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永華 葉素丹(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 浙江 杭州310018)
高職《食品標準與法規》課程設計初探*
包永華 葉素丹
(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 浙江 杭州310018)
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設計是當前我國高職教育課程改革的方向。因此,應結合教學實際情況,對《食品標準與法規》課程進行基于工作過程的分析,從課程思路、教學目標、課程內容、教學方法的設計幾個方面對課程設計加以探討。
高職;食品標準與法規;課程設計;工作過程
學生職業能力培養是高職教育的主要任務,而課程教學又是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的關鍵。在“以職業能力分析為基礎,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課程建設理念指導下,《食品標準與法規》課程設計應以工作崗位為范疇,以工作任務為中心,精心設計教學內容,將知識與能力及素質要求加以融合,在使學生完成項目(學習情境)學習內容的過程中實現課程的教學目標。
課程設計的開發思路如圖1所示。首先,通過深入企業調研,進行職業崗位分析,確定典型工作任務,根據完成工作任務所需要的知識、能力、素質要求,開發確定課程教學內容。其次,分析對應的崗位工作任務、工作過程,確定課程教學內容,進行教學情境設計。再次,針對每個教學情境,按照“資訊(獲取信息)、決策(作出決定)、計劃(制定方案)、實施(進行操作)、檢查(審視過程)及評價(總結反饋)”六步法進行教學設計。
工作任務分析是基于工作過程的職業教育課程開發的基礎,其質量優劣會影響到課程內容對工作崗位能力要求的準確反映。經過對與《食品標準與法規》相關的崗位進行分析,得出與《食品標準與法規》相關的主要工作崗位及其工作任務,如表1所示。
課程教學目標 高職院校畢業生從事的崗位主要是食品安全與質量管理人員、產品標準和質量手冊編寫人員、質量體系內審人員、QS注冊與認證人員、食品標簽設計人員。雖然這些崗位的工作任務不盡相同,但是這些崗位所需要的專業知識和能力有很多相同之處。根據這些崗位的用人要求,通過該課程系統的學習后,學生應對《食品標準與法規》課程有一個全面、概括的認識,了解并掌握食品安全控制的關鍵技術,從而在相關食品企業懂得如何執行GMP、SSOP、ISO9000、ISO22000體系,懂得如何建立HACCP計劃,并能在食品企業實際生產中進行應用;學生必須具備從事食品企業質量管理的質量意識和基本技能,能編制相關產品的企業標準,能根據我國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設計食品標簽。
課程內容設計 課程教學模塊內容的設計是以職業活動為導向,對遴選的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和序化,以項目(學習情境)的實現為主線,以模塊教學為形式,將相關內容以工作過程為導向,按工作任務的難易遞進式開發項目,構建模塊化課程結構,使教、學、做有機結合,具體如表2所示。即將課程內容按模塊+項目(學習情境)+子項目(子學習情境)的結構模式設計,充分考慮高職教育對理論知識學習的需要,并融入職業資格證書對知識、技能的要求,突出對學生職業能力的訓練,給學生提供豐富的實踐機會,每一項目均以六步法(資訊、計劃、決策、實施、檢查、評估)進行教學實施,如表3所示。
教學方法設計 在教學中,選擇合適的工作任務進行教學活動,并不斷開拓學習情境所涉及的學習領域,充分利用和開發各種教學資源 (如在課堂教學情境中,教師充分利用學生生活經驗),尤其需要靈活采用多種教學形式(如充分聯系實際、密切關注最新動態、利用多媒體動畫、采用問題中心法、參觀式教學、課堂互動討論、知識競賽等),把企業的實際工作過程、職業活動的真實場景引入教學過程中,達到“學習就像工作”的教學效果。
課程評價 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設計需要一定的考核機制體現教學質量,并應能夠準確及時地評價教與學的效果。本課程考核采用過程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過程性評價主要涉及平時成績和實踐考核成績,強調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總結性評價則針對項目小組最終完成的工作任務。每個學生的最終成績由個人的過程性評價成績和小組總結性評價成績確定。
通過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教學實踐,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推動了教學過程的互動,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意識和配合意識。但在教學實施過程中也暴露了一些問題,如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引導、工作情境的營造和模擬等,因此,還需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加以探索和完善。
[1]姜大源.職業教育的教學組織論[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7,(31):1,6.
[2]孟繁興,牛雨.基于工作過程的《電子商務概論》課程開發研究[J].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1):64-66.
[3]袁江.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觀[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5,(4):1.
G712
A
1672-5727(2011)05-0035-02
包永華(1978—),男,碩士,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講師,主要從事食品營養與檢測的教學與科研。
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2009年教改項目《新形勢〈食品標準與法規〉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項目編號:JG09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