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文駿 滕定定 (江蘇省蘇州市司法局 江蘇蘇州 215006) ■文
構建人民調解新機制培育人民調解新文化的蘇州經驗
The Suzhou Experience of Building the New Mechanism of People’s Mediation and Nurturing the New Culture of People’s Mediation
汪文駿 滕定定 (江蘇省蘇州市司法局 江蘇蘇州 215006) ■文
近年來,江蘇省蘇州市各級司法行政機關按照“化解社會矛盾、社會管理創新、公正廉潔執法”三項重點工作的要求,嚴格執行《人民調解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關于認真貫徹實施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調解法 〉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意見》 (以下簡稱《最高院、司法部實施意見》),構建人民調解新機制,培育人民調解新文化。
2010年,蘇州市各級各類人民調解組織,圍繞深入推進社會矛盾化解、社會管理創新、公正廉潔執法三項重點工作,積極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較好地發揮了人民調解維護社會穩定第一道防線的作用,各類人民調解組織共組織糾紛排查 33047次,受理矛盾糾紛 40890件,調解糾紛40865件,調解成功 40561件,調解成功率為 99.2%。勸阻群體性上訪 385批次,涉及 8000多人。
《人民調解法》、《最高院、司法部實施意見》要求人民調解工作根據時代賦予的使命,切實履行加強創新社會管理、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職責。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摒棄舊的理念和種種不適宜的舊的模式,樹立起與時俱進的“保穩定、促發展”,“化解紛爭、消除隱患、管理社會”的人民調解新理念,創建“社會化、網絡化、專業化、法制化、規范化”的新機制,并要遵循“服務群眾、穩定和諧、公開公正、惠民便民、廉潔高效”的原則。
2010年,蘇州市共建縣 (市、區)、鎮 (街道)兩級社會矛盾糾紛調處服務中心 108家。各地結合實際,加強全市兩級社會矛盾糾紛調處服務中心規范化建設,落實了辦公場所,配備、更新了必要的辦公設施和交通工具,進一步加強了調處中心的內部管理,加大硬件建設投入,配置了辦公室、接待室、檔案室、調解室,全面實現 “一室三科”,推進調處中心的業務建設和制度建設,提高調解工作的規范化水平。2010年,108家兩級社會矛盾糾紛調處服務中心共受理矛盾糾紛 28956件,調解糾紛 28931件,調解成功 28737件,排查糾紛 3567次。
按照“哪里有矛盾糾紛,哪里就有調解組織”的原則,我市已構建覆蓋鎮 (街道)、村 (居)和各部門、各行業的人民調解組織網絡。在鞏固村 (社區)、加強鎮 (街道)人民調解委員會、完善縣 (市、區)人民調解委員會的基礎上,我市依托工會及時設立企業人民調解組織,主要調處勞動報酬、保險福利、工傷處理等方面的勞資糾紛,盡力維護企業和職工雙方的合法權益。昆山市在全市 333家企業設立人民調解委員會,每年調處勞資糾紛近千起,助推企業在金融危機中平穩過渡。
2010年 4月,蘇州市兩辦出臺《關于建立健全勞動爭議調解工作機制的實施意見》,并召開了全市勞動爭議調解工作機制推進會,推動建立完善全市的勞動爭議調解機制。我市各級司法行政部門按照《市委辦公室、市政府辦公室轉發市綜治辦等部門 〈關于建立健全勞動爭議調解工作機制的實施意見 〉的通知》的要求,與同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相互協調配合,著力推進勞動爭議人民調解工作網絡的建設。蘇州市勞動爭議人民調解委員會隨之成立。此后,常熟市勞動爭議人民調解委員會在各鎮和相關部門設立了 23個勞動爭議人民調解工作室的同時,根據需要在村 (居)設立了勞動爭議調解工作站,主要負責法律和政策的宣傳、咨詢工作,對勞動糾紛動態情況進行收集、排摸、上報和調解,建成了市、鎮、村 (居)三級勞動爭議調解網絡。目前,已基本實現全市市、縣 (市、區)、鎮 (街道)勞動爭議人民調解組織網絡的全覆蓋。
