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慧 劉愛玲(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新疆 昌吉 831100)
以典型生產性任務為載體的《機電設備控制》教學改革
李 慧 劉愛玲
(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新疆 昌吉 831100)
以“工學結合”的模式,通過校企合作進行課程改革,是當前職業教育的難點和關鍵點。本文闡述了以典型生產性任務為載體的“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的《機電設備控制》課程設計和實施的全過程,并對實施效果以及特色進行了描述。
機電一體化技術;機電設備控制;校企合作;典型生產性任務
2009年5月,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工程學院承接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科研規劃項目“《機電設備控制》工學結合課程改革研究”,于2010年11月順利通過審核結題。接題以來,《機電設備控制》課程改革教學團隊從調研入手,面向新疆機電類行業知名企業,對生產崗位設置、需求、生產任務、所需能力、知識以及素質進行調研和分析,與企業共同制定課程標準,確定校內實訓室設備和校外生產性實訓基地,編寫課程實施方案、實施手冊、校本教材以及考核方案,在企業聘用兼職教師,與企業共同展開教學,取得了一定成效,。
1.課程定位。本課程是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的一門專業核心課。
2.本課程的教學目標。課程的教學放在校企共建的實訓室和實訓基地進行,通過學習,使學生掌握一般工程控制過程、電工及電機控制方面的知識,電氣控制線路或電子線路器件的安裝方法,工廠各類電力拖動系統進行維修電工的安裝、調試、故障分析以及排除等專業技能。在實際工作中,培養學生獨立學習、制定工作計劃、工作過程自我管理、產品質量自我控制、工作態度自我評價的能力以及聽取他人評價,注重學會學習、學會工作,培養科學的思維習慣等素質與能力,培養學生感受和理解他人的奉獻,并培養與他人相處的能力、在小組工作中的合作能力、與人交流與協商能力、批評與自我批評的能力、勞動組織能力、群體意識以及社會責任心等社會能力。
3.課程教學實施針對就業崗位。在機械和電器制造、電氣及機械使用維護等相關企業或部門,從事利用機電設備進行生產、操作、安裝調試、維護及技術管理等工作。
4.課程內容。(1)維修電工:能正確使用各種測量儀表,能正確并完整地接線,測試方法合理正確,符合安全操作規程;(2)工廠供電:能正確繪制接線圖,能正確并完整地接線,調試方法合理正確,符合安全操作規程;(3)機電檢測:指令輸入熟練正確,程序編輯、傳輸方法正確,符合安全操作規程;(4)設備控制:能正確分配8 位I/O量,能正確繪制基本控制電路接線圖,能正確并完整地完成基本控制電路接線,PLC安裝接線符合基本工藝要求,梯形圖程序能基本實現系統功能,能寫出基本控制電路指令語句清單,符合安全操作規程;(5)綜合實訓:針對高壓和低壓配電柜的生產任務,到企業現場熟悉整個生產流程。通過到企業的綜合實習,全面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做到與企業崗位的“零距離”,順利進入預就業階段。
5.課程宏觀設計。課程設計從企業調研開始,確定工作崗位,互建基地;進行工作崗位分析,校企互聘技術人才;進行任務分析,校企共同制定互評考核方案、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情境以及課程考核。
6.課程微觀設計。授課過程是以學生完成典型生產性實訓任務為載體,教室與實訓室(實訓場)融為一體,技能培訓與理論學習融為一體,課程考核與完成任務質量、職業技能鑒定和技能大賽融為一體。在校企共建的實訓場或實訓室集中17周,一邊學習,一邊完成訓練。在整個授課過程中,學校聘用企業工程師及管理人員作為學生的授課教師,聘用企業電氣控制方面能工巧匠作為學生的實訓指導教師。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生產性實訓任務自主組成團隊,自己獨立收集信息、學習理論、討論決策、制定工作計劃、自主實施、工作過程自我管理、產品質量自我控制以及工作自我評價。課程結束進行技能大賽,考取職業資格證書。
1.實施時間。本課程教學安排在第4學期,共17周。
2.實施學習情境。以典型生產性實訓任務為載體。
