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彤宇(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后勤管理處 天津 300222)
對高校周轉房管理的幾點思考
陳彤宇
(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后勤管理處 天津 300222)
目前,高校普遍存在因住房問題無法妥善解決而造成優秀人才流失的現象,周轉房作為過渡性住房解決方案被各高校廣泛采納。高校周轉房的存在,不僅有必要性,也有可行性。周轉房緩解了新引進人員的購房資金壓力,使這部分教師在短時期內有房可住,這是穩定高校教師隊伍的有力保障。
高校;周轉房;管理
高校擔負著為國家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培養各類專門人才的重任。保障教職工的基本生活條件,改善他們的居住環境,不僅關系到高校教職工隊伍的穩定和學校各項事業的發展,也關系到社會的穩定與發展。有研究表明,高校吸引人才的主要因素表現在四個方面:事業發展、住房安置、配偶就業、子女上學。在當前商品房價格居高不下的情況下,住房安置已成為非常突出的問題。目前,我國高校普遍存在因住房問題無法妥善解決造成優秀人才流失的現象。由此可見,高校的住房保障工作對提高學校競爭力的作用不可忽視。
現代社會人才流動日益頻繁,高校需要不斷地吸引國內外優秀人才充實師資隊伍。1998年國家取消福利分房、實行住房貨幣化分配后,新教師在購買住房方面面臨著許多現實困難。為此,周轉房作為這部分員工的過渡性住房解決方案被各高校廣泛采納。
隨著國家實行高校擴招政策,高校規模迅速擴大,隨之而來的是各高校引進了大量高學歷、高職稱人員充實師資隊伍。然而,由于新引進人員沒能趕上福利分房的“末班車”,貨幣化補貼沒有落實或落實時已經錯過了購房的好時機,高校無房人員逐年增加。
由于住房補貼政策制定得過早,并且沒有隨著市場的變化而變化,過低的補貼根本不能應對房地產市場的價格上漲。以天津市為例,1999年制定的職工住房補貼標準為每平方米804元,而2010 年1月天津市市內六區新商品房均價為每平米12650元,二手房均價每平方米8850元。商品房價格連年上漲,已超過一般職工的購買能力。雖然近年來政府不斷加大宏觀調控力度,但受到房地產升值預期的影響,房價在短期內難以下降。其結果是教師難以利用政府住房補貼購房來滿足住房要求。
新增教師中大部分是剛畢業的青年碩士、博士,絕大多數來自高校所在城市以外地區,收入也普遍不高,加上沒有什么經濟積累,住房公積金和補貼基數也較低,在目前房價和收入水平相差較大情況下,要購買商品房顯然不現實。
高校引進人員雖然都經過面試、試講等環節,但畢竟需要一個適應工作崗位的過程,要求引進人才剛到一個新城市就購買商品房也是不客觀的。因此,由學校為引進人才安排各種形式的周轉房,待其工作一段時間,適應工作崗位并具備購房能力時再購買商品房,才是現實可行的做法。
自從住房實行貨幣化分配后,高校停止了實物分房,但大部分高校在歷次住房分配中都剩余了部分房源。為了盤活這部分資產,可以用這些余房作為新引進教師和青年教工的短期周轉房。這樣,既能解決引進人才的無房之憂,也能使高校的固定資產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
由于高校擴容,大部分高校已由城市中心區遷至城市邊緣,高校的土地面積同時也大幅增加。為保證師生生活便利,高校在新校區均建立了生活服務區,如能在生活服務區建設專用的教師周轉房,不僅能解決學校新教師的居住問題,也能使高校閑置土地得以合理利用,優化高校資源。
高校周轉房是國家停止住房實物分配、實行住房貨幣化分配階段高校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在實踐中的探索,是高校公有住房在用房制度上的改革創新。高校周轉房的分配和使用帶有一定的過渡性質,教職工最終要靠自身能力來改善和解決住房問題。在高校周轉房管理實際工作中,應貫徹以下原則。
高校周轉房管理的一般做法:提供房源、學校分配、房租自擔、房源回收。就是說,學校為引進人才提供可供周轉的住房,由學校住房管理部門按照學校的有關規定和制度將周轉房分配給新引進教工,住房的租金由教工本人負擔,在周轉期滿后,再由住房管理部門將住房收回,這樣就完成了住房的一個周轉周期。
為做到周轉房資源的再利用,一定要明確周轉房的性質是校產房,產權屬于學校所有,專房專用,只租不售。并且周轉房在意義上不同于以往分配給教工的校內住房,教工個人沒有長期使用權。
為提高周轉房的利用率,對周轉房的租期要加以限制,租住期一般不宜超過5年,同時要按年度簽訂周轉房的租賃協議,建立規范的合同文本,明確使用者的權利義務,便于學校采取必要的措施收回逾期使用的住房。此外,周轉房的周轉期要本著“宜短不宜長”的原則,避免出現個別教師長期占住周轉房的情況,盡可能保證周轉房的流動性。
