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陸 璐
目前,在全國各糧食主產區,緊張的夏收、夏種、夏管——“三夏”跨區作業大戰已全面打響。從5月底開始,40多萬臺聯合收割機輾轉千里麥區,喜迎這個金燦燦的豐收年。
據悉,目前西南地區夏糧收獲已過八成,黃淮海麥區小麥已進入成熟期。農業部農情調度和專家分析,今年夏糧將喜獲豐收,冬小麥有望實現連續8年增產。夏收油菜籽將實現恢復性增產。
然而今年以來,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遭遇嚴重干旱,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已分別累計投入抗旱資金6.5億元、2.3億元、2.12億元、1.3億元,支持農業抗旱工作。5月底,農業部派出了5支農業抗旱減災科技指導組分赴江蘇、安徽、江西、湖北、湖南指導抗旱救災工作。同時,組織廣大農業、漁業科技人員下鄉,深入田間地頭、農家漁戶、河湖池塘,因時、因地、因水、因苗指導科學抗旱減災工作。
5月31日至6月1日,水利部副部長李國英率領國務院糧食穩定增產行動督導組到湖北監利縣檢查糧食穩定增產工作。李國英強調要在抗大旱中加強農田水利建設,把糧食穩定增產的基礎打牢,保證基本農田旱能灌、澇能排,確保糧食實現高產穩產。
李國英強調,要做好預案、超前部署,要做好抗大旱、抗長旱的預案和部署,要做好排大澇的預案和部署,在抗擊各種天災中打有準備之仗;要落實責任、分工負責,把相關責任和任務落實到具體的單位和個人,確保事事有人抓,事事能抓好;要打好基礎、立足長遠,抓好基本農田水利建設,把糧食穩定增產的基礎性工作打牢,確保糧食生產在任何年景都能實現高產穩產。
6月2日至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趕赴旱情嚴重的江西、湖南、湖北三省,到鄱陽湖、洞庭湖等湖區及丹江口水庫實地察看水情、旱情、災情,看望慰問干部群眾,指導抗旱救災工作。
6月3日,農業部發出緊急通知,要求各級農業部門要切實增強做好“三夏”工作的責任感,牢固樹立抗災奪豐收思想,搶抓農時,強化措施,全力抓好夏收、夏種、夏管工作,為實現全年糧食和農業生產目標奠定基礎。
當前,正值長江中下游地區早稻分蘗孕穗、中稻育秧栽插的重要時期。農業部要求各地加強調度,分析影響,研究對策,全力推進科學抗旱,落實早稻和中稻面積,加強在田作物田間管理,把旱災對農業和糧食生產的影響降到最低程度。
一要強化監測預警,加強與氣象、水利部門會商,第一時間獲取雨情、水情信息,及時組織專家研究判斷形勢,提出有針對性的對策措施。二要及時安排部署,在早稻移栽、中稻育秧等關鍵時節,認真分析旱情走勢及影響,研究部署農業抗旱工作。三要加大支持力度,農業部會同財政部向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重旱區下撥9000萬元農業生產救災資金,支持開展農業生產救災。加強與重旱省區農業部門聯系,摸清改種補種計劃及種子需求,積極協調種子企業搞好種子儲備調運,提早做好災后恢復生產各項準備。四要強化指導服務,提出“早稻栽不上改中稻,中稻栽不上改晚稻,努力擴種晚稻,力爭水稻面積穩定”的思路,指導旱區及時調整技術路線和工作措施。
6月4日,溫家寶在武漢主持召開江蘇、安徽、江西、湖北、湖南五省抗旱工作座談會。他強調,長江中下游地區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當前正值早稻生長發育和中稻栽插用水關鍵時期,是農業生產和水產養殖的重要季節,一定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狠抓落實,科學應對,確保農業特別是糧食豐收。
自6月3日南方幾省普降大雨以來,截至6月6日,長江中下游5省(江西、湖北、湖南、安徽、江蘇)耕地受旱面積3464萬畝,比降雨前減少了2231萬畝;其中作物受旱面積2165萬畝,比降雨前減少了1039萬畝;缺水缺墑面積1299萬畝,比降雨前減少了1192萬畝;215萬人因旱飲水困難,比降雨前減少了168萬人。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崔曉黎表示此輪強降水對于旱情的緩解非常及時,特別是將為長江中下游稻區中、晚稻生產提供難得的插秧時機。
而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農業水資源利用研究室副主任逢煥成則表示,“旱澇急轉”對農業生產影響甚大,特別是應對降水分布不均,如何對已有灌溉用水形成合理調度是應對“急轉”的關鍵。
接連不斷的旱情及洪澇暴露了部分地區“水利設施旱期無水可用、澇期無法蓄水”的問題,有分析認為,此次長江中下游旱情持續嚴重讓原本年久失修的江河湖水利設施、田間水利設施處于無用的“尷尬”境地,突如其來的洪澇又加劇了這份“尷尬”。
水利設施無疑是緩解旱期枯水、澇期蓄排水的根本之策。今年中央“一號文件”針對我國水利問題就明確指出,“十二五”期間要將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提高到0.55以上,新增農田有效灌溉面積4000萬畝;健全農田水利建設新機制,中央和省級財政要大幅增加專項補助資金,市、縣兩級政府也要切實增加農田水利建設投入,引導農民自愿投工投勞。加快推進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優先安排產糧大縣,加強灌區末級渠系建設和田間工程配套,促進旱澇保收高標準農田建設。因地制宜興建中小型水利設施,支持山丘區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壩、小泵站、小水渠等“五小水利”工程建設。
據了解,國家防總副總指揮、水利部部長陳雷近日明確要求密切監視天氣變化,加強應急值守和防汛會商,切實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在做好旱區抗旱蓄水工作的同時,更要保障防汛安全。
就目前長江中下游五省的現狀看來,要保證稻區的農業生產,必須做到“抗旱、防汛”的共同推進,確保“最后一公里”的灌溉水利設施以及農田排水設施切實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