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君,馬惠英
(山西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山西 太原 030032)
科技成果能否轉化為現實生產力,能否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原動力,關鍵在于轉化和推廣,而轉化和推廣的力度和速度直接關系到科技進步和經濟的發展。我國現代農業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科技成就日新月異,各領域成果層出不窮。近年來,我國農業科技方面的成果在世界上一直處于領先地位,先進性也走在同行業前列,但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乏力,沒有真正把科技成果應用到生產中、真正發揮出科技的威力。所以說,科技成果若不加以推廣應用,不最大限度地發揮生產力的作用,研究開發也就失去了現實意義。
本文從目前農業技術難以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現狀出發,分析存在的原因,并提出了解決辦法以及加強農業技術推廣需要采取的措施。
技術推廣是一項扎根農村、常抓不懈的服務性工作[1],必須要求科技人員深入推廣第一線,依靠示范種植、技術服務、現場指導、發放宣傳資料和結合影像資料等多種形式,讓農民明確農業技術在農業生產當中的重要性、從思想上接受科技人員給他們提供的服務;通過長期細致周到的工作,潛移默化地對農民產生巨大的作用,特別是通過科技人員的耐心工作,使農業收入取得明顯成效,這種利益驅動會促使農民變被動為主動,有利于推廣工作的普及開展和輻射聯動效應。這種良性互動能夠極大地加快農業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推動農技推廣進入發展的快車道。過去,農技推廣遲緩,工作沒有取得明顯成效,根源就在于沒有讓農民從思想上認識到農業技術的巨大威力,農民接受起來比較困難(不配合甚至排斥),所以說,搞好農技推廣工作,關鍵是做好宣傳教育、做好思想動員工作,這項工作是否到位是農技推廣工作是否能做好的前提和基礎,也是推廣工作是否有生命力的關鍵所在。
農技推廣的對象是農民,農技推廣的載體也是農民,農民在農業技術推廣中扮演著主要角色,起著關鍵性的作用,直接決定農技推廣的成效。為了有條不紊推進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深入開展,必須想方設法提高農民素質,通過講座、定期培訓、現場觀摩等多種途徑向農民傳授農業技術和農業知識,多渠道讓農民接觸農業科技,豐富其知識,開闊其眼界,讓他們以現代新型農民的視野來經營管理農業,以農場主的角色發展現代農業。農民素質提高了,技術推廣工作進行起來就沒有障礙,限制農技推廣的這一瓶頸問題就會迎刃而解。過去,只是為了推廣而推廣,沒有考慮農民的接受能力和現實存在的問題,因而推廣效果不理想。
農業技術推廣是一項綜合性工作,推廣人員必須具有豐富的知識結構,不僅要有農村工作的經驗,還要有很好的溝通能力和靈活的處事方式。現代推廣工作對農業技術推廣人員提出很高的要求,過去那種“一張嘴,兩條腿”的推廣形式已經不適應現代農技推廣發展的新形勢,且嚴重阻礙推廣工作的開展和整體推進,必須與時俱進,根據新時期出現的新情況作出調整和改進。為確保推廣工作的質量和進度,根據推廣工作的性質、范圍和要求,建立一支專業推廣隊伍,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把推廣工作做到實處,讓農民真正分享到科技發展帶來的好處,推廣工作就能得到他們的支持和配合,工作就能順利開展,而且效果顯著。這樣推廣任務就不僅僅是推廣人員單方面的事情,而是推廣人員與農民共同的事業,把原來農民的被動性變為積極性、主動性甚至是能動性,推廣工作一定會取得滿意效果。所以說推廣人員必須要具有很全面的專業知識和業務素質,這樣的一支隊伍是推廣工作有序開展的重要保障,是進行好推廣工作的關鍵。
要使科技成果迅速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就必須下大力氣創造一個良好的政策支持環境。事實證明,好的政策可以調動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為了穩定推廣隊伍,促進推廣工作深入有效地開展,必須為推廣技術人員提供政策保障,確保他們在技術職稱評聘晉升、勞動報酬等方面不受損失,讓他們安心工作,沒有后顧之憂。可以出臺新的成績評定辦法,讓推廣人員覺得干推廣工作仍然可以出成果,實現自身價值,盡量排除不利于推廣工作開展的干擾因素,應該為主動從事推廣工作的人員提供優惠政策,給他們的工作提供方便,讓其真正喜歡這項工作,并全身心投入推廣事業,這樣農技推廣工作才能健康發展。過去推廣工作半途而廢,沒有發展壯大,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推廣人員政策待遇得不到保障,科技人員考慮自身利益,紛紛退出推廣領域,致使推廣工作不能繼續開展,科技成果不能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科學研究需要資金支持,技術推廣同樣也需要經費保障。據有關資料介紹,發達國家科研與推廣經費的比例是1∶10,而我國一直存在重科研輕推廣的做法。過去認為,科研成果一旦走出實驗室就自然得到推廣,沒有專業推廣人員,也沒有推廣經費,從上到下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結果導致科研成果長期得不到推廣應用,至少沒有最大限度得到推廣,造成資源浪費,科研成果沒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目前,這一問題已經引起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并加大了經費投入力度,同時出臺一系列新措施,如專門為推廣成果立項,督促檢查推廣工作按步驟開展,跟蹤報道推廣進展情況,實地考察走訪群眾,確保推廣經費用到位,工作有成效等。
經濟是基礎,科技是動力,法律是保障,運用法律推動科技進步,實現經濟騰飛,已成為不可缺少的重要杠桿[4]。為此,必須注意,第一,面對市場經濟條件下科技發展的需要,應及時廢止或修改一些過時和落后的科技法律規范;第二,抓緊落實完善一些條件已成熟、現實又急需的農技推廣法律、法規;第三,在保障全國法制統一的前提下,貫徹以中央立法為主、地方立法為輔的原則,充分發揮地方科技立法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第四,加強科技法律法規的宣傳普及和執法檢查工作。有了法律的保駕護航,科研推廣工作進行起來才會更順利、更有效。
科技推廣工作非常重要,一流的科研成果沒有配套的推廣作保障,就得不到有效利用,科技成果也發揮不出應有的作用[5];即使科研推廣工作做到位,推廣受體沒有很好的接受能力;或者其他方面基本具備,缺乏經費支持和制度保障,甚至沒有激勵機制,推廣工作也難以為繼。所以,推廣工作是一個系統工程,只有把各個方面統籌處理好才能把推廣工作完成好[6]。
[1]蔡麗珍,張婷.山區農作物推廣中存在的問題[J].山西農業科學,2010,38(10):98-99.
[2]殷立平,張文靜,王玉玲,等.基層農業科技推廣培訓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0(2):388-389.
[3]莫瓊才,賴志強.農業技術推廣與生態農業關系的思考[J].安徽農業科學,2006,34(2):382,385.
[4]侯智惠.內蒙古農民增收難的分析與對策[J].內蒙古農業科技,2004(增刊):91-92.
[5]劉二亮.淺談我國設施園藝發展現狀及前景[J].內蒙古農業科技,2011(1):13-15.
[6]郝玉蓮.進一步發展壯大烏蘭察布市蔬菜產業的探討[J].內蒙古農業科技,2011(1):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