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斌,王倩倩
(上海海洋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上海 201306)
中國是水產品的生產大國,擁有豐富的漁業發展資源,其中,河蟹養殖是漁業發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1]。河蟹學名中華絨螯蟹,又稱大閘蟹,是一種具有我國傳統特色的經濟蟹類,其主要分布在我國東部各海域沿岸及通海的河流湖泊中。在每年秋冬之交,成熟蛻殼后的河蟹由淡水進入咸淡水中繁殖、育苗,而后幼體又重新進入淡水中生長,其中要以長江系的河蟹最負盛名。河蟹營養豐富,其中,維生素A高于其他陸生及水生動物;維生素B2是肉類的5~6倍,比魚類高出6~10倍,比蛋類高出2~3倍;維生素B1及磷的含量比一般魚類高出6~10倍。每100g蟹肉含蛋白質17.5 g,脂肪2.8 g,磷182 mg,鈣126 mg,鐵2.8 mg[2]。河蟹的集中上市時間為每年的9—11月份,也就是農歷的八月至十月份,素有“九月圓臍十月尖,持螯飲酒菊花天”一說。河蟹因其肉味鮮美并且營養豐富,深受消費者的喜愛。
江蘇省是我國的河蟹生產大省,以2009年為例,江蘇省河蟹養殖產量為28.73萬t,約占全國河蟹養殖產量(57.42萬t)的50.03%。所生產的河蟹不僅在內地銷售,而且銷往香港、澳門等地,河蟹的養殖和生產為提高漁民收入作出了很大貢獻。
本文基于SWOT模型分別對江蘇省河蟹產業的優勢、劣勢、機會和威脅進行了分析,有助于正確認識江蘇省河蟹產業的自身優勢和劣勢,對河蟹產業進行有針對性提升。
江蘇省位于我國大陸東部沿海中心,地處長江三角洲,全省內陸水域總面積為173.6萬hm2,占全省土地面積的16.92%,約為全國淡水總面積的10%左右;有954 km海岸線和66.7萬hm2灘涂,灘涂面積居全國之首,并且每年還在以0.13萬hm2以上的速度自然增加。
流經江蘇的長江、淮河將各種營養物質帶入近海水域,為魚類提供了豐富的餌料。江蘇有太湖、洪澤湖、陽澄湖、邵伯湖、大縱湖、固城湖等,水質清新,水草、螺蜆等天然水生動植物餌料資源豐富,發展河蟹育苗以及河蟹養殖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3-4]。
目前,江蘇省河蟹產業不僅銷售鮮活河蟹,現在也注重產業鏈的建立。2008年江蘇省有水產加工企業786家,水產加工能力為192.62萬t。河蟹深加工的品種可分為食品系列和保健品、藥品系列。食品系列包括蟹黃醬、蟹黃粉、蟹黃湯料、蟹黃味精、蟹肉干、蟹肉速凍食品、菜肴、副食品、調味品等[3]。
目前,江蘇省擁有眾多河蟹品牌和多個國家認定的無公害優質河蟹品牌、綠色食品以及有機食品品牌,因其自然條件的關系,所生產的河蟹早已聞名國內外,尤其是陽澄湖大閘蟹很早便打響了自己的品牌,現已成為我國原產地保護品牌[5],80%供出口,產品供不應求[6-7]。
此外,第三屆中國生態河蟹文化節評出的“中國十大名蟹”中,有7個品牌都出自江蘇,分別是“泓膏”河蟹、“天寶湖”河蟹、“膏滿堂”河蟹、“阿四”河蟹、“寶應湖”河蟹、“七帆”河蟹、“蘇標”河蟹。
江蘇省河蟹養殖面積和產量正在逐年增長,產量從1998年的5.93萬t增至2008年的28.28萬t,增長了4倍多,其河蟹產量從1998年起躍居全國首位,并且一直占全國河蟹總產量的1/2以上。另外,江蘇也是我國河蟹出口大省,2006年河蟹出口2000 t以上,創匯2500 萬美元[8],主要出口韓國、日本、新加坡等地[2]。2009年總出口量已達410t,在香港更是搶占了90%的市場份額[8]。江蘇省也是我國河蟹育苗的大省,2009年河蟹育苗626.6 t,占全國河蟹育苗總量的79.6%,扣蟹(扣蟹是指每只2 g以上的幼蟹,它是成蟹養殖的苗種來源)12701 .2 t,占全國扣蟹總量的29.8%。江蘇省歷年河蟹產量、河蟹育苗及扣蟹產量[9-11]如表1所示。

表1 2003—2009年江蘇省河蟹產量和河蟹苗種數量
目前,河蟹加工業已經有所發展,加工產品主要以冷凍為主的初級加工,缺乏對河蟹的深加工[3]。我國水產品加工技術與國外相比還有一定差距,所以,在河蟹深加工方面還需要大力發展,包括樹立品牌意識和開發新品種等[12]。
種質資源衰竭是整個河蟹養殖產業面臨的問題。對于這一問題,農業部曾于1987—1989年在長江禁捕親蟹,后由于親蟹價格飛漲(800~1000 元/kg),造成捕撈失控,成蟹資源劇減。此外,長江和遼河水系間盲目引種育苗導致中華絨螯蟹群體間的種質混雜;蟹苗場年復一年地采用人工養殖成蟹作親蟹,并且長期不更新親本,導致近親繁殖,使得河蟹的品質逐漸下降,同時,種質資源退化也會導致河蟹品種退化、性成熟提前、肉質較差等問題[2,13]。
