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袆男
亮點凸現“最給力的服務業新政”
——解讀《關于進一步加快發展服務業的若干政策意見》
文/何袆男
經 歷了2008年以來的一輪政策引導與助推,浙江的服務業發展已然躍上了一個新臺階,成為浙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動力之一。“十一五”時期,全省服務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3.3%,比同期GDP增速高1.4個百分點。2010年全省服務業增加值達到1.17萬億元,比2005年翻一番,占GDP比重達43.1%,居全國第四位。
“十二五”時期,既是浙江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浙江工業化、城市化、信息化、市場化、國際化的加速發展期。為進一步破除制約現代服務業發展的諸多體制政策障礙和要素瓶頸,浙江省政府立足浙江發展實際和現實需要,借鑒融合各兄弟省市的相關政策之后,于今年上半年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快發展服務業的若干政策意見》(浙政發[2011]33號,以下簡稱《政策意見》)。
本次發布的《政策意見》共20條,總體上較2008年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快發展服務業的實施意見》(浙政發[2008]55號,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力度更大、操作性更強、政策亮點也更多。主要通過制定放寬市場準入、分離發展服務業等政策,進一步完善服務業發展環境;通過強化要素保障和財政支持,加大對服務業發展的支持力度;通過制定服務業集聚示范區發展、重點企業培育和重大項目建設等政策,突出對發展重點的政策支持;通過完善工作機制、加強組織領導等舉措,進一步增強推進服務業發展的合力。
為了讓廣大讀者對本次《政策意見》的亮點有更加具體的認識,本刊記者特別采訪了參與政策制定的相關人員,請他們做了解讀。
《政策意見》的第2條對市縣營業稅比上年增收上交部分的返還獎勵與年度服務業發展目標完成情況掛鉤;對省級金融業營業稅繼續按收入來源市縣進行劃分,其當年收入比上年增收部分給市縣返還獎勵保持20%的比例不變。
2008年《實施意見》提出“對市縣營業稅比上年增收上交部分予以返還獎勵”,三年來共返還獎勵48億元,較好地調動了地方發展服務業的積極性。在此基礎上,本次的《政策意見》明確將返還獎勵額度與市縣的發展成果相掛鉤,更有效地發揮政策的激勵作用,此做法亦屬浙江首創。同時,該政策又很好地體現了利益與責任相統一的原則,既調動地方政府發展服務業的積極性,又有利于促進全省服務業目標任務的完成。省級金融業營業稅對省本級財政的增收有較大的影響,返還獎勵的力度不宜太大。因而,本次公布的《政策意見》給予市縣的返還獎勵比例依據現實情況,保持與2008年的《實施意見》一致。
目前,浙江服務業發展用地成本居高不下的癥結在于,服務業發展用地基本都歸為商業用地,而生產性服務業作為工業的必要補充,很大程度上因產業鏈的延伸而存在,其發展用地應以“工業用地”視之,否則有失公平。《政策意見》的第7條特別針對此類問題,完善了服務業發展用地的分類方式,對符合條件的生產性服務業項目,實行與工業項目用地同等的供地方式。
此外,為切實加強服務業發展的用地保障,通過多種措施來解決服務業用地成本高、供地數量少等問題,在借鑒了江蘇等省的有效做法之后,《政策意見》的第7條還提出:鼓勵各級政府利用存量土地發展現代服務業;鼓勵用地單位在不改變用地主體、不重新開發建設等前提下,利用存量房產、土地資源發展現代服務業,其土地用途可暫不變更。
為合力推進服務業重大項目建設,《政策意見》的第16條提出:切實抓好列入省重點建設項目和省服務業重大項目計劃的服務業項目用地落實工作。對于服務業建設用地比重較高的地方,安排用地指標確有困難的服務業重大項目,經省發改委和省國土廳會商,報省政府同意,酌情給予解決部分用地指標。這條政策是對緩解當前普遍存在的服務業用地緊張問題的有益探索。同時,這條政策把由省解決部分土地指標與地方服務業用地比重掛鉤,體現了對地方提高服務業用地數量的積極引導。
浙江服務業發展的主要瓶頸之一是服務業高端人才短缺,特別是高層次、復合型的管理人才尤為緊缺。針對此現狀,《政策意見》的第9條特別提出:對確定的重點服務業企業的高層次管理人才和科技人才,三年內全額返還其上交的個人所得稅;對符合條件的服務業企業副總以上人員,經有關部門批準,可直接申報高級經濟師;對經資格認定的留學回國人員,可根據其學歷、資歷,可直接申報相應專業技術資格;服務業企業引進高端人才產生的相關費用,可列入成本核算。
