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曉飛 李明霞(蘇州工業園區職業技術學院 江蘇 蘇州 215000)
大學生職業生涯設計若干問題分析
錢曉飛 李明霞
(蘇州工業園區職業技術學院 江蘇 蘇州 215000)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越來越受到用人單位、學校及學生的重視。針對大學生在進行職業生涯設計過程中出現的目標定位過高導致落差,無恒心堅持、搖擺不定,容易受到群體效應影響等問題,蘇州工業園區職業技術學院的做法是:采用“看板管理”方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捕捉信息的能力;以班級為單位成立職業生涯設計小組,開展“關注就業,關注職業生涯發展”主題活動;針對學生薄弱環節,開設相關培訓課程,幫助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設計。
大學生;職業生涯設計;職業生涯規劃
如今,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對企業、學校及大學生而言都已不再是陌生的話題,尤其是在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下,大學生越早進行職業生涯規劃,了解自己、了解企業、了解就業市場,培養積極主動的精神,養成良好的心態,越能獲得用人單位的青睞。學校如果能有意識地引導和幫助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設計,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必將大大增強大學生的就業適應力和競爭力。筆者擬結合多年來的學生管理工作經驗,從三個方面探討大學生職業生涯設計方面的問題。
在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下,國內外的經濟受到沖擊,很多外向型企業紛紛倒閉或宣告破產。如蘇州市就有全球著名的存儲芯片廠商奇夢達(Qimonda)公司宣布破產;全球第三大閃存芯片供應商——飛索公司(Spansion)在美國申請破產保護,其在蘇州的工廠員工現在正在尋找新的出路。這些企業都曾是錄用應屆畢業生和實習生的用工大戶。蘇州工業園區職業技術學院就業辦公室2008年12月曾對蘇州地區近70家企業進行了調研,結果顯示,約有60%的制造企業表示2009年不考慮招收新的實習生或應屆畢業生。2009年,全國有應屆大學畢業生610萬,加上2007~2008年未就業的250萬人,估計2009年的大學生就業人數將達到860萬人。在如此嚴峻的經濟形勢和就業形勢下,未來二三年內大學生就業將顯得更為困難,面臨的失業風險和挑戰會更多。從企業的角度出發,制造企業在面臨沖擊、抱團取暖的同時,將更加重視核心人才,更希望每個員工都具備主動的心態,主動關心企業和工作,有能與企業共同發展的長遠理念,而不僅僅是做好眼前事,埋頭拉好眼前車。與此同時,因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蘇州區域經濟也在悄然進行迅速轉型和更新,服務業尤其是服務外包業相對興起,政府將大力度支持自主研發、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如蘇州國際科技園、創意產業園、生物納米科技園等不斷發展和壯大。這些企業將更加重視人才的職業生涯發展,并將做好員工的職業生涯設計作為企業留人的重要手段。
筆者一直從事高職院校學生的就業管理工作,從這幾年的學生工作經歷及與眾多企業的接觸反饋來看,很多大學生缺乏明確的就業意識和就業態度,不知道自己到底該做什么工作,適合做什么工作,事先也不積極主動地了解相關行業和職位的信息,到了企業后不知道該如何與主管和同事進行溝通。還有一部分學生則表現得過于浮躁,急功近利,不愿意從基層做起。歸根到底,他們缺乏的不是技能,而是職業人的心態,缺的是職業生涯設計和管理,而這恰恰是目前企業最需要的。如果大學生能從大學一年級起就有意識地了解勞動力市場,了解企業,具備主動意識和危機意識,思考就業問題,逐步籌劃自己未來3~5年的發展,就能很好地解決就業問題。這就要求大學生必須提早做好職業生涯設計,提早了解社會,提早確定職業發展的方向和目標,少走彎路。
蘇州工業園區職業技術學院是一所新型高職院校,主要借鑒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的辦學理念。在我國現行的高考和教育體制下,經過高考的層層篩選,高職院校的學生相對本科院校學生而言,整體表現在自我管理能力、主動意識及學習精神方面有所欠缺。另外,現在的大學生都是上世紀90年代后出生的,獨生子女眾多,突出的問題是缺乏責任感、不關注細節、抗壓能力較差、團隊意識淡薄。高職院校學生在思維上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缺乏問題意識。根據學生的這些特點,我院在指導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設計過程中采取了以下做法。
