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范煒
全面提升浙江價格話語權
文/范煒
加快打造“浙江價格指數平臺”,不僅可以及時準確出臺權威的價格走勢、行業預測和預警信息,改變浙江商品在定價上的被動局面,而且能夠提升浙江產業話語權

價格話語權是區域經濟影響力、競爭力和輻射力的重要體現,誰擁有了價格話語權,誰就能夠影響甚至左右市場走向。近期,筆者對廣東、江蘇等沿海主要省市的價格指數建設情況進行了調研。
廣東:2010年6月,經國家發改委授權,“廣東價格指數平臺”正式開通運營。經過一年多的運行結果表明,發布專業價格指數有力地提升了“廣東價格”在國內外的影響力,也避免了無序競爭、盲目投資和低水平重復建設,推動了行業的升級轉型。
從價格指數平臺建設來看,具有以下特點:信息權威、分析專業、覆蓋面廣、信息量大。到今年7月,該平臺已發布了10個價格指數(見表1)。正在準備編制的價格指數還有普寧中藥材、獅嶺皮具、增城牛仔褲和黃沙水產品等商品的價格指數,還將對廣東電子信息、電氣機械及專用設備、石油及化學等9個支柱產業編制相關價格指數。計劃力爭用3-5年時間使“廣東價格”成為影響全國乃至國際相關價格的“風向標”。
江蘇:主要發布了中國盛澤絲綢化纖指數、江蘇鋼鐵價格指數和疊石橋家紡指數等3個指數,中國廢鋼價格指數正在編制中。
山東:主要有壽光蔬菜批發價格、煙臺化肥FOB價格、高端冰箱品牌價格三個指數,其中煙臺化肥FOB價格指數比較有影響力,它與國際接軌,與烏克蘭化肥FOB指導價和中東化肥FOB指導價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
上海:價格指數主要有“上海金屬價格指數”,該指數發布于2004年,綜合反映上海基本金屬現貨價格,“菜籃子價格指數”正在編制之中。
2006年,浙江在全國首次發布具有國內外影響力的“中國小商品價格指數”,到2011年4月,已發布和即將要發布的價格指數達15項(見表2)。盡管浙江還沒有像廣東那樣建立平臺統一管理,但是無論是已發布的價格指數數量規模,還是指數首創性和影響力,均處于前列。其成效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指數發布數量最多。截至2011年4月,浙江主要發布了13項價格指數,而廣東、山東、江蘇、上海分別發布了10項、3項、3項和1項。
(2)首創性指數最多。浙江在已經發布的13項指數中有9項是國內首創,而廣東、江蘇、山東分別只有4項、1項和1項是首創性的。
(3)指數影響面廣、影響力大。目前,浙江一些專業市場的價格指數不僅影響著國內市場的價格走向,而且一些指數還主控了國際市場價格風向,比如,“中國小商品指數”已經成為世界小商品價格標桿;“中國繭絲綢嘉興指數”已主控了國際市場繭絲價格的話語權。

表1廣東省已發布的價格指數

表2浙江省已發布和即將發布的價格指數
(4)指數編制主體較多。浙江的價格指數編制主體不僅有發改委、物價等政府部門,也有人民銀行等金融部門,還有專業市場以及專業合作社。
整合現有價格指數,積極打造“浙江價格指數平臺”。建議由省物價局牽頭,按照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的原則,整合現有價格指數。從平臺的欄目分類看,應包括以下幾個部分:一是大宗商品價格指數;二是主要農產品價格指數;三是特色專業市場價格指數;四是特色產業集群價格指數;五是“菜籃子價格指數”等民生價格指數;六是運輸價格指數。
結合“三位一體”港航物流服務體系建設,抓緊編制寧波—舟山港大宗商品交易價格指數和港航物流價格指數。目前浙江在大宗散貨交易價格指數和運輸價格指數編制方面還有待加強。建議浙江要加快編制煤炭、鐵礦石、液體化工等寧波—舟山港大宗商品交易的價格指數和海運、水運和鐵路等港航物流價格指數,為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提供有力支撐。
鼓勵支持實體和網上專業市場打造價格指數。“十一五”期末浙江已有各類專業市場4235家,年交易額億元以上市場數量達到633家;網上市場已發展有近40家,年交易額預計超過1500億元。但目前僅有義烏小商品城等6個大型專業市場編制了相關價格指數,浙江借助實體和網上專業市場打造價格指數體系的潛力還非常大,建議引導年交易額在100億元以上的實體專業市場和網上專業市場率先編制相關價格指數。
鼓勵支持特色產業集群打造價格指數。一是大力推動42個塊狀經濟向現代產業集群轉型升級的示范區編制價格指數,力爭使浙江產業集群成為影響全國甚至價格形成中心和信息匯集傳遞中心。二是選擇一批鎮級產業集群實行價格指數編制發布試點。借鑒廣東中山古鎮發布燈飾批發價格指數的做法,臺州杜橋眼鏡、大唐襪業等鎮級產業集群都可以以專業鎮為區域打造相關產業集群產品價格指數。
積極培育多元化的價格指數編制發布主體。編制發布價格指數的牽頭單位不僅包括發改委和物價等相關部門,協會、商會、專業合作社等其他組織也都可以成為價格指數的編制發布單位。建議浙江要加大對價格指數編制發布主體的培育,特別是要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加強與物價部門協調配合,努力構建浙江多元化的價格指數編制發布主體。
浙江省政府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