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麗,王立紅,史莉萍
大慶油田總醫院,黑龍江大慶 163001
PET-CT(俗稱派特)即最先進的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顯像儀和先進的高分辨多排螺旋CT“兩強結合一體化組合型”大型功能代謝與分子影像診斷設備,同時具有PET和CT的檢查功能,達到真正意義上的優勢互補,一次檢查同時提供病變精確的解剖結構和功能、代謝改變的信息,明顯提高了疾病診斷的準確性,由于PET-CT檢查有許多特殊的準備和要求,需要給予護理配合,若對這方面的知識缺乏了解,可能導致檢查結果的誤差甚至檢查的失敗[1]。
收集2006年9月~2010年1月在我院行PET-CT檢查進行腫瘤篩查者92例,其中,男50例,女42例;年齡30~80歲,平均(57.7±7.4)歲。吸煙者及曾經吸煙者20例,吸煙量10~40包/年,承認二手吸煙者23例。病理類型:腺癌54例,黏液腺癌35例,印戒細胞癌2例,類癌1例。分化程度:高分化癌28例,中分化癌42例,低分化癌19例,未分化癌3例。所有受檢者行全身PET-CT顯像,范圍為頭頂至雙大腿上段。PET-CT掃描后行屏氣低劑量胸部螺旋CT掃描 (掃描參數為120 kV,32 mAs,125 mm層厚)。對所有圖像進行分析記錄。
PET-CT所用示蹤劑18F-FDG,由中國原子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劑量為 370 MBq(10 mCi)左右,放化純度>95%,檢查前患者需禁食至少6 h,血糖控制在3.9~8.3 mmol/L,如血糖大于8.3 mmol/L,要做好記錄。靜脈注射18F-FDG后,患者需安靜休息40~60 min上機檢查。
本組92例患者中,45例最終診斷為無復發轉移,47例最終診斷為術后復發轉移,其中,11例為局部復發,25例為多發轉移。除1例外均明顯放射性攝取增高 (最大SUV1.1~71.10)。頭部及腹部未見重要異常發現。電話隨診41例(時間3~15個月)均無異常發現。通過與最終診斷結果對照,PET-CT最終正確診斷88例,3例假陽性診斷,1例假陰性診斷。其靈敏度為97.2%,特異性為92.0%,準確性為95.1%。
向受檢者解釋檢查的步驟和注意事項。 測定血糖,稱體重。 靜脈注射顯像劑:根據檢查目的不同,選用不同顯像劑。注射后請安靜休息,不要與人交談,不要看電視,避免緊張體位。檢查前需按醫囑要求飲水,檢查等待過程中不需要憋尿,檢查前需排空膀胱,排尿時避免尿液污染體表和衣褲。
接受檢查的患者,需靜脈注射放射性核素氟18,因此,注射完藥物的患者是一個移動的放射源,對護理人員有一定的傷害力,通過開展學習講座,晨間提問,中、短期培訓等方法提高護理人員對特殊專業、技能的認知。克服談“核”色變的畏懼,加強對特殊專業的熱愛,既要重視又要合理防范是首要任務。其次,加強??评碚摷寄艿膶W習,護理人員除熟練掌握護理學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外,同時還要加強放射性核素分裂、注射、給藥及放射量計算、防護等理論及操作技能,嚴格按公斤體重注射藥物,防止滲液、漏液。時間是防護的一個重要因素,盡量縮短護理操作時間是至關重要的,要求護理人員技術純熟,動作輕快、準確[2]。注射后所用的注射器及有關物品必須按放射性廢物處理辦法嚴格操作,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照射。核素顯像檢查者,注射后離顯像檢查一般有一段間歇期,需要患者在專門候檢室等待,囑咐患者不要隨意遠離自己的床位,要盡量減少患者之間的相互照射。