采用“看板管理”方式,使學生從入學開始即明確大學學習計劃,培養自主學習和捕捉信息的能力 “看板管理”是豐田生產模式中的重要概念,是指為了實現準時生產方式(JIT)而控制現場生產流程的一種管理工具。為了更好地使我院學生盡快融入大學生活,減少磨合時間,學生管理部門聯合教學及培訓工作部門,將我院學生三年主要的學習及活動安排、各專業對應的職業資格證書種類及考核方式、將來可勝任的崗位編成表格,仿照企業常用的“看板管理”方式,擺放在學院的每一個醒目位置上,提醒學生從入學開始便關注自身三年內學業和生活的安排,關注自身將來的發展。在以前的學生管理過程中,過于強調教師的服務意識,而忽視了學生自主學習和信息捕捉能力的培養,學生過于依賴班主任的管理,有了“看板管理”,學生便可以主動地從班級信息欄、公告欄、電子屏、網絡等不同渠道獲取他們想要獲取的信息。
以班級為單位,成立職業生涯設計小組,每班設立就業委員,開展“關注就業,關注職業生涯發展”主題活動 從新生入學教育開始,我們便利用學院獨特的“親商”理念優勢,將企業及社會成功人士邀請到課堂或學院管理論壇,讓他們向學生講解為什么大學生需要進行職業生涯規劃,介紹進行職業生涯設計的經驗。在新生進行班級干部競選的時候,我們增設了就業委員的崗位,負責班級與就業相關的主題活動的組織、策劃、宣傳,使學生從一開始便有了就業的概念。同時,班主任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分組,每4~6名學生為一團隊,成立職業生涯設計小組,并以小組為單位開展“關注就業,關注職業生涯發展”系列主題活動。
1.一年級開展“了解就業市場,人才市場行”及專業調研活動,讓學生了解專業,了解就業市場。利用學院獨特的區位優勢,讓一年級的學生在課余時間自備簡歷,分組進入人才市場,完成“觀察參會企業、關注應征人員、嘗試推銷自我”三個任務,回到學校后由小組共同完成此次活動的報告,并由組長在主題班會上做主題分享;同時,引導職業生涯小組自行設計專業調研問卷,通過網絡平臺、行業展覽會、博覽會、走訪參觀企業、人才市場招聘會、項目周等方式進行專業調研,讓學生在專業教師的指導下了解和熟悉周邊企業,了解企業對專業的要求,了解行業的發展,培養學生對專業的興趣,發展綜合素質,初步確定職業發展的方向和目標。
2.在日常教學中,引進企業需求的管理課程,將職業生涯規劃作為一門重要課程滲入其中,并引進針對高職院校的心理測試及職業能力判斷的職業測評軟件,使在校學生從一開始便可以接受心理、個性、能力方面的測評,并在職業指導師及專業教師的輔導下調適心理;采用企業培訓游戲的方式做自我SWOT分析,調整發展目標,SWOT是一種分析方法,用來確定企業本身的競爭優勢(Strength)、競爭劣勢(Weakness)、機會(Opportunity)及威脅(Threat),從而將公司的戰略與公司內部資源、外部環境有機結合;將學生培養目標定位為企業所需的高級“灰領”,培養學生積極進取的心態,在未來三到五年內,設計從基層崗位一步步踏實做起的發展之路,從而使學生從一年級開始便有可實現的目標、可操作的計劃、可承受的壓力,避免盲目和盲從。
3.從二年級開始,著重培養學生的職業人意識、職業人心態、職業人素質。通過學院論壇的平臺定期邀請不同行業的企業總經理、HR(人力資源)經理人、知名學者等來院做大型講座,同時在教室、大廳、宣傳欄等開放式場所張貼不同企業的標識、口號和宣言,在校園文化中默默融入企業文化,讓學生提前解讀不同企業的文化,提前思考“我認同什么樣的企業文化”、“我適合什么樣的企業文化”、“我認同的企業需要什么樣的職業人”等核心問題,同時將企業的“5S”管理內化成學生“5S”管理,“5S”即整理(Seirl)、整頓(Seiton)、清掃(Seiso)、清潔(Setketsu)、素質(Shitsuke)五個項目,“5S”管理起源于日本,通過規范現場、現物,營造一目了然的工作環境,培養員工良好的工作習慣,最終目的是提升人的品質,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通過“5S”管理,學生可以清楚地了解要做一個合格的職業人應該具備的意識、心態和職業素質,從而幫助學生有針對性地充實自我,以企業職業人的要求培養自己關注細節、關注整個職業生涯的發展意識,而不是僅僅著眼于當下。
4.加強畢業生跟蹤反饋調查,充分發揮校友資源,引導在校學生見賢思齊。為了讓在校學生更好地了解畢業生的職業發展之路,學院就業及學生管理部門建立了“校友資源庫”,一方面加強與校友的聯絡,及時跟蹤校友的發展,另一方面通過“優秀校友成長歷程報告會”、“校友與在校生聯誼活動”、“分專業校友座談會”等各種形式增加校友與在校學生交流的機會,讓在校生分享和學習校友的職業生涯發展經驗,學習校友優良的學風和學習習慣、方法,為自己的職業生涯設計打下基礎。
