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尚禮
(南陽工業學校 河南 南陽 473035)
構建科學職業教育體制 破解中職教育發展瓶頸
呂尚禮
(南陽工業學校 河南 南陽 473035)
中職教育的現狀是招生難、生源素質差。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人們的觀念偏差、中職教學條件不能適應現代職業教育的要求、職業教育體制落后,其中根本原因是職業教育體制落后。要破解中職教育發展的瓶頸,就要打造一個由“中等職業學校——高職大專、本科——工程技術類研究生——工程博士”所構成的完整的職業教育鏈條,從而增強中職教育的吸引力。
職業教育體制;中職教育;發展瓶頸;職業教育鏈條
職業教育是我國現代化教育體系和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我國國民經濟轉型、產業結構調整、企業組織結構和產品結構優化、產業技術升級換代等提供了人才支撐。社會發展實踐和國際經驗都證明,經濟發展不僅需要培養高層次知識和技術方面的創新人才,更需要一大批具有創新精神的技能型高素質勞動者。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一個國家勞動力的職業素質,而勞動力的素質水平又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國民經濟生產和服務的總體水平,決定著科學技術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綜合競爭力。
目前,國家從政策到資金都在向職業教育傾斜,我國“十二五”發展計劃也提出未來幾年國家將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我國職業教育的地位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都把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擺在了突出的位置,示范性職業院校建設、職教園區建設、重點專業建設等開展得如火如荼。
然而,在中職教育實際發展過程中,卻遇到了諸多難題與尷尬,國家的資金投入、大力支持與社會反映冷漠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一方面,國家加大了對中等職業教育的資金投入,不斷推出扶植政策,如國家助學金政策、學費減免政策、“雨露”助學計劃、“陽光工程”計劃等;另一方面,面臨的現實卻是中職生源下降,有效的招生空間越來越小,學生素質越來越差。究其原因,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人們的傳統觀念
中國人歷來講究望子成龍,子女的學業成就是一個家庭榮辱興衰的重要標志,寄托著父母殷切的期望。人們只認可普通教育的人才成長模式,認為這才是正道。正是這種觀念導致“高中熱”一浪高過一浪,人們把初中畢業生能否考上高中當成孩子能否成才的唯一標準,高中仿佛成了衡量孩子前途的一把標尺。因此,很多家長不顧子女的實際情況,一味要子女讀高中,哪怕是花錢買名額也要上。
與高中持續火熱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職教育受到遇冷:家長選擇職業學校僅僅是一種不得已而為之的辦法,實屬無奈之舉。有些家長則把中職當成了“托兒所”,一些經濟條件較好的家庭不愿孩子過早進入社會,又怕他們呆在家里惹是生非,所以中職學校便成了最理想的去處。花一點學費甚至免費就能送進學校,有學校替他們管孩子,不求孩子學業進步但求省心,這是部分家長選擇中職學校的唯一目的。中等職業教育就尷尬地生存在這樣的環境中。
(二)中職教學條件不能適應現代職業教育的要求
一是中職教學設施基礎依然薄弱。現在,國家每年都會下撥很多經費扶持重點學校、重點專業,各中職學校的硬件設施都有了較大的改善,引進了先進的實驗實習設備,校園環境也美麗起來,但仍有很多中小城市的中職學,教學條件落后、教學設備不足,不能適應現代職業教育小班化、實訓化的需要。二是職業教育師資隊伍整體素質不高。師資隊伍是辦好職業教育的關鍵,但現實情況是中職學校很多專業教師都是轉專業而來,專業不對口,又沒有經過專業培訓,專業理論知識先天不足、實踐能力不高,職業教育理念落后,責任心不強,真正意義上的“雙師型”教師極少,這嚴重制約了中職教育的發展。三是學校管理模式不符合現代職業教育的要求。現在,中職學校的機構設置仍然類似于普通高中,教學系、實驗室自成一體,沒有根據教學要求進行有效整合,車間、實驗室、教室三位一體的教學場地仍屬鳳毛麟角;教學班級無論什么專業都是50人左右的大班,缺少根據專業特點設置的小班;學生管理不適合中職學生的特點,要么過于嚴格,要么太過松散,沒有一套適合中職生這個特殊群體的有效管理辦法。
(三)職業教育體制落后,缺乏向上發展空間
體制落后是造成中職吸引力不足、招不到高素質學生的根本原因,成為制約中職教育發展的瓶頸。普通高中畢業生可以上大學、考研、讀博;而中職畢業生出路較窄,雖然有少部分學生通過對口升學可以繼續深造,但也只是考入高職大專,而絕大部分學生缺少上升空間,從而造成學生不愿意上中職,不得已進入中職學校的學生感到發展無前途、深造無希望,因而學習動力不足。
中等職業教育在發展過程中所暴露出來的種種弊端以及家長們的偏頗認識等,嚴重影響了中職教育的健康發展,造成了高中階段普通教育和中等職業教育發展不平衡。
國家非常重視中等職業學校教學條件的改善,各校的硬件條件、師資力量正逐步改善;中職學校的教學管理體制也正在進行深化改革;中職學校的專業設置也圍繞著社會需求的變化而不斷進行調整;各專業的教學內容也在廣泛吸收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方法的基礎上,根據未來職業需求狀況進行設定;同時,職業學校正在與行業、產業、企業建立緊密的聯系,并形成良性互動。所有這些,都使得中等職業學校的辦學條件愈來愈符合現代職業教育的要求。
那么,如何破解中職教育發展瓶頸呢?
