 有待于在實施層面厘清有償或無償開放的不同運營機制。學校體育場館的開放從有無產生經濟效益的角度來看,可以分為有償開放與無償開放兩種形式,面對的服務對象還可以分為校內與校外、團體與個人二個交叉的維度。因為,我國的學校教育與社會體育資金的投入不足,因此,也鼓勵進行合理的有償經營,《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發展體育運動的通知》提出“體育場館要改善經營管理,提高使用率,要講究經濟效率,積極創造條件實行多種經營。”
因為對校內外人員開放均可以采用有償或無償的方式來進行,學校的體育場館資源首先要明確管理與經營的體制,同時要注意解決好先服務好本校教學與本校師生的問題。
因此,有償開放的度就成為關鍵的環節,在開展多種經營的管理模式的時候,這是最容易出現的問題,怎樣面對開放度大、經濟收入較多而有可能對教學的沖擊或是對校內人員的參與活動的沖擊,怎樣讓經營者要認識到責任與義務的關系,就控制了整個管理的基調。
往往有些學校將經營權外包,經營者如果不能意識到學校體育場館本質的公益性與福利性特點,往往會因過于追逐成本,掉入舍本求末的泥淖。這樣就雖然運用了多種經營的方式,但是對于開展多元經營的初衷卻置于腦后了。
因此,在面對有償與無償開放的問題的時候,還是要考慮到時間段與服務人員的身份問題,也要確立相應的義與利的適度關系。在教學時間段內,必然要無償滿足師生的教學需求,其他的時間段內,還要考慮學校必要的課外體育活動的需求,當校外有償服務與校內無償服務有沖突的時候,必須先滿足校內無償使用的需要。
各地政策與學校體育主管部門與社會體育主管部門要就這些問題形成符合中央有關精神的實施意見。
2.2.2 對服務共享中的學校與社區的基本責、權、利等模糊邊緣要盡快明晰。除卻有償與無償的問題外,還要解決的就是不同的運營機制下的,體育活動參與者與管理者,學校與社區、學校管理人員與社區管理人員,社區的健身鍛煉人群各自的責、權、利等要素比較模糊,這給開放與服務過程中一些突發或意外事件的解決埋下隱患,也不利于形成或建立積極的合作與關系,這些沒有明確的灰色地帶容易形成運作陰影。
因此,明晰的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在參照國家已有相關政策與法律基礎上,形成諸如“學校體育場館資源社區開放與服務條款”,“社區與民間健身團隊使用學校體育場館協議書文本”等引導性的文本是現實的需要。
這些文本的出臺,一方面政策的發布可以引發整體社會對學校體育與社會體育發展的新關注,引發更有價值的討論,有助于政策的修訂與完善,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學校與社區的鍛煉人群增加相關的知識,明白自己的責、權、利,增加在合作過程上的配合,同時,也為處理相關事情提供直接的依據,避免一些事件的發生。
還需要值得一提的是,政府相關部門在出臺相關政策的時候,考慮到政策對開放與服務的推進功能,畢竟場館資源的所有權在于學校,應該有對學校進行精神與物質獎勵的相關方法。如將高校體育場地定點為全民健身活動基地、青少年健身俱樂部等,并從體育彩票收益中適當撥發專項費用于補貼對外開放體育場館的院校,一方面加強高校體育場地設施的建設,另一方面用于體育場地設施的維護。
這個問題其實也說明了政策與實施辦法制定的必要性,因為就目前一些向社區開放體育場館資源學校的情況,社區人員只用不愛護,對于這些資源的使用心態有待調整。
對于場館資源的維護意識與行為的缺乏主要表現這些個方面:
對運動器械等設施不愛護,這是由缺乏相應的設施維護知識或缺乏愛護的意識而引起的,如帶有色飲料、穿高跟鞋進入塑膠場地;在塑膠場地吸煙;用手拉排球網等行為。
不注意場地衛生,如隨地吐痰、亂扔煙頭果殼紙屑飲料瓶。
有些人員在健身過程中遇到問題的時候,還用器械作為情緒發泄的工具。
這些行為,打擊了學校向社區開放體育場館資源的積極性,有些學校在開放之后,覺得長期不能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最后采取了重新關閉的無奈做法。
另外,也還有許多學校體育綜合條件尚不能滿足開放的客觀需要。如前所述,雖然學校的體育場館資源相對于社會體育資源要集中與豐富一些,但是浙江省各地學校的情況不均衡,有許多地方的學校的場館數量與種類與省里的標準也還是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有些差距較大的地區的學校,學校本身擁有的體育資源也比較欠缺與薄弱,這就使得數量上也不能滿足與社區體育共享的客觀條件;還有一些學校的體育場館比較簡陋,設施比較陳舊,用于平時的教學尚不盡如人意,要用于向社會開放就不具備相應的實力。
學校體育場館服務于社區是一項綜合的事業,學校除了需要檢索自己的資源外,還需要有開放的政策,因為開放是一個系統的事情,實施操作中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需要處理,需要解決的標準與指向性意見。建立開放的組織與管理機制,有可以開展此項工作的專職或兼職人員,這些都是要做好開放事宜須先滿足的前題條件。
學校體育場地資源服務社區體育,將極大地促進社區體育的發展,但同時也給學校帶來了經營管理、安全、對教學工作的影響等方面的難題,這就需國家及地方政府來繼續完善相關法規,促使和監督學校建立有利于服務社區體育的規章制度,并貫徹落實。
對學校來說,在爭取得到地方政府政策上支持的同時,也應做好經營管理人才方面的培養和引進工作。經營管理人才的缺乏,可能是制約大部分學校體育場地資源服務社區體育的最大障礙。
[1] 張永保,席玉寶.我國學校體育場地對外開放和經營[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7,41(4):79-83.
[2] 歐陽萍.我國城市社區體育發展現狀、制約因素與對策[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7,27(6):61-63.
[3] 張榮昌,陳志昂.合作共贏:非體育系統體育場地社會化管理研究——以寧波市為例[J].中國體育科技,2006,42(5):18-22.
[4] 饒傳坤.城市社區體育設施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以杭州市城西居住區為例 [J].中國體育科技,2007,43(1):16-20.
[5] 廖軍.湖南省城市社區體育現狀及發展對策[J].體育文化導刊,2007(3):20-22.
[6] 楊建設.我國西部城市社區體育組織現狀與發展對策研究——以西安市為例[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07,25(1):16-18.
[7] 陳勝,昝新林,李愛軍,等.湖北省城市社區體育現狀與對策研究 [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8,24(2):50-52.
[8] 張玉超.我國體育場地建設現狀與發展對策[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6,22(3):16-19.
[9] 陳浩,吳曉蕾.我國中小體育場地設施的現狀調查與分析——以浙東北、浙西南中小學體育場地設施為例[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29(8):1114-1115.
Probes into the Factors and Principles of Cooperative Sharing Model of School Stadiums
HU Jing-ping
(Jinhua College of Profession and Technology,Jinhua 321017,China)
G807.4
A
1004-3624(2011)01-0061-03
浙江省教育廳課題(Y200804579)
2010-11-30
胡靖平(1968-),男,浙江永康人,副教授,碩士,主要研究學校體育教學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