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傅允生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加強技術創新、發展新興產業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新趨勢。浙江于2010年下半年出臺了大力發展新能源、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等九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決定。以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與發展帶動結構調整與產業升級,成為浙江“十二五”時期經濟發展的主要方向。
理論與實踐表明,新興產業的形成與發展取決于創新型企業的培育與發展,畢竟企業是產業發展的載體,創新型企業是新興產業發展的開拓者與領航者,沒有創新型企業的成功就不可能有新興產業的發展。對此,浙江省十分重視,2009年以來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積極推動創新型企業培育與發展。從政策出臺后,浙江創新型企業建設以及創新型企業發展狀況看,還需要在現有政策措施的基礎上,針對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在政策措施上有所拓展與完善,增強創新型企業自我發展的動力和能力。
與傳統產業不同,新興產業具有更高的知識與技術含量,而作為新興產業中的創新型企業家是科技型企業家。從實踐看,新興產業中的創新型企業家很少是從傳統產業中的資本型、商業型企業家轉型而來,更多的是從具有良好教育背景、技術素養與經營能力的青年創業人才中成長起來的。對于浙江來說,需要以國際化視野,大力引進與培養創新型企業家。
近年來,浙江省十分重視引進新興產業海外高層次人才回國創業發展,僅杭州市就設有高新技術開發區、海外人才歸國創業園區與科技城等創業平臺。政府通過提供創業資助、科研設備、稅收優惠等政策措施,吸引海外高層次人才回浙創業發展。目前,已經回浙江創業發展的海外高層次人才,大多數從事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這些回國創業的海外高層次人才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與海外從業經歷。很多人掌握了新興產業發展相關的知識產權與技術專利,有些人在海外“打工”時擔任過技術研發與產品開發的負責人。假以時日,這些海外回浙創業人才將會成為浙江新興產業發展中的創新型企業家。
同時,地方政府要根據新興產業與創新型企業發展需要,制定和出臺引進與培養創新型企業家的規劃及政策,加強引進與培養力度。在創新型企業家的培養中,要形成相對規范的學習、交流與培訓制度,使年輕創業人才能夠通過學習與實踐的磨礪,盡快成長為具有現代管理理念與創新能力的企業家。
浙江省十分重視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建設,與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等國內著名科研機構與高等院校合作,建立以這些科研機構、科研力量與科研成果為支撐的產學研科研合作機制。浙江目前已經初步形成省級與地市的技術創新平臺,包括基礎研究平臺7個、新興產業應用性技術研發平臺20余個。這些技術創新平臺提供較為完善的技術創新服務,包括科研文獻檢索與科研設備配置。這些主要以政府投資為主,由政府相關職能部門與科研院所管理及主持的技術創新平臺,為企業技術創新尤其是關系到新興產業發展的共享性、關鍵性技術創新創造了良好條件。
美國蘋果公司以市場為導向的技術創新與產品創新的巨大成功表明,符合市場需求的技術創新與產品創新是企業成功與產業發展的關鍵。中國新興產業發展中的技術創新與產品創新必須形成以企業,尤其是創新型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格局,包括在產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中,需要考慮如何更多的發揮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作用。防止出現政府大量投資建設的技術創新平臺,由于難以適應企業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的要求,而處于低效運行的狀況。目前,對產學研合作的技術創新體系,中央政府已明確要求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的方向進行完善和發展,核心在于解決科研成果產業化與市場化。
為了推動創新型企業加強產品創新,地方政府可以考慮設立產品創新專項基金,資金來源與專項基金管理可以考慮與技術創新專項基金相結合,即原先的技術創新專項基金可以分為技術創新與產品創新兩個專項。也可以考慮另外設立產品創新專項基金,增加資金扶持力度,由原先負責技術創新專項基金管理的部門與機構統籌管理。需要進行管理創新的是,產品創新與技術創新在項目評審、成果鑒定等方面有所不同。需要根據產品創新的自身特點,設計與形成一整套有效率的項目評審、經費資助、成果鑒定等制度與機制,提高產品創新專項資助資金的使用效率。
此外,為了鼓勵創新型企業加強產品創新,需要加強新產品稅收優惠與政府采購力度。稅收優惠放在生產與銷售環節比較有利,一方面,稅收優惠能夠降低新產品的生產成本與銷售成本,增強新產品在市場上的價格競爭力;另一方面,生產與銷售環節實行稅收優惠,可以鼓勵企業擴大生產與銷售,增加產品創新收益。
對于創新型企業產品創新來說,加強新產品的政府采購力度是十分重要的。政府采購一般具有產品質量要求高,采購數量較大,價格相對合理,產品銷售手續簡便等特點。因而創新型企業新產品進入政府采購渠道既能保證新產品的銷售,又能提升新產品的市場影響力。
目前,風險投資已經成為國際通行的培育與扶持創新型創業企業的主要金融手段。不僅境外大量風險投資基金蜂擁進入中國,國內民間資金也紛紛流入風險投資領域。從實踐看,市場化的風險投資基金注重投資的商業價值,對于在新興產業中從事前瞻性、創新性技術研發的創業企業興趣不大。同時,隨著世界各國對產業安全性關注度的提高,一些與新興產業發展的關鍵技術、戰略技術研發相關的創新型企業,由于產業敏感性導致國家對風險投資會有所限制。這類創新型企業需要引進具有長期投資特征與相應政府背景的資金,這也是政府背景股權投資基金可以發揮作用的空間。
為了加快新興產業發展,浙江需要設立由政府出資與主導的新興產業股權投資基金,以股權投資方式培育與扶持關系到新興產業發展和國家產業安全的創新型企業。目前,廣東省已經出資50億元人民幣,組建了由政府主導的新興產業股權投資基金。這類股權投資既可以是創業出資,也可以是后續增資,盡管這種方式市場化程度不高,考慮到浙江省新興產業發展需要加快創新型企業的培育與發展,政府背景的新興產業股權投資基金參與創新型企業發展不失為合理的手段。
浙江培育與發展新興產業和創新型企業一大矛盾是企業用地與排污指標十分緊張,如果不加強勞動密集型制造業轉移力度,對企業用地與排污指標進行優化配置,新興產業與創新型企業發展就面臨著企業用地與排污指標嚴重短缺的局面。
目前,浙江勞動密集型制造業占用浙江大部分工業用地與排污指標。尤其是隨著產業轉型,勞動密集型制造業在經濟發展與GDP增長中的地位和比重將會出現趨勢性的下降,而其所占用的大量土地資源與排污指標如果不能盡快壓縮,勢必嚴重影響浙江產業升級與節能減排工作順利進行。浙江省各級政府有必要及時進行企業用地與排污指標整治工作,需要形成以經濟與生態綜合效益指標為考量,確定企業新的用地與排污指標標準。優化土地資源與排污指標配置,提高土地資源與排污指標使用效率,促進新興產業與創新型企業發展。一個可供考慮的政策思路是:在現有用地與排污指標申請和使用中,優先滿足新興產業與創新型企業發展需要。同時,對企業轉移后形成的用地與排污指標在優先考慮轉移企業轉型發展的需要外,由地方政府回購與調配使用,滿足新興產業與創新型企業發展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