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岫芳
對高職高專多媒體網絡教學作用的全面認識
□何岫芳
高職高專教學中,多媒體網絡教學依靠先進技術能發揮自身獨特優勢,并產生了特殊教學效果: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與熱情;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能改善教學軟硬環境,拓展教學時空,營造教學氛圍;能突破時空界限進行無限溝通。但它也有明顯劣勢,即抽象思維培養不足;師生互動少,情感流失問題存在等等,應予糾偏。故對這種教學作用定位于兩點:它是合潮流趨勢的現代教學手段;它不是“全能”工具而是教學輔助手段。因此教學中應注意做好問題處理。
多媒體網絡教學;優勢;效果;劣勢;定位
隨著多媒體網絡技術在大學教學中的應用日益廣泛深入,它為高職高專教學提供了豐富資源,為提高高職高專的教學質量推進教學改革提供了重要便捷工具。它引起了教學方式、學習方式的變革,是現代教學的重要手段與典型標志。
鑒于有關高職多媒體網絡教學作用的文章論述往往只涉及到某個具體方面、或簡要概括、分散零星的論述片段、與其他教法的粗淺比較、心得體會等,沒能對之形成全面完整統一的認識,那么在高職高專教學實踐中有可能發生認識上的偏差而影響教學。作者擬從多媒體網絡技術在教學中的功能、其教學優劣勢與效果的表現、其作用的定位與教學注意事項等三大塊來對這種教學的綜合作用展開論述。
(一)顯示功能。上課時能節約板書時間而實現快速顯示功能,教學時間利用率高。
(二)演示功能。這種技術可將字、聲、圖、像等靜態信息轉變為動態內容,有了屏幕展現的畫面感、連續性,能化抽象乏味為具體可感,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記憶。
(三)提供網上交流平臺。教師可利用網站、論壇、QQ聊天等交流平臺布置教學任務與目標,學生可在上面發表思想觀點,可討論、交流、談心得,有疑問請老師幫忙解答。這就是網上交流的便利。此外,多媒體網絡技術還可提供開放的資源環境與探究發現學習的工具。實現資源共享,學生可收集材料去探究、思考、發現新問題,最終找到所求答案。
多媒體網絡技術能對教學發揮重大作用,首先是基于它是一種高新技術,有強大的技術功能,能部分地代替人力,是高效便捷的工具。
這種教學模式依靠先進技術形成為一種現代教學模式,它與傳統教學相比具有自身的獨特優勢,并產生特殊教學效果。但它也有劣勢與不足,應正確對待。
1.生動直觀性。多媒體課件把字、音、圖、形、像等信息有機組合并再現出來,有圖文并茂、余音繞梁之效,使學生多種感官并用,創設有趣的教學環境,化靜態為動態,化無聲為有聲,化抽象為具體,將各類學習資源充分展示,降低認識難度,提高信息傳播效率,具有優秀視聽效果。直觀、生動、具體是其教學特點。
2.信息量大。傳統教學中,板書費時費力,抽象難懂的內容靠單一口授,表現力蒼白,學生理解較緩慢,課堂時間的一部分則在靜態無形中消磨掉了,課堂傳遞的信息就受限。而多媒體課堂展示的有文字、圖片、視頻、動畫等信息,還有網上查找、網絡鏈接、教學資源庫中提取的材料,形勢與內容都是多種多樣,這些都是教師課前已安排好的,可節約課堂時間,相應地教學容量就大為增加。信息量大—這是一般講授課所無法比擬的優勢。
3.高效便捷。實行多媒體教學能部分地代替人力,減少勞動消耗,省時省力,節約課堂時間,它又能快速展示演示,就使教學進度大大加快,有事半功倍之效。教學實踐表明,使用多媒體教學的進度是傳統講授法的1.5倍,充分表現出其教學的高效快捷性。
4.先進性。多媒體網絡教學依賴的是計算機信息技術,使用手段先進,加工處理信息的途徑多樣化,如ppt、fiash、QQ、E-mail、網站等,依此快速傳達信息,這種方式是構成現代化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技術的先進性運用于教學必然帶來教學理念與模式的先進性。
5.重復再現。多媒體網絡教學經過精心設計后,可以重復多次使用。依靠信息技術可實現“知識”資源的循環使用,知識資源具再生性、可復制性特點。因而可以節約人力物力成本,實現資源共享。
實行這種教學后,其教學效果明顯優于普通講授式。傳統講授法往往采取“滿堂灌”、“一言堂”,學生“被動聽課”—“填鴨式”教學,表現手法是單一的“口授式”,講授抽象難懂的內容無法直觀具體表現,教學枯燥乏味,學生聽課興趣持續不長。而充分發揮多媒體網絡教學優勢,則可彌補傳統教學缺點,收到良好教學效果。