周轉房采用有償使用的方式,房租按照使用年限逐步提高,使周轉房的租金從公產房租金向市場租金過渡,促使周轉房使用人能在3~5年內主動退房,走向社會去購買商品房或租賃住房,加快周轉房的流動。對于按期或提前退回周轉房的人員,可以租金返還等方式給予鼓勵;對于延期退房人員,延長期間應按市場價格收取房租。
學校為提高辦學質量而引進高水平人才,理應在生活上為他們做好服務,免除他們的后顧之憂。但部分引進人員認為進入學校就要解決住房問題,學校安排的宿舍就應該是福利性的住房,應該免費使用或收取象征性的租金,這種觀點顯然不符合當前市場經濟發展規律。為引進人員做好服務,并不等同于無限度地將學校的公產住房長期免費提供出去,而是要將高校有限的房源最合理地利用起來。對于特別優秀或確有困難的引進人員,可以采取提高工資待遇或給予一定的住房補貼等獎勵方式來體現政策上的照顧。
為了避免在周轉房的使用期限、租金等方面產生異議,應與引進人員簽訂周轉房使用協議,協議中一定要明確住房的周轉房性質,明確周轉房的使用時間及有關房租的規定,避免周轉房在使用中產生實際上的“終身制”和“使用者所有制”,從源頭上實現具有法律約束的周轉協議。
目前各高校普遍存在周轉房承租人轉租現象,“100元繳房租、1000元收房租”的情況大量存在。為此,應在協議中嚴格注明周轉房不得轉租,并將租住范圍控制在引進人才及其配偶和其未成年子女,除此之外的人員使用住房均視為轉租。對轉租、轉讓住房的,學校有權解除租住合同,隨時收回住房。
制定周轉房的租金和補貼標準,要根據高校教師的實際收入情況和承受能力,并結合本地區出租房屋租金等綜合因素來予以考慮。在周轉期內,租金要逐年提高,最終將校內周轉房租金提高到與周邊市場租金相當的水平,并在今后根據市場的波動定期進行調整,以改變校內外租房差距較大的狀況,從根源上消除轉租現象。如果租金過高,則會增加教師的負擔,不利于教師隊伍的穩定;而租金過低,又有背周轉房的初衷。因此,租金標準要在多方調研和征求意見的基礎上制定。在制定政策和措施時,要落實以人為本的管理模式,實行人性化管理。
綜上所述,建立周轉房制度的出發點是緩解新引進人員的購房資金壓力,通過提供周轉房增加職工住房資金的積累,使這部分教師在短時期內有房可住、有家可居,這也是穩定高校教師隊伍,使教師全身心投入教學和科研的有力保障。因此,在建立周轉房制度上必須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的方針,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充分發揮周轉房的功能。教師是高等學校的骨干,也是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基石,為教師做好服務,徹底解決教師在住房上的困難,是高校穩定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相信在進一步推動住房貨幣化改革的進程中,各高校會根據自己的特點,積極探索符合市場規律、教育規律的更加完善的周轉房管理制度,而這也是保證高校可持續穩定發展的重要保障。
[1]沈曉春,馮艷飛.高校后勤管理學[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
[2]薛灘,劉拴虎.對高校后勤社會化的再理解[J].長春工業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4,(1).
[3]杜希民,陳勇,郭學武,趙成生.大學后勤社會化改革的理論思考[J].西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24(3).
[4]閔永新.對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的再認識[J].中國高等教育,2007,(8).
G718
A
1672-5727(2011)03-0131-02
陳彤宇(1971—),男,內蒙古赤峰人,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后勤管理處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為后勤管理。
*本文系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教研課題《高職文秘專業校企合作研究與實踐》(課題編號:JY-081106)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