河蟹一般在9—11月份集中上市,大部分是以鮮活的河蟹進行銷售,且這3個月上市的蟹口感最佳,但河蟹并不能像其他水產品那樣冷凍儲存后反季節銷售,這使得其運輸范圍和銷售時間上有很大的限制。
中國漁業協會河蟹分會自2004年11月份成立以來,一直重視河蟹產業并為河蟹產業的健康快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河蟹分會于2006年聯合其他部門舉辦了第二屆河蟹苗種交易會暨河蟹苗種管理論壇,通過了《中華絨螯蟹育苗生產標準》、《中華絨螯蟹幼蟹培育標準》和《中華絨螯蟹蟹苗(種)交易會協約》,規范了蟹苗生產標準和交易秩序。
2005—2008年,河蟹分會聯合其他部門連續4 a舉辦了15期河蟹養殖技術培訓班,對河蟹養殖發展好的地方,河蟹分會以授予榮譽稱號的方式來提高該區域的河蟹知名度。河蟹分會還通過舉辦螃蟹文化節的方式提高河蟹的知名度,給河蟹產業提供一個信息交流的平臺,發揮漁民與政府間的橋梁作用[14]。江蘇省也有相應的行業協會成立,如江蘇省漁業協會河蟹分會、蘇州陽澄湖大閘蟹行業協會等,也都為河蟹產業的發展出謀劃策。
“河蟹產業技術創新與示范應用”在2010年首批進入國家科技部預備項目庫,其目標是實現我國優質商品蟹生產技術水平的整體提高和養殖效益的全面提升,完善與提高我國河蟹產業化程度[15]。江蘇省作為河蟹養殖大省也必將受益于該項目的實施。江蘇省地方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扶持和引導河蟹產業的發展,如2010年江蘇省灌南縣獲得河蟹生態技術與應用推廣省級補助100萬元,用于新建標準化池塘、排水渠道、道路鋪設和修建飼料倉庫等[16];江蘇江都市的漁業科技入戶專家組對小紀鎮的河蟹養殖戶進行技術指導和相關知識培訓等[17]。這些措施都會為江蘇省河蟹產業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河蟹的需求也越來越多。江蘇省距離上海市和杭州市很近,河蟹可以就近銷售。對臨近的大都市,可以通過加大宣傳力度和提高質量來吸引更多的消費者,擴大河蟹市場。國內外市場需求的增加和出口地區的擴大都給江蘇省河蟹出口提供了很好的機會。
近些年,養殖河蟹的地區越來越多,目前從沿海到內陸的省份包括新疆都有河蟹的養殖,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等地規模化養殖的發展速度也很快[18]。這些地區也都注重河蟹的質量以及品牌的打造,如上海崇明縣河蟹養殖已經形成產業化,擁有“寶島”、“國螯”、“瀛生”三大品牌,并且實行島內外共同發展的措施,島外養蟹分布于我國9個省、自治區,2007年上海崇明縣的老毛蟹獲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19-20]。各地大力發展河蟹養殖會導致河蟹集中上市,競爭加劇,致使價格下降和漁民收入相應減少[21]。
人們的消費習慣是購買鮮活的河蟹產品,深加工的河蟹產品不太容易被消費者接受,所以河蟹產品的效益不好。要想打開國際市場,就會面臨國際市場開發等一系列問題[6]。
一般SWOT的分析方法有:(1)杠桿效應(內部優勢+外部機會)。當內部優勢與外部機會相互一致和適應時,企業可以用自身內部優勢撬起外部機會,使機會與優勢充分結合并使優勢充分發揮出來。此時企業要敏銳地抓住稍縱即逝的機會,為企業謀求更大的發展。(2)抑制性(外部機會+內部劣勢)。當環境提供的機會與企業內部資源優勢不相適合,或者不能相互重疊時,企業的優勢再大也將得不到發揮。這時企業就需要提供和追加某種資源,以促進內部資源劣勢向優勢方面轉化,從而適應外部機會。(3)脆弱性(內部優勢+外部威脅)。當環境狀況對企業優勢構成威脅時,優勢得不到充分發揮,出現優勢不優的脆弱局面。在這種情形下,企業必須克服威脅,發揮優勢。(4)問題性(內部劣勢+外部威脅)。當企業內部劣勢與企業外部威脅相遇時,企業就面臨著嚴峻挑戰,如果處理不當,可能直接關系到企業的生死存亡。用SWOT模型[22-23]對江蘇省河蟹產業進行分析,如表2所示。
河蟹產業是我國的特色產業,也是江蘇省漁業的支柱產業,如果江蘇省能夠把握好機遇,消除對產業發展不利的因素,控制好河蟹產業的整體規模和發展方向,一定能夠為漁民增產增收作出更大的貢獻。

表2 江蘇省河蟹養殖產業SWOT矩陣
[1]趙秀秀,楊德利.加快中國水產品消費發展的幾點思考[J].山西農業科學,2010,38(3):65.
