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艷波,李迎花
黑龍江省大慶市第二醫(yī)院,黑龍江大慶 163461
肝硬化是一種常見的慢性肝病,臨床上以肝功能損害和門靜脈高壓為主要表現(xiàn),而肝性腦病是肝硬化晚期最嚴重的并發(fā)癥,又稱肝昏迷,是嚴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謝紊亂為基礎的中樞神經系統(tǒng)功能失調的綜合征。該病病情兇險、進展迅速、病死率高、預后極差[1],現(xiàn)將肝性腦病早期癥狀的臨床觀察及護理措施介紹如下:
我院2007年9月~2009年8月收治的肝硬化患者中抽樣調查50例。其中,男40例,女10例;年齡36~62歲,平均43.6歲;病程2~20年,平均6.8年。有明顯誘因者11例。
對50例肝硬化并發(fā)肝性腦病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總結護理措施。
合理補充足夠的營養(yǎng),飲食中控制蛋白質的攝入,清潔灌腸,酸化腸道,減少腸道內氨的產生和吸收,促進有毒物質的代謝清除,減少氨類物質的應用,給予六合氨基酸及精氨酸等,改善缺氧,糾正水、電解質平衡,積極防治并發(fā)癥。
首先要熟知患者的病史、職業(yè)、文化程度、脾氣性格、生活習慣、語言等,以便于觀察患者的行為改變。多數(shù)肝硬化患者出現(xiàn)肝性腦病的前兆都有脾氣性格的改變、情緒反常,如暴躁不安、表情淡漠、抑郁少言、興奮與抑郁交替出現(xiàn)。行為異常,如隨地大小變、不穿衣褲,睡眠節(jié)律紊亂,晝夜顛倒,定向力和理解力減退,講話時吐字不清、多語、重復語言、撲翼樣震顫等表現(xiàn)。因此,護理人員必須加強對肝硬化患者的臨床觀察,尤其是夜間,當患者出現(xiàn)上述癥狀時,采取與患者交談的方式,發(fā)現(xiàn)問題應立即向醫(yī)生匯報,以便及時處理。
2.2.1 上消化道出血可導致循環(huán)血量減少,肝細胞缺氧受損;出血使腸道有過多的產氮物質 (每100毫升血液含20 g蛋白質),由細菌對氨基酸的脫氨作用形成過多的氨,使血氨增高,導致肝性腦病。我院室對患者采用乳果糖或食醋100 ml,加溫至38℃保留灌腸。患者取左側臥位[2]臀部抬高10 cm,用50 ml注射器抽取藥液后與一次性吸痰管銜接,排盡吸痰管內空氣,將吸痰前端用石蠟油潤滑,插入肛門20~25 cm,緩慢注入藥液,操作完畢協(xié)助患者轉為平臥位,藥液保留1 h以上左右,連用 4~6 d。
2.2.2 避免使用含氮藥物、催眠藥、麻醉藥及對肝臟有毒的藥物。煩躁不安或抽搐者,可注射地西泮5~10 mg。
2.2.3 大量利尿和腹腔放液,可導致有效循環(huán)血容量減少及大量蛋白質丟失,從而誘發(fā)肝性腦病。所以要避免快速和大量的排鉀利尿。在醫(yī)生腹腔放液的同時,護理人員應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特別是意識和血壓的變化。嚴格控制利尿劑的用量,避免用量過大而引起低血鉀。定期復查生化,以及時糾正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失調。
2.2.4 機體感染增加了肝臟吞噬、免疫及解毒機能負荷,并引起代謝率增高與耗氧量增加。如有感染癥狀出現(xiàn),應及時報告醫(yī)生,及時、準確給予抗生素,有效地控制感染。
給予高熱量、高維生素飲食,維持正氮平衡。熱量不足時,機體處于饑餓狀態(tài),蛋白質分解代謝增強,氨基酸生成及產氨過多,從而增加肝性腦病發(fā)生[3],故應每日保證按量供應。對難以經胃腸道補充營養(yǎng)的患者,給予適量的支鏈氨基酸,昏迷不能進食者給予插胃管鼻飼補充熱量。肝昏迷時禁用蛋白質。如病情好轉或清醒后可逐漸增加蛋白質飲食,每日蛋白質供給控制在0.5 g/kg左右,每隔2~3天調整一次,最大量不超過1 g/kg[4]。顯著腹水者鈉量應限制在250 mg/d,入水量為尿量加1 000 ml/d。脂肪盡量少用,因脂肪可延緩胃的排空。同時向患者及家屬講解合理膳食的重要性,使患者及家屬根據(jù)病情和自己的消化能力自覺控制進食量。