各地從本地區實際出發,根據各自矛盾糾紛的情況和特點,成立了專業性人民調解委員會。張家港市成立了物業糾紛調委會,常熟市成立了環境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太倉市人民調解委員會在住建局建立了人民調解工作室,吳江市成立了房屋拆遷物業糾紛調委會和環境糾紛專業調委會,吳中區按照《蘇州南環橋批發市場專項整治方案》要求,成立郭巷街道人民調解委員會駐南環橋批發市場調解工作室。常熟市沙家浜鎮、昆山市周莊鎮成立了鎮景區人民調解委員會。
全市已在 67個交巡警大 (中)隊設立了調解工作室,有專兼職調解員 149人,調解員總派駐率達 71%。檢調、訪調進一步落實。太倉市、滄浪區人民調解委員會在檢察院設立了調解工作室,滄浪區信訪局派員進駐區調處服務中心,“紀調對接”工作也在積極籌建中。
各地以“開展化解矛盾糾紛專項攻堅活動”和“集中開展社會矛盾糾紛大排查活動”為抓手,進一步完善了排查工作機制,及時化解排查出的矛盾糾紛。各類人民調解委員會和兩級社會矛盾糾紛調處服務中心堅決把矛盾糾紛處置在萌芽狀態,化解在基層第一線,防止“小矛盾演變成大問題”。常熟市司法局實行矛盾糾紛分派包干指導制度,分人包片到各鎮檢查指導矛盾糾紛排查開展情況。太倉市對排查出來的矛盾糾紛,加強了分類指導和個案督辦,按照職責分工,組織調解人員逐村、逐組進行地毯式排查,及時組織處理。使一些初發矛盾和苗頭性問題在人民調解組織的嚴控和調處中得到遏制,從而推動了社會健康有序地發展。
簡言之,人民調解文化是指在人民調解實踐活動中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價值觀、行業精神,以及以此為核心而生成的制度規范、行為方式、調解理念等等;而人民調解新文化自然是指屏棄了人民調解舊文化,融入了時代新精神、新理念,創新了人民調解的理念、行為方式,創造了人民調解的新機制、新行為觀、新價值觀并加強人民調解的行業操守和職業道德教育等,以質的變化來改變人民調解的實踐活動。
《最高院、司法部實施意見》特別強調:一是人民調解工作要加強創新社會管理,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二是人民調解工作要在黨委政府的主導下,積極發揮聯系群眾,服務群眾,宣傳群眾,組織群眾,管理社會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從源頭上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和諧。堅持抓早、抓小、抓苗頭,防止矛盾激化。這就意味著,人民調解工作必須重視群眾路線,必須將“以民為本”作為人民調解工作的核心價值觀。
所謂預警理念,就是指在人民調解工作中培養對潛在矛盾糾紛的排查預警能力。預警,也就是為防微杜漸,掌握先機,事先做好了糾紛信息采集、預測分析工作,第一時間掌握那些影響基層群眾利益、成為社會穩定隱患的情況和問題,第一時間把矛盾糾紛化解在第一現場。所謂管控理念,就是指在人民調解工作中培養管控重大矛盾糾紛,絕對不讓它演變成重大的群體性事件或影響社會穩定的事件。這就要求調解人員必須遇事冷靜,明確調解責任,動員多方力量,控制事態發展。
1、依法執行人民調解經費支持和保障制度。應嚴格執行《人民調解法》,人民調解工作經費、人民調委會工作補助經費、人民調解員補貼經費要落實到位,不留缺口。對經費落實應制定具體的管理辦法,健全制度,管好用好人民調解經費。
2、應創新人民調解工作指導管理制度。建立調解組織統計備案制度、教育培訓制度,制訂符合實際的規范性文件,并依法備案。
3、創新人民調解隊伍建設管理制度。首先,蘇州市率先實施人民調解員專業資格評審制度,2011年,蘇州市司法局會同蘇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蘇州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辦公室聯合下發了《蘇州市人民調解中、初級專業技術資格條件 (試行)》,增強了人民調解員的職業榮譽感,擴大了人民調解員的職業發展空間。其次,蘇州市率先實施專職調解員制度,在試點單位都有 1-2名的專職調解員。
(責任編輯 張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