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芳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河南鄭州 450052
醫院經濟管理是按經濟規律管理醫院,是醫院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當今市場經濟的新形勢下,占據著不可忽視的地位。醫院的經濟管理不僅直接影響著醫院的生存與發展,也是醫院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的重要基礎和保障[1]。隨著我國醫改形勢的不斷發展,醫院經濟管理形勢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醫院的經濟管理應當適應新的形勢,樹立新的管理理念,不斷探索出新的思路,實現醫院經濟優質、低耗、高效運行以適應經濟市場的競爭。
醫院經濟管理是指按照客觀經濟規律的要求,提高管理水平,改進管理手段和方法,運用經濟手段進一步加強對醫院經濟活動的計劃、組織、實施、指導與監督,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財力開展經濟分析和經濟核算,力求以盡可能少的勞動消耗,取得盡可能大的醫療保健服務技術和經濟效果,更好地完成醫療、教學、科研、預防等各項任務,以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醫療保健需要,獲得更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隨著醫療體制改革的不斷發展,國家對醫院的投入越來越少,對各類醫療服務和藥品實行低廉的收費標準,而根據現行醫保政策,超標準費用又得不到補償。因此,醫院入不敷出的現象嚴重,實施增加收入、降低成本的措施勢在必行[2]。加強醫院經濟管理,制訂合理的經濟管理方案,實施有效的經濟管理措施,是獲得較好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必要條件。
在醫院現有的醫療設備中,大多為國家無償投入,這尚未從根本上扭轉醫院“等、靠、要”的思想。醫院管理者和工作人員的市場經濟意識不強,對減少醫院成本的重要意義認識不足。還有人片面地認為,醫院成本核算只是一種會計方法,是財務部門的事情,是管理決策人員的事情,與職能部門及臨床各科室沒有關系。要實現社會效益的最大化,就要使醫院成本最小化。制訂合理的醫療收費標準,也必須以成本為基礎,降低成本還有利于遏制醫療費用的上升,減輕各方面的經濟負擔。
公立醫院的生存必須適應醫療市場的發展。隨著民營企業不斷進入醫療領域,在市場經濟這只無形之手的引導下,醫療市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醫院的生存和發展必須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和衛生政策改革的深化,醫院的經濟管理觀念已發生了巨大變化。醫院應摒棄“大鍋飯”,“等、要、靠”的經濟管理模式,更應轉變管理思維;積極轉變醫院創收的思維,隨著醫保覆蓋面的提高,醫院的收入規模不再取決于其均次費用和服務人次,而取決于醫院服務所覆蓋的人群。培養樹立全過程管理的思維,避免各項管理的指標缺乏科學性。轉變“求醫”思維,加強醫院基礎設施建設,以優質的醫療服務吸引更多的患者,通過醫患合作實現雙贏,從更高層次認識和尋找醫院和市場的結合點。
市場經濟下的醫院經濟管理需要復合型人才,人力資源是其主要價值源泉,是醫院得以運行和發展的無形資產。醫院的競爭就是人才的競爭,沒有優秀的人力資源,醫院就不能更好的發展。重視人力資源開發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人手:
3.2.1 重視高技術人才 醫生是人力資本的主體,高技術人才更是醫院生存的資本(如博士、教授等),患者對醫院的信賴程度與醫務工作者的醫療水平與技能息息相關。應通過適當的激勵機制使醫生的潛力得以最大限度的發揮,從而成為醫院的價值源泉。
3.2.2 提高醫技工作者的積極性 大多情況下,B超、CT、磁共振等儀器檢查的正確報告需要醫技工作者來完成,這也是幫助醫生作出準確診斷的重要依據。與住院患者接觸最多的是護士,這就要求她們不僅要具備嫻熟的技術,對待患者還要有愛心和責任心。因此,筆者認為還應采取一系列措施來調動醫技工作者和護士的積極性,以提高醫院的整體形象。
3.2.3 重視管理人才 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優秀的管理人才。尊重人才,是醫院生存的前提、發展的需要,有效地管理和重視醫院的經濟管理人才是經濟管理工作者長久而艱巨的任務。在重用現有的優秀管理人員的同時也要積極吸納新的優秀管理人才,并積極培養后備管理人才。
醫院可通過利用自身的優勢,拓展特色醫療服務,提高競爭力,獲取特色效益。同時滿足社會各層次和特殊人群的醫療、保健、服務需求,從而獲取高效益。在降低運營成本方面,應做到“優質低耗”。醫療成本按成本和服務的關系可分為固定成本、變動成本和混合成本。固定成本,如固定資產折舊、旅差費等。變動成本,如衛生材料費、低值易耗費用等。混合成本,如B超檢查費一部分是機器折舊與維修費屬固定成本,另一部分材料費屬變動成本[3]。筆者認為可從節約衛生材料、減少低值易耗品的使用等角度來降低營運成本。
隨著我國衛生事業改革的不斷深入,筆者認為應重視醫院的經濟管理,并建立醫院管理評價指標體系以了解成本費用控制的狀況。醫院管理者和相關工作人員應采取有效措施,加強經濟核算,對醫院各項工作進行全面的經濟管理和績效評價,并分析和評估成本及費用的增長,從而全面提高醫院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增強醫院的競爭力。建立醫院經濟管理評價指標體系是考察醫院經營績效的基本方法,也是加強醫院經濟管理和成本費用控制的重要手段與措施[4]。根據科學性,可操作性,靈敏性,獨立性的原則,可從經營成本、經濟效益、運營效率、患者費用、發展能力等方面設計相關經濟管理評價指標,力求能全面掌握和分析醫院的整體經濟運行情況。
投入資金建立計算機管理網絡,通過先進的管理工具提高勞動生產率,從而降低人力資源成本和行政、后勤管理成本,提高醫院盈利能力。醫療成本核算要實現計算機網絡化,實現成本核算數據的自動收集、存儲、分析和信息共享,有賴于網絡各終端錄入人員操作的規范和錄入準確,有賴于各種收入和成本數據的分類與編碼標準化[5],因此,還應加強各類錄入人員的培訓,保證原始數據盡可能準確。
綜上所述,醫院經營管理者要用市場經濟的規律來經營,制訂合理有效的經濟管理制度,建立經濟管理評價指標體系,重視人才的應用,以科室特色吸引患者,控制資源虛耗,降低成本支出,在市場經濟中尋求醫院發展的最佳經營模式。
[1]劉東明,汪文新,盧祖洵.新形勢下加強醫院經濟管理的思考[J].中國醫院管理,2008,29(12):19-20.
[2]龐喜珍.淺談醫院經濟管理方案[J].中醫藥導報,2006,12(4):94-95.
[3]何更.關乎加強醫院經濟管理菪平問題鰳探討[J].職業時空:下半月版,2008,4(9):175.
[4]錢東福,尹愛田,劉玉欣,等.醫院經濟管理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中國衛生經濟,2006,25(8):63-64.
[5]曹建,奎范斌,樊毫軍,等.醫院經濟管理的幾點構想[J].中國急救復蘇與災害醫學雜志,2010,5(5):452-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