部分肝性腦病早期患者,因性格異常,行為反常,狂躁而出現(xiàn)自傷或傷害他人行為。抑郁型患者多出現(xiàn)自傷行為,而狂躁型患者多出現(xiàn)傷害他人行為。患者出現(xiàn)上述癥狀時,護理人員除加強巡視外,還應注意做好安全措施:①將患者轉移至安全的病床,避開窗邊,以免醫(yī)護人員和家屬不備時,患者出現(xiàn)爬窗等意外。去除病房內一切不安全因素,如床頭桌上的熱水瓶、玻璃杯、水果刀、等以防傷人。經常剪指甲,防止抓傷皮膚。②要有專門的護理人員守護,必要時加床檔或用約束帶。并及時和患者家屬聯(lián)系,說明病情,讓家屬有心理準備,并要求家屬來院24 h陪護,以免出現(xiàn)意外。③要以尊重、體諒、和藹的態(tài)度對待患者,耐心引導患者學會自我控制和調節(jié)情緒,鼓勵其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以平靜的心理接受治療,不僅有利于病情的恢復,還可減少能量消耗,使產氨量下降[5]。切忌用訓責的語言或口氣與患者對話,以免使患者更加狂躁,同時應向同室患者、家屬等做好解釋工作,對患者表現(xiàn)的某些不正常行為不能嘲笑或表示不滿,使其了解這是疾病的表現(xiàn),并讓他們正確對待患者。
密切觀察并記錄患者的血壓、脈搏、呼吸、體溫、瞳孔大小、對光反射、意識狀態(tài)及行為表現(xiàn)、尿量等,如有異常應及時報告醫(yī)生,及時處理以控制病情的惡化。定期抽血復查肝、腎功能、電解質的變化。
對肝硬化失代償?shù)幕颊撸绕浒橛懈顾幕颊撸枰獓烂苡^察病情,及時消除誘因,治療應立足于早期,必須及時防治腹腔感染和消化道出血。避免快速、大量應用排鉀利尿劑和放腹水,糾正電解質和酸堿平衡紊亂。慎用鎮(zhèn)靜安眠藥、麻醉藥。保持大便通暢,可口服乳果糖或弱酸性溶液灌腸,忌用肥皂水灌腸,因可使腸腔內呈堿性,有利于氨離子彌散入腸黏膜進入血液循環(huán)至腦組織,使肝性腦病加重。
肝性腦病是肝硬化最嚴重的并發(fā)癥,也是最常見的死亡原因。患者清醒后,應及時向患者及家屬介紹肝性腦病的病因及誘發(fā)因素,向他們講解預防肝性腦病的措施,如合理飲食,不能濫用傷肝藥物,注意避免各種感染、戒煙酒等。使患者認識到病情的嚴重性,但有信心通過自我保健使病情不至于惡化。同時,護理人員應教會家屬如何識別病情變化,特別是思維變化、性格行為異常,睡眠障礙等異常現(xiàn)象出現(xiàn)時,應及時就診,及早治療。
在50例患者中,22例由于上消化道出血引發(fā)肝性腦病,其中,17例經止血排出體內積血后,病情得到控制。酸堿平衡失調的患者在給予積極修正后早期癥狀得到明顯改善14例。由于過食蛋白質而引發(fā)肝性腦病,經過限制蛋白質攝入量,靜點精氨酸和六合氨基酸病情得到改善6例;由于腹腔感染而出現(xiàn)淡漠、抑郁、記憶力減退,及時給予抗感染治療后得到改善8例。
通過對50例肝性腦病患者的及時治療和護理,38例臨床治愈出院,7例死亡,5例自動出院。經過多年的臨床護理工作,使我體會到避免肝性腦病的出現(xiàn),護士的責任重大。對有發(fā)生肝性腦病可能或傾向的患者,加強預見性護理,去除可能引起肝性腦病的誘因。對于重度肝性腦病患者應加強皮膚護理、口腔護理,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止吸入性肺炎、壓瘡、感染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因此要求護理人員必須有敏銳的觀察力、高度的責任心和扎實的護理專業(yè)知識,經常深入病房,密切觀察病情,同時做好健康教育,注意患者有無反常的冷漠或欣快、理解力和記憶力減退、精神失常等行為改變,及時、準確地判斷意識障礙的程度,并立即通知醫(yī)生,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使患者有好的轉歸。
[1]葉任高,陸再英.內科學[M].6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458-463.
[2]羅偉香,劉亮英.肝性腦病保留灌腸研究進展[J].現(xiàn)代護理,2006,12(15):401.
[3]劉素娟.肝硬化并肝性腦病的護理觀察[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05,26(1):110.
[4]齊桂芹.肝性腦病的預見性護理[J].中國醫(yī)藥指南,2009,10(7):130-131.
[5]楊芳,羅秀娟.肝性腦病65例的護理[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8,7(8):1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