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長春,徐 偉,陳 娟
南京市六合區人民醫院普外科,江蘇南京 211500
甲狀腺手術最為常見的并發癥中,喉返神經損傷是較為嚴重的。在國內報道中,喉返神經損傷由手術所引起的比例最高達到13.3%。因此,采取必要的喉返神經保護措施,是甲狀腺手術中的重要研究課題。本文對我院2007年4月~2009年4月收治的60例甲狀腺手術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選取2007年4月~2009年4月在我院進行甲狀腺手術治療的患者60例,其中,男26例,女34例;年齡16~69歲,平均(42.6±4.3)歲。其中,甲狀腺腺瘤及腺瘤囊性變10例,結節性甲狀腺腫32例,甲狀腺腺瘤與結節性甲狀腺腫并存7例,甲狀腺癌11例(乳頭狀甲狀腺癌7例,濾泡甲狀腺癌2例,未分化甲狀腺癌2例)?;颊卟〕?5 d~18年,平均病程為16個月。手術治療初次52例,再次8例?;颊呔驮\均為甲狀腺腫瘤,經B超、CT或同位素掃描確診甲狀腺的占位性病變。已排除囊內甲狀腺部分切除和甲狀腺腫塊摘除的病例。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0例。兩組在性別、年齡、腫瘤分型、病程、手術方法和類型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均采用全麻的手術麻醉方法。術中墊高患者肩部,后仰頭部,取頸部為中位。胸骨切跡上方2.5 cm處,沿頸前皮紋以弧形切開患者皮膚、皮下組織和頸闊肌,將頸白線切開。甲狀腺全貌顯露于甲狀腺的真假包膜間。上極貼近腺體離斷處,將甲狀腺上動靜脈結扎,將懸韌帶結扎,中部將甲狀腺中靜脈離斷結扎,下極于主干部位將甲狀腺下動靜脈離斷結扎。觀察組患者輕輕地將腺體拉向對側之后,將喉返神經解剖顯露出,并給予相應的保護措施,然后進行相應的甲狀腺切除術[1]。對照組患者直接進行甲狀腺切除術。
以術后患者出現聲音嘶啞且經喉鏡檢查認定聲帶麻痹或運動受限為標準,根據聲音嘶啞恢復時間2周為界分為長期性損傷和暫時性損傷,排除術前喉返神經已經受損的病例。
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
觀察組患者中有1例發生單側喉返神經損傷,為暫時性損傷,術中喉返神經損傷率為3.33%;對照組暫時性損傷3例,長期性損傷2例,術中喉返神經損傷率為16.67%。兩組相比,喉返神經損傷發生率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永久性或暫時性喉返神經(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RLN)損傷是甲狀腺和甲狀旁腺手術中最為嚴重的并發癥之一,引起喉返神經損傷的常見原因為分離、切斷、牽拉、鉗夾、吸引器吸引或者電刀灼燒,輕者可引起術后聲音嘶啞、發音障礙,嚴重者會導致呼吸困難,甚至威脅生命[2]。因此,避免喉返神經損傷是甲狀腺和甲狀旁腺外科手術中的關鍵問題之一。有關甲狀腺手術中喉返神經損傷的發生率報道不一,國外文獻報道的永久性喉返神經損傷的發生率為0.5%~5.0%,國內報道的發生率為0.3%~9.4%[3]。喉返神經的損傷主要與手術者的經驗、局部解剖的熟悉程度和操作技術等因素有關,因喉返神經的解剖變異常發生在右側,故右側喉返神經的損傷多于左側,熟悉相關的一些預防性處理措施可以減少喉返神經損傷的發生[4-5]。
本組60例患者的手術治療中,甲狀腺腫瘤較小且為良性,手術僅單純剜除腫瘤或切除部分甲狀腺即可。由于手術操作范圍為甲狀腺的包膜內部,因此較難損傷喉返神經,在術中可將顯露喉返神經的常規操作剔除,能夠將手術時間有效縮短,減少術中出血量。當甲狀腺腫瘤巨大且良性較多,由于推移或壓迫所導致的喉返神經解剖位置發生異常變化,在手術操作中極易造成喉返神經損傷,應采取常規顯露喉返神經的操作。針對病灶周圍的解剖層次發生破壞、瘢痕收縮或組織粘連的情況需再次手術,在術中必須采用顯露喉返神經的常規操作。
[1]杜忠良.甲狀腺手術中喉返神經的解剖特點觀察及作用研究[J].中國當代醫藥,2010,17(22):9-11.
[2]郭東來.甲狀腺手術中喉返神經顯露217例[J].中外醫療,2010,29(21):176-176.
[3]洪志剛.5726例甲狀腺手術中預防和處理喉返神經損傷的體會[J].海南醫學,2010,21(13):74-75.
[4]趙偉軍,吳慧潮,章水林,等.解剖喉返神經的甲狀腺腺葉加峽部切除術140例[J].實用醫學雜志,2005,21(24):2762-2763.
[5]Jam SJ,Jam SA,Graca M,et al.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 injury following thyroid surgery[J].Pzegl Lek,2004,61(1):13-l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