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石述思
遲來的救贖
文/石述思
對于“毒蘋果”事件,更重要的是進行深層反思:不敢在美國作惡的蘋果,何以中國有關部門眼皮底下容忍自己的合作伙伴作惡
據報道,“蘋果有毒”事件又有了最新進展。仍然留在蘇州聯建科技公司的7名中毒員工稱,他們的公積金卡中突然多出了1萬元到3萬元不等的錢。蘇州工業園區社會事業局特地從上海和南京聘請了兩位三級甲等醫院的神經科專家對這37名員工進行復查。如果復查出現問題的話,企業將會在園區的監督之下,協助這些員工復診,并承擔所有醫療費用。這是一場遲來的救贖。
IPHONE4加IPAD在去年創造了令全球商家羨慕嫉妒恨的業績。但種種跡象表明,這個紳士的中國合作伙伴宛如兇猛的藏獒。2月15日,蘋果公司發布《2011年供應商責任進展報告》,首度承認中毒事件——距事發時間有近兩個年頭。結果,一場蘋果有毒的跨國聲討迅速升溫。
我不想為蘋果辯護。畢竟137名工人在其離岸合作工廠遭受了巨大戕害,顯然在主動擔責上反應遲鈍,且其事后補救措施也顯得避重就輕。比如僅僅處分了事故主要責任人,雖對受害員工積極施救,但初步控制病情后便以8-15萬元不等的傷殘賠償金,引誘逼迫患病職工“主動”離職。據悉目前已有58人就范,而正己烷中毒很難一次治愈,而一旦復發,每年治療費將高達20-30萬元人民幣。
顯然,蘋果不僅有毒,還顯得很黑。個別人甚至由此發出抵制IPHONE和IPAD的倡議。但請注意:這不意味著其余更重要的責任人可以因此逃脫。蘋果總部在美國加州硅谷,距事發地蘇州上萬公里,如果其擁有1.6萬名員工的零部件供應商主權屬美國,發生這么大的事,自然會遭重罰,由此聲譽受損并從此一蹶不振的可能極大。很遺憾,用工主體不是蘋果公司,該負法律責任的是帶毒的中國企業。
依據我國法律規定,一旦職工權益受損,不僅內部需要有工會組織維權,外部納稅人還掏錢養著一支龐大的勞動監察隊伍和相關的職業病鑒定、治療機構甚至還有相關的司法單位捍衛最后的正義。但神奇的一幕出現了:137名職工的痛苦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竟然只是引起了媒體的高度關注,而曝光以后,企業仍在公然漠視職工合法權益,草率診治后逼迫其迅速離開。直到今年1月,若干中毒工人仍聯名給蘋果公司CEO寫信痛斥蘋果代工廠對其健康造成的傷害,希望蘋果嚴格監管代工廠,為中毒工人爭取應有的賠償。是神馬在促使他們舍近求遠,繞開最直接、最有效的本企業和有關部門,懇求沒有執法權、監督鞭長莫及的洋公司進行干預?
長期來,在GDP思維的驅使下,招商引資成了部分地方政府第一重任。為努力營造一個讓外商滿意的軟環境——在利潤空間相當狹小的背景下,哪怕以容忍企業肆意踐踏職工權益為代價。而根據現行《職業病防治法》規定,勞動者的職業史、職業病危害接觸史是職業病診斷的必備要件,一旦用人單位拒絕提供相關證明,認定職業病就無從談起。在這一方面,蘋果的伙伴聯建公司其實并未逃避。媒體報道,只要中毒工人去找法律顧問,后者便直接按照他們被評定的傷殘等級,算出他們應得的賠償金,并無拖欠。而承擔未離職中毒職工的治療費,則是向著遵紀守法、關愛生命的企業價值底線回歸。
除了對蘋果進行道德譴責,更重要的是進行深層反思:不敢在美國作惡的蘋果,何以中國有關部門眼皮底下容忍自己的合作伙伴作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