為鼓勵引進總部企業,《政策意見》的第13條提出:鼓勵引進國內外著名服務企業總部,各級政府對引進企業自建、購買或租賃辦公用房上給予支持;對新引進的省外企業集團總部,報經地稅部門批準,可給予三年內免征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的優惠;對上述新引進企業的高管人員,經當地政府批準,給予個人所得稅的返還獎勵。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該條政策在原來已有政策的基礎上,又擴大了引進企業的獎勵范圍:既包括了服務業行業龍頭企業,也包括了服務業高端企業。
為加快培育本土服務業龍頭企業,《政策意見》的第14條提出,對省服務業重點企業,以上一年實交地方稅收為基數,每年上交的地方稅收增速超過10%部分,由當地政府予以獎勵;報經地稅部門批準,2年內對其新增加的房產和用地給予減免房產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的優惠;對服務業企業在合并、分立、兼并等企業重組過程中,發生轉讓企業產權涉及的不動產、土地使用權轉移行為,不征收營業稅。
服務業集聚區是浙江發展服務業的重要平臺,同時也是集聚服務業人才的重要平臺。是否留得住人才,已經成為決定服務業集聚區發展的關鍵環節。而在高房價的今天,住房是決定人才去留的關鍵。因此,為加快服務業集聚區發展,浙江在這方面推出了獨有的創新舉措。《政策意見》的第12條指出:省現代服務業集聚示范區經當地政府批準可自建公租房性質的公寓。同時,對于區內鼓勵發展的服務業企業,報經地稅部門批準,1-3年內給予房產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的減免優惠。
據悉,該政策是對2008年《實施意見》中“引導和支持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建設”內容的具體補充,同時借鑒吸收了江蘇等省出臺的服務業政策中加強服務業集聚區建設的相關內容。
《政策意見》的第3條在已有政策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了對分離發展服務業企業的支持力度。《政策意見》規定,對工業企業分離后新設立的研發、設計、網絡技術、創意、服務外包、軟件開發、現代物流等生產性服務企業,符合高新技術企業、軟件企業或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貨物運輸自開票納稅人條件的,及時組織認定并落實好各項稅收優惠政策。
該條政策體現了加大力度鼓勵工商企業分離發展服務業的導向。也只有將分離出來的服務業企業置于一個比較好的發展環境中,企業才能做大做強,從而在推動浙江服務業加快發展、促進經濟轉型升級中發揮積極作用。
要充分發揮財政杠桿在促進服務業發展和浙江經濟轉型升級中的積極作用,就必須加大財政資金的投入力度、配置效率和使用范圍,引導和促進服務業規模擴張和發展質量提升。
《政策意見》的第17條提出,省級服務業財政引導資金規模由5000萬元增加到1億元,并建立逐年增長機制。同時,根據服務業工作需要,也適當擴大了服務業引導資金的使用范圍,主要包括引進企業總部、集聚示范區、服務業工作先進單位、突出貢獻企業和創新企業等方面的獎勵,以及服務業人才培訓補助、全省性服務業重大活動經費等。各地也要建立服務業發展財政引導資金并逐步擴大規模,優化使用結構,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導向作用,切實提高使用效益。
為完善統分結合的服務業工作機制,建立全省服務業形勢分析制度和完善服務業統計工作,有利于科學決策、制定扎實有效的服務業工作舉措。《政策意見》的第18條提出:建立浙江省服務業形勢分析季度例會制度;加強服務業統計,努力做到應統盡統,全面反映行業發展狀況。
《政策意見》的第19條提出:各地要建立服務業發展領導小組或服務業工作部門聯席會議制度,有條件的地方可依托經濟綜合部門組建服務業專門機構;省與各市、縣建立目標責任制,將服務業發展指標納入地方黨政領導班子綜合評價考核指標體系范圍。建立并完善服務業發展年度目標和重點工作責任分解制度,建立量化目標和工作情況相結合的地市和省直部門服務業工作考核制度。在服務業機構方面,不少省市已先行作了探索,省內杭州、寧波、溫州、嘉興、紹興、臺州、衢州等市和部分縣(市、區)也已成立或正在籌建服務業綜合管理機構。
在考核評價方面,該條政策吸收了山東、江蘇、上海等省市加大服務業工作考核的相關內容,目的在于通過加強對地方黨政領導班子服務業工作考核和建立對地市、省直部門服務業工作考核制度,努力促進服務業各項目標任務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