(一)“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鑒國外職業教育發展的先進經驗
在德國,學生完成九年基礎教育初中畢業后就開始分流,一部分有志于上大學的學生進入普通高中再學習4年,一直讀完13年級,直接升入大學學習。但德國只有30%~40%的適齡青年上大學,而且在大學時期一般要淘汰近三成;另外一部分學生則進入職業學校,他們入校后要簽訂兩份合同:第一份是與學校簽訂的培訓合同,合同規定經過3年的培訓,學生應達到什么水平;第二份是在有關部門安排下學生與企業簽訂的合同,合同規定學生邊學習邊在企業中實習,一般從10年級開始拿工資,學習3年畢業后直接就業;若學生還想繼續深造,則必須在讀完12年級后申請再讀13年級,通過高中畢業考試后升入大學或申請進入專業高等學校學習。
澳大利亞職業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中等義務教育形成了有機聯系,課程設置彼此銜接,學分可以相互轉換。學生可從高中二三年級進入技術與職業教育學院,同時進行義務教育文憑學習和職業教育就業資格學習。目前,澳大利亞高中生畢業直接升入職業教育學院的人數占畢業生總數的42%。學生在技術與職業教育學院取得職業教育文憑后,也可以直接進入大學本科二年級學習,學分可以轉換。
由此可見,在世界上職業教育先進的國家,學生在職業學校畢業后都有繼續深造的途徑,因此對廣大學子形成了巨大的吸引力。
(二)打造具有我國特色的職業教育體系,增強中職教育的吸引力
缺乏科學的職業教育體制成為制約中職教育發展的瓶頸,中職畢業生發展后勁不足。筆者認為,應該建立一個獨立的、完整的、科學的職業教育體系,應有“中等職業學校——高職大專、本科——工程技術類碩士研究生——工程博士”所構成的、完整的職業教育鏈條,單獨組織,進行獨立的、全國統一的職業教育升學考試,減少基礎課程考試內容,增加專業技能考試,拿出一部分高等院校,如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工業大學、理工大學、綜合高校的一些系和專業及所有的高職大專,不再招收高中學生,而是從中等職業學校參加統考的學生中錄取,使中職畢業生有升入大學本科學習的機會,高職本科畢業后還能考工程碩士,進而讀工程博士。這樣,既滿足了學生更高層次發展的要求,又能真正體現教育公平。
只有把向上發展的道路打通了,中職教育的巨大優勢才能體現出來:有的可以繼續升大學,進而讀研、考博;不想繼續深造的,畢業后可拿畢業證、從業資格證、技能等級證等“多證”,又掌握了一技之長,能夠順利地實現就業。這樣,才能徹底破除人們對中職教育的偏見,才能吸引優秀的初中畢業生進入中職,從根本上解決中職教育的困境、突破發展瓶頸,普通教育中走高考獨木橋的難題也就迎刃而解,使國民教育走上“兩條腿”走路的健康發展之路。
[1]王玉雙.談中等職業教育 現狀[OL].[2009-11-15].http://train.teacherclub.com.cn/dts/discuss/discuss!show.action.
[2]施希.走進復雜的德國教育體制[OL].[2010-04-09].http://liuxue.eic.org.cn/ge_visa/21899.html.
[3]潘偉.澳大利亞職業教育特色及其啟示[J].職業技術教育,2003,(7):64.
(本欄責任編輯:楊在良)
□有話職說
沒有偉大的品格,就沒有偉大的人,甚至也沒有偉大的藝術家,偉大的行動者。
——羅曼·羅蘭
G710
A
1672-5727(2011)05-0149-02
呂尚禮(1966—),男,河南南陽人,南陽工業學校機電系講師,主要從事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