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冠達肖艷
打贏“洋官司”之后須自強
——中歐緊固件貿易爭端勝訴帶來的思考
文/陳冠達肖艷

4年的努力終有收獲。2011年7月15日,世貿組織上訴機構在日內瓦發布中國起訴歐盟對華碳鋼緊固件反傾銷措施案的裁決報告,認定歐盟《反傾銷基本條例》第9(5)條關于單獨稅率的法律規定違反世貿規則;同時,上訴機構推翻專家組的部分裁決,支持中方的立場,裁定歐盟針對中國螺絲、螺母、螺栓等碳鋼緊固件實施的反傾銷措施,在國內產業認定、正常價值和出口價格的公平比較等方面也違反了世貿組織規則。這是我國加入世貿組織10年來起訴歐盟反傾銷勝訴的第一案。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螺絲、螺母和螺栓等碳鋼緊固件生產國,歐盟是這些產品的主要市場。2007年11月9日,歐盟委員會對從中國進口的緊固件發起反傾銷調查,并于2009年1月決定對中國碳鋼緊固件產品征收26.5%至85%的反傾銷稅。2009年7月31日,中國緊固件生產企業推動商務部,將歐盟有關立法及反傾銷措施訴諸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2010年12月3日,世貿組織專家組發布裁決報告,支持中國在單獨稅率問題上的全部主張及緊固件反傾銷措施方面的部分主張。2011年3月25日,歐方提出上訴;3月30日,中方就未獲專家組支持的問題另行提出上訴;7月15日,世貿組織上訴機構發布裁決報告。目前緊固件行業已經迅速轉入敦促歐盟執行W TO裁決的階段,中國機械通用零部件工業協會緊固件分會已強烈要求歐盟立即取消對中國緊固件的歧視性反傾銷措施。
雖然對歐盟的反傾銷案最終勝訴了,但是近三年的時間已經讓國內緊固件企業經歷了一場生死之痛。據中國通用機械零部件協會緊固件分會統計,2009年中國對歐盟緊固件出口由2008年的100萬噸劇減為零,2010年出口也僅有約10萬噸。緊固件行業內的設備使用率從之前的84%一度下降到70%左右,全行業有1/3的企業關閉或處于停工狀態、1/3的企業雖在生產但也處于虧損狀態、只有1/3的企業還能維持微薄的利潤,數十萬人的就業受到了嚴重影響。浙江是此次緊固件案的重災區,僅嘉興市涉案9700萬美元、涉及緊固件生產和貿易企業90家。
那么,這場訴歐盟反傾銷第一案的勝訴,對緊固件產業發展意味著什么?不少人士認為,勝訴的裁決為中國緊固件重返歐洲市場展現曙光,緊固件企業又將“迎來春天”。然而,從裁決到執行還有一個過程,盡管勝訴了,在業內看來還遠沒有到慶賀的時候。圍繞這次成功案例,中國通用機械零部件協會緊固件分會日前牽頭全國部分省市緊固件協會和龍頭骨干企業在緊固件之城的海鹽縣召開應對反傾銷會議暨緊固件產業狀況總結會議。全國緊固件分會長馮金堯指出,這次應對反傾銷只是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要做好應對反傾銷的長期思想準備。作為全球緊固件第一大出口國,未來中國遭遇反傾銷可能成為行業的常態,要千方百計練好內功,并降低出口集中度。
實際上,這是行業重新洗牌的一個機遇。浙江緊固件產量占全國的70%、出口量占全國的50%,但多數企業缺乏專業人才、品牌和核心技術,高附加值產品生產很多還是空白。當務之急是緊固件企業在轉型升級的道路上走得再堅定、再快速一些,有實力的企業繼續堅定走高端路線、發展替代進口,從一般緊固件向汽車、航天航空、風能、化工、核電領域進軍,加快產品結構調整與升級,把成本優勢轉為創新優勢。可喜的是,一些緊固件企業已開始形成自主創新能力,像晉億公司、乍浦實業等已經走上了轉型升級之路。
反傾銷一般針對行業中一類或某幾類產品,而不是針對具體的出口企業;出口產品多元化,是有效規避出口風險的好方法,當某一類產品遭遇反傾銷時才不會給企業致命的打擊。同時,要規范出口秩序,轉變低價營銷觀念,形成合理的價格競爭機制,這樣出口產品遭受國際反傾銷的概率就會大大降低,勝算也會越來越大。
浙江省緊固件行業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