針對學生的薄弱環節,開始時間管理、報告寫作、有效溝通技巧、團隊精神、壓力管理等培訓課程,拓展學生的綜合素質,幫助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設計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將企業所需求的素質轉化成行動領域的培訓課程,以更好地幫助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設計。如很多專業課程大綱里除了專業核心課程教學的安排之外,還有拓展課程領域(時間管理、溝通技巧、壓力管理、創業培訓、團隊精神等)的輔助學習。在每學期項目中將拓展課程加以貫穿,如通過時間管理課程的學習,學生可以更好地設計和分配在學校學習和生活的時間,養成提前和守時的習慣;通過壓力管理的學習,使學生在發展過程中遇到問題或挫折時可以自我排解和化解;通過企業項目報告寫作的學習,可以使學生熟悉企業要求,盡快上手操作。通過這些領域的學習不僅可以拓展學生的綜合素質,而且可以縮短學生適應企業的時間,使學生能更加順利地進行職業生涯設計,管理自己的職業發展進程。
目標定位過高導致落差 蘇州工業園區職業技術學院每年都會定期進行畢業生跟蹤反饋調查,或實地走訪企業,與人事經理或生產經理座談等活動,通過以上方法收集企業對我院學生的評價和意見。在近三年的反饋信息中,筆者明顯感到企業對大學生心態的評價滿意度呈下降趨勢。很多企業的抱怨或投訴也集中在學生好高騖遠、浮躁、不愿意踏踏實實從基層做起等方面。除了家庭教育、社會觀念等因素的影響外,主要歸根于學生進入大學后沒有調適好心態,心理準備工作沒做好,在進行職業生涯設計時目標定位過高,不了解實際企業的需求,以至在求職或工作過程中產生巨大落差,于是通過離職、轉行、重新求學等多種方式期望能實現心中的目標,結果卻收效甚微。有些企業會因為應屆大學生或實習生的流失率高、不穩定而放棄校園招聘。筆者親身經歷過一個案例:同是一個班級學習物流專業的兩個學生,同時進入一家大型國有物流企業實習,一個學生在工作過程中合理調整自身發展目標,根據企業實際需求參加資格證書考試及業務學習,兩年后被企業提升為部門副經理,而另一個學生在實習崗位上干了3個月,認為這個崗位沒有發展的機會,選擇了“跳槽”,兩年中這個學生換了三四份工作,都沒有尋找到自己滿意的崗位,最后仍然只能在一家小型企業做報關操作員。這其實也是目前相當多一部分學生的通病:“核心崗位做不了,基礎崗位不愿做”。如果不及時調整自身發展目標,在整個職業發展過程中將會走很多彎路,這就是我們一直強調大學生,尤其是高職院校的學生更需要樹立從基層做起的理念的主要原因。
無恒心堅持,搖擺不定 做過學生管理工作的教師都有一個共同的體會,現在的大學生,尤其是“80后”大學生由于大都是獨生子女,條件比以前的學生更加優越,缺乏吃苦精神、恒心和毅力等方面的培養和鍛煉,導致相當一部分學生在進行職業生涯設計過程中,對自身選定的目標不能“定心”,或者只見口頭規劃,缺乏行動支持,在遭遇困難和阻礙時,又很容易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而選擇退卻。
受群體效應影響 筆者發現,同年齡段的學生之間極其容易相互比較,產生群體效應。筆者所在的學院旅游管理專業有一名學生因其出色表現被一五星級酒店提前錄用為經理助理,因企業急需,考慮到崗位競爭及將來的發展機會,學院特批這名學生提前去酒店報到。在獲悉她提前實習的消息后,她所在的班級在一個月內有6名學生相繼提交了提前實習申請,其他一部分學生也沒有心思在課堂上課,紛紛通過一些門路出去尋找實習單位。經筆者調查,其中大部分學生屬于“跟風”,并沒有認真考慮自身的定位和需要,也沒有對企業和崗位進行慎重的選擇。
綜上所述,大學生職業生涯設計至關重要,尤其在當前嚴峻的就業壓力及經濟形勢下,大學生應該提前行動起來,從入學開始就要規劃和設計自己的人生發展之路,提前了解自我,肯定自我,提升自我,定下心來,選擇好將來發展的方向、將來發展的區域及工作崗位的起點,實實在在地學習和掌握技能,堅持自己的目標,克服發展“瓶頸”,從基層一步步做起,逐步提升自己的就業適應力和競爭力。
[1]郭婧馳.對目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思考[J].法制與社會,2009,(5):262.
[2]劉亞.淺談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J].中國商界,2008,(12):186.
[3]張見.抓住入學教育良機 培植生涯規劃意識[J].江蘇教育,2009,(6):35-36.
G715
A
1672-5727(2011)03-0068-02
錢曉飛(1989—),男,江蘇蘇州人,蘇州工業園區職業技術學院工商管理系專科學生,分團委副書記。
李明霞(1979—),女,安徽桐城人,蘇州工業園區職業技術學院工商管理系講師,高級職業指導師,研究方向為人力資源管理、學生就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