使患者了解檢查前的準備、檢查程序。營造家庭式環境,讓患者感到舒適,又能夠在輕松等待檢查的同時增長醫學知識。接診人員主動熱情,衣著得體,言語親切、溫和,使用文明用語,不厭其煩,對患者尊重、關心,并幫助患者盡快熟悉及適應科室環境,與患者建立和睦信任的護患關系,減輕患者對檢查的顧慮,緩解其緊張情緒和恐懼心理,使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狀態迎接檢查。
上檢查床前請先取出體表的金屬物品(如腰帶、鑰匙、項鏈、手飾、硬幣等)。考慮到胚胎和胎兒對輻射的敏感性,以及放射性藥物可能通過乳汁排出的因素,因此,妊娠期和哺乳期婦女,對多數放射性藥物均屬禁忌。故給育齡婦女注射前應詢問其是否懷孕及哺乳。哺乳期婦女如必須進行核醫學檢查,應在注射放射性藥物后暫時停止哺乳,并與嬰兒隔離,至體內放射性藥物降至安全水平方可與嬰幼兒接觸。做體部PET-CT檢查需要雙臂上舉,一般檢查時間在15 min左右;腦部檢查不需要雙臂上舉,手臂放在身體兩側即可,一般檢查時間在10 min左右。檢查結束后,醫生根據圖像預覽確定患者可離去或增加體位,有時需加做延遲像(注射顯像劑2 h后),針對不同情況要向患者做好必要解釋,以取得理解與合作。在檢查過程中要嚴密觀察,患者如有不適及時對癥處理。
檢查完畢后,因患者在同一體位下掃描時間較長,上臂、下肢及腰背部常有不適感,在協助患者下檢查床前,應對這些部位進行輕輕按摩,以盡快解除其不適感。此時患者體內的放射性藥物尚未完全代謝排出,要告知其飲白開水1 000~1 500 ml,并在2 d內多飲水或進流質飲食,以加速藥物清除排泄[3]。排尿后廁所要及時沖洗,帶尿管者引流袋中尿液要及時傾倒,接尿器也要及時清洗以免污染環境。最后,告知患者領取檢查報告的時間。
癌癥早期,癌細胞在人體內尚未形成明顯腫瘤時,其代謝水平即可明顯異于正常細胞。PET-CT顯像結果類似醫學人體影像的“半透明人”,它能夠靈敏地捕捉到早期惡性腫瘤生物代謝特點,形成掃描圖像上明顯的“亮點”,實現癌癥的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4]。因此,PET-CT顯像技術被形象地稱之為早期探測腫瘤的“神眼”。同時,對冠心病、癲癇等神經和精神系統疾病等都可早期診斷。在PET-CT檢查過程中,掌握適當的注射方法、部位及時間,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也相當重要[5]。
由于PET-CT檢查有許多特殊的準備和要求,需要給予護理配合,若對這方面的知識缺乏了解,可能導致檢查結果的誤差甚至檢查的失敗。根據筆者的臨床實踐和學習體會就PET-CT的護理配合作初步介紹和探討,以克服因護理配合不當而影響核醫學檢查結果。解除患者的緊張感,使其情緒穩定,才能很好地配合醫護人員完成檢查,獲得符合診斷要求的影像資料。本組腫瘤患者行PET-CT檢查,由于護理工作細致到位,密切了患者及家屬和工作人員的關系,提高了腫瘤患者在檢查中的依從性,減少了影響檢查的干擾因素,使PET-CT圖像質量得到了保證,從而提高了診斷的準確性。
[1]張素仙,李蘭芬,高鳳國.人性化護理在大型儀器檢查中的應用[J].河北職工醫學院學報,2006,23(3):57,62.
[2]潘中允.PET診斷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212,362.
[3]付占立,王榮富.能量底物環境對18F-FDG顯像的影響[J].國外醫學:放射醫學核醫學分冊,2002,24(2):55-58.
[4]呂杰,孫艷美,孫玲,等.結(直)腸腫瘤患者行18F-FDG PET顯像檢查的護理[J].護理學雜志,2003,18(3):767.
[5]路連鳳,孫志新,楊霞,等.腫瘤患者PET全身檢查的護理[J].齊魯醫學雜志,2001,16(1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