學習情境一:維修電工。包含四個子情境:(1)工業現場中使用電工儀器對設備進行使用前檢測和試運行;(2)工業現場中車床控制電路單元常見故障檢查與排除;(3)電子產品的裝配與調試(組裝收音機);(4)中級維修電工技能實訓考核訓練。
學習情境二:工廠供電。包含四個子情境:(1)工業現場中電氣接線圖的繪制;(2)工業現場中供配電線路的接線和結構及電氣安裝圖;(3)工業現場中低壓配電柜的安裝與接線;(4)工業現場中高壓配電柜的安裝與接線。
學習情境三:機電檢測。包含兩個子情境:(1)工業現場中用傳感器模塊實訓;(2)工業現場中用傳感器檢測電路模塊實訓。
學習情境四:設備控制。包含四個子情境:(1)電氣控制電路的安裝和PLC程序編寫,實現電動機正反轉和多地控制、三臺電動機的控制實訓,全自動洗衣機和四層電梯控制實訓等綜合實訓;(2)工業現場中機電設備安裝與調試—光機電一體化實訓考核裝置的綜合實訓。
學習情境五:綜合實訓,在企業進行頂崗實習。
3.學生學習過程。明確典型生產任務,咨詢、收集資料,獲取相關信息→組成團隊討論決策→自主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完成任務→檢查評估→能力考核(技能大賽)。
4.課程教學過程。(1)授課教師動員說明本課程教學針對的就業崗位、課程教學目標、課程的教學方式手段及教學任務、職業技能考核與鑒定等事項;(2)學生參觀電工電子實訓室、設備控制實訓室、新疆新華能開關有限公司、特變電工集團和伊利集團等企業;(3)學生按承擔實訓任務建立實訓小組;(4)每個小組分別明確自己的實訓任務、完成任務流程、完成時間、技能訓練目標、理論知識學習目標、安全操作規程;(5)實施并做好實訓任務工作記錄;(6)分項任務總結,第二項實訓任務承接,重復 (4)和(5),直到每一小組將所有學習情境實施完成;(7)學生結課總結。
5.學生課程考核(職業技能鑒定及大賽)。校企合作,企業實訓指導教師、學校專職教師全程跟蹤指導,共同制定考核評估方案。每次典型生產性任務完成后,對學生操作技能、完成任務的質量、理論知識、工作態度、績效、組織紀律等進行綜合考評。為了進一步培養綜合職業能力,在課程結束后,課程結業考核、職業資格技能鑒定和職業技能大賽相結合,實現課程認證,同時選拔技能操作高手參加更高一級技能大賽。
1.效果。通過對49名學生的調研分析,學生對授課形式認可度達98%,認為知識與技能同時掌握的占97%,認為社會能力和方法能力大大提高的占96%,對教學方式滿意度達95%。100%的學生認為課程結束有把握考取中級職業資格證書。
通過課程實施,教師的職業教學能力,特別是設備操作、教學組織、解決實際教學和生產中問題的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在實施中進一步完善了課標、課程實施方案、課程實施手冊、校本教材、課程技能考核試題等。
2.特色。整個授課過程聘用了企業技術人員為授課教師,聘用了企業電氣控制方面能工巧匠為實訓指導教師,實施“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典型生產性實訓任務自主組成團隊,自己獨立收集信息、學習理論、討論決策、制定工作計劃、自主實施、工作過程自我管理、產品質量自我控制、工作自我評價”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1].趙志群.職業教育新概念[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
[2].姜大源.職業教育學研究新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3]靳玉樂,于澤元.后現代主義課程理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
本文責任編輯:尚傳梅)
(本欄責任編輯:王恒)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要收獲得好,必須耕耘得好。
——徐特立
G712
A
1672-5727(2011)09-0108-02
李慧(1957—),男,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工程學院院長,研究方向為機電一體化技術。
寧波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基于藥學高職高專各專業需求的有機化學課程改革與實踐》(課題編號:YGH-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