1.教學具趣味性、感染力,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與熱情。多媒體教學內容展現時生動直觀,圖文并茂、表現形式活潑多樣,注意突出形象思維和感性思維,能吸引學生興趣、注意力,并有一定持久性,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記憶,固化知識在頭腦中的印象。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多媒體教學能夠較強烈地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增強學生好奇心、求知欲,能大幅提高教學質量與教學效果。
2.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網絡技術為學生學習提供無限機會。學生可在網上自主查閱資料,做題、寫小論文、做課件、交流討論,獨立自覺地獲取所需知識,并能鍛煉相關能力。學生按老師布置的論題、任務、去完成目標,自行探究、思考、發現問題,找到解決方案,學生從中得到個性培養與發展。這種教學模式中學生主動自覺參與,自主選擇學習材料,能有效克服傳統教學中學生被動驅使接受知識的局面,把過去的“推我學”“要我學”變成現在的“我需學”“我要學”的狀態,促使學生自我認知、內省,提高主動學習需求,形成主動學習態度,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發現學習、探究學習的能力。
3.改善教學軟硬環境,拓展教學時空,營造教學氛圍。多媒體網絡教學改變了傳統教學中只是教室、黑板、講臺的固定一處的靜態空間組成,使用了現代技術與網上資源,在教學中增添了新的硬件軟件,改變了教學空間構成與內容的含量,教學的隱性條件與顯性條件都變得現代化。這種教學強調開放性、交互性、資源海量,教學超越時空,教與學的效率大大提高。它正改變過去教學內容呈現方式,學生學習方式和知識獲取方式。而教學內容則突破了以課本為中心的局限,得到很大拓展,還可把開發的資源掛在網上實現共享與利用,為學生主動學習提供資源與空間,以全新的信息開闊學生視野,利于創設包括情景、協作、交流和意義等要素的理想學習環境,增強學生隨時隨地學習的意識與能力。因此,這種軟硬件環境已構成教學的組成部分,它拓展了教學時空,形成多元化教學環境,烘托教學背景,直接營造良好教學氛圍。
4.能突破時空界限進行無限溝通。信息時代呼喚一種無限溝通的學習環境來適應日益增長的知識需要,網絡教學適應了這一趨勢,形成多變互動的交互模式,它突破時空限制獲取所需信息。利用網絡教學、論壇、網上答疑、E-mail、博客、QQ聊天、BBS、Chat、在線交流、離線聯絡等現代手段形成網絡多變互動模式。它可以是師師間、生生間、師生間等多形式的互動,中間的媒介是計算機與網絡,即人—機—人模式。而一般教學是課后輔導答疑,但學生感到時間、地點安排不靈,問題解決不及時。而計算機可以用一種改變時間與空間的特殊形式,把師生緊密聯系起來,對上課不敢大膽發言的內向學生,提供了另一種發表見解的平臺與機會。網絡互動不受時間或其它因素的影響,可以隨意選擇交流時間、地點和形式,將需求的內容提取展示出來。學習者之間還可自由溝通,展開交互式學習討論,加快學習疑問解決速度(如果是離線聯絡,會有解決延時傾向)。總之,網絡多變互動能突破時空界限進行無限溝通,有利于實現教學的個性化。
1.抽象思維能力培養不足。多媒體教學的特點是生動直觀、圖文并茂,重視感性思維,有生動、具體、感性的表現形式。但事物是一體兩面,優點的反面即缺點,過多強調多種感官并用,會抑制學生抽象思維、邏輯思維的訓練[1]。多媒體教學翻頁較快,進度較快,加之容量大,容易分散學生注意力,學生對知識沒充分的時間去回味、消化理解,來不及整合吸收,沒多大空間去展示思維活動,削弱學生主觀能動性。尤其是培養學生發散思維、創造性思維的空間機會提供不足。雖然網絡教學能以討論交流、探究研究性學習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這與抽象思維有關聯,但學生探究學習主要靠自己摸索,對事物理解的系統性深度性不強,學習自控力弱,學習盲目乏計劃,不能循序漸進地學習,那么抽象思維訓練就十分有限。