[2]沈國華.讓河蟹成為臺灣百姓的“珍肴”[EB/OL].[2009-05-22].http://zt.agrihx.com/nj/shows.asp?id=4&tp=news.
[3]盧凌霄,呂超,陳加.江蘇省河蟹產業發展研究[J].水產科技,2007(6):31-34.
[4]江蘇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江蘇省志:水產志[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1.
[5]張晶晶.陽澄湖大閘蟹今秋將貼原產地保護標志[N].蘇州日報,2005-06-11.
[6]吳湘生.我國河蟹產品的市場定位與發展趨勢 [J].飼料廣角,2004(21):14-16.
[7]錢建虎,袁開建,仇黨玉.第二屆“中國十大名蟹”出榜[N].新民晚報,2009-11-18.
[8]陳懷瑾,張揚,鄭浩.江蘇大閘蟹搶占香港九成市場[N].南京日報,2009-11-16.
[9]樊寶洪,羅飛,王永明.江蘇河蟹產業發展戰略研究[J].中國漁業經濟,2005(6):56.
[10]農業部漁業局.中國漁業年鑒[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4—2010.
[11]陳兵,袁開建,徐長江.江蘇興化河蟹養殖規模居全國首位[N].農民日報,2008-09-12.
[12]沈豹,顧愛軍.江蘇河蟹產業化發展對策 [J].中國漁業經濟,2004(6):49.
[13]李思發.河蟹產業發展的種質問題和對策 [J].科學養魚,2006(6):1.
[14]胡婧.立標準 樹品牌 興蟹業——記中國漁業協會河蟹分會[EB/OL].[2009-07-02].http://www.farmer.com.cn/wlb/yyb/yy3/200906240179.htm.
[15]李穎.江蘇河蟹技術進入科技部項目庫 [N].中國漁業報,2010-11-16.
[16]張木松,李雷.灌南:我縣獲得河蟹生態技術與應用推廣省級補助100萬元[EB/OL].[2010-08-30].http://www.lyg.gov.cn/art/2010/8/30/art_41_409682.html.
[17]江都市水產管理站.江蘇江都市小紀鎮河蟹養殖培訓班場面火爆[EB/OL].[2010-09-13].http://www.bbwfish.com/article.asp?artid=100011.
[18]楊維龍,張關海.河蟹生產現狀與可持續發展的思考[J].淡水漁業,2005,35(2):62-64.
[19]楊企鵬.上海崇明島的河蟹養殖已成為中國優勢產業[EB/OL].[2004-04-27].http://www.aquainfo.cn/news/2009/1/5/2009159165758746.shtml.
[20]薛慧卿,邱澄.上海崇明老毛蟹、老白酒獲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N].新民晚報,2007-10-23.
[21]紫佳,羊茜.從價格與市場分析河蟹養殖業的前景[J].北京水產,2001(3):12-13.
[22]劉鳳仙.基于SWOT分析的河南省農業標準化模式創新研究[J].山西農業科學,2010,38(10):65-69.
[23]黃一民,楊德利.我國鲆鰈魚類養殖產業化發展研究[J].山西農業科學,2009,37(11):58-61.
[24]彭友岐,沈德華,徐獻民.從河蟹產業源頭淺談推動江蘇河蟹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對策思考 [J].現代漁業信息,2009,24(2):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