針對其抽象思維訓練不足傾向,可通過發揮傳統教學的長處來加以彌補,如啟發、討論、研究、歸納演繹、重系統全面性等,傳統教學的優勢恰恰在于:能提供較充分的空間機會去訓練學生抽象思維邏輯思維能力。
2.多媒體網絡教學是人機互動,師生情感交流不足。高職教學已由傳統的“滿堂灌”變成如今多媒體網絡教學的部分“滿堂放”,過去填鴨式的“人灌”模式變成現在的“機灌”模式,過去教學的“紙上談兵”變成現在的“機上談兵”,多媒體網絡教學基本是人機交互,師生間互動較少。多媒體教學中,教師使用課件如同操作員、放映員,播放的內容與畫面如走馬燈式地,跳躍閃爍,學生邊看變記筆記,手忙腳亂,顧此失彼,跟不上翻頁速度,反而降低課堂效率,學生參與度不夠,本應具有創造性的教學活動降低成程序教學、信息傳輸的機械活動和多媒體功能的展覽,過分追求技術含量,“喧賓奪主”,分散注意,稀釋、沖淡了師生情感交流的成分。
計算機網絡設備本是聯系師生的橋梁、紐帶與中介,但不應成為妨礙師生交流的隔板與 “第三者”。而傳統教學師生間情感交流是以面面間直接交流來實現的。網絡教學中,總體上以無聲的文字交流為主;多媒體教學中,師生互動與視線對流較少,情感流失會更多。因此,只有從高職高專學生的心理出發,并發揮傳統教學的優勢,關注教學情感,才能超越網絡技術,設計人本主義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創造力[2]。
1.它是符合時代潮流的現代化教學模式,反映教學發展的必然趨勢。它是構成現代教學的必要組成部分,它以技術的先進性為教學提供服務與支撐,使現代教學呈現出“容量、速度、高度”的鮮明特色,即大容量輸入;能節時節力,快速高效展示;教學手段、水平、與質量達到歷史新高度,與傳統教學相比是一種全新的先進教學法。先進性、合潮流趨勢是對多媒體網絡教學最突出最本質特點的概括。
2.它不能完全取代傳統教學,其依賴的教學手段不是“全能”工具,而是教學的輔助工具與手段[3]。它只有在傳統教學基礎上才能更好發揮作用。當這種教學以課件展示表現時,它就從屬于講授式教學。計算機網絡技術作為一種技術不能單獨使用,作為現代教學手段在教學改革中起到的是“錦上添花”的精妙之筆。它需要與傳統教學整合使用才能發揮最佳效果。
1.不是所有的章節內容都需要(或適合)多媒體教學。使用課件教學應有內容上的針對性、選擇性,那些較抽象難懂、理解起來較深奧、講授時需較多語言解釋且效果不顯的地方,如相關原理、重難點、社會熱點焦點問題等,則更適合多媒體網絡教學。故應注意教學內容的精心設計與選擇。
2.應注意多媒體網絡教學使用的時間、頻率。這種教學模式無須貫穿每學期過程的始終;無須每次上課都使用;也無須在課堂中從頭至尾地播放。注意使用面與使用程度、頻率的合理分配,并可間插板書、提問,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加強情感教學,否則會降低教學效果。除這兩點以外,還有值得注意的問題:這種教學不是容量文字越大量越好,不是進度越快越好,不是圖片與動畫越多越好,都應切合教學實際精心設計,恰當適度合理編排為上,注意“度”的把握。
3.多媒體網絡教學應與其它多種教學法結合使用。世上不存在任何一種教學法是唯一最佳方法,各自都有其優缺點,只有多種教學法相融合才有最佳教學效果。如傳統教學法優勢、資源開發建設、教學實踐活動,其他諸如討論式、互問互答式、探究式、研究性教學、寫論文、搞比賽等方式。采用復合式、綜合手段改進教學方法,教學效果會更佳。
此外,需要加強教學資源建設,并建立共享機制,加強教師信息化教學的深度培訓,倡導廣泛、熟練、合理使用多媒體網絡教學,使之成為完成教學目標的絕妙“助力器”。
[1]牛林,蘇瑛.基礎化學課開展多媒體網絡教學的思考[J].科技咨詢導報,2007(27).
[2]宋洪峰,張勇.情感層面上的網絡實驗教學探究[J].科技咨詢導報,2007(27).
[3]曲九成.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長[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2).
何岫芳(1969-),女,湖北荊門人,法學碩士,荊楚理工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社會主義經濟和高校教育教學。
G712
A
1001-7518(2011)11-0032-02
責任編輯 時紅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