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偉(湖南鐵路科技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 株洲 412000)
高職思想政治理論概論課問題式教學操作程序研究*
朱偉
(湖南鐵路科技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 株洲 412000)
問題式教學模式是以學生為主體,以問題為中心,以師生互動、學生互動為基礎,以學生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為主要形式的教學活動框架。通過對高職概論課教學中構建的問題式教學模式的操作程序的研究,彰顯了其在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問題能力,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等方面的作用。
高職;思想政治理論概論課;問題式;教學
當前,高職院校掀起了新一輪教學改革熱潮。筆者立足于高職思想政治理論概論課(以下簡稱概論課)教學和高職學生實際,大膽創新,在課堂教學中構建問題式教學模式。本教學模式堅持教師是主導、學生為主體,以問題為中心,通過科學設計問題,恰當營造情境,巧妙提出問題,展開良性的師生互動、學生互動,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通過教學實踐和反思(以第十一章《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教學為例),筆者總結出高職概論課問題式教學模式操作程序的七個具體步驟。
前置問題,即概論課教師在了解高職生的學情、認知結構以及在對教學內容總體認識的基礎上,將新課的主要教學目標分解,創設若干有針對性的問題并至少提前一周布置給學生學習小組(每個學習小組一至兩個問題)。如什么是和諧、和諧社會?請找出幾個我們身邊的不和諧的“音符”,我國具備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條件嗎?應該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等等。
學生在接到學習任務后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進行自學或查閱、整理相關資料,上交學習成果,做好課前準備。學生上交的學習成果可以多樣化,如下載圖片或視頻、制作PPT、制作學習網頁、寫學習心得等,并將其在課堂教學中展示。前置問題、自主先學是本教學模式的一大特色,有利于提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性,滿足學生的成就感。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正如布魯諾所說:“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所學學科的興趣。”概論課因其理論性較強,部分高職學生覺得難懂難學,對它敬而遠之。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概論課教師要好好把握新課導入環節,結合學生先前上交的學習成果,利用短短的3~5分鐘時間,以變化的方式如視頻、音頻、故事、詩歌、漫畫、笑話、寓言、熱點、疑點等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導入環節播放祖海演唱的《和諧中國》視頻,就能做到先聲奪人,為課堂教學做好鋪墊。
新課導入固然是為了激起學生學習興趣,但更多地是為課堂教學創設問題情境。教師通過新課導入,特別是通過多媒體手段創設的接近真實的情境,將教學內容融合在問題情境中,這樣就容易把學生帶進當前黨的重大理論創新、社會熱點問題、自己的重大思想疑惑之中,從而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使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發現、分析、思考、討論、探究、解答。
教師提出問題的好壞決定了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能否有的放矢,并直接關系到課堂教學的成敗。好的問題要具備以下特點:一是情境性。問題要包含具有針對性和時效性的情境化元素,使學生如同身臨其境,激發學生的問題思維。二是合適性。問題的提出應該處于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內,深度只求夠,角度力求新,坡度切記緩,使學生有展示自己探索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機會,從而能夠“跳一跳摘到果子”。三是層次性。教師提出的問題在難度上就要體現層次性,能夠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享受到解決問題,獲取知識的愉悅。四是啟發性。教師或者提出一些問題條件和與解決問題的需要并不匹配的問題,或者巧妙地把問題設計成錯誤的,甚至還可以在沒有疑問的地方設問,以引發學生的認識沖突,激起學生思考的興趣,促使學生的思維深化。在這一步驟中,概論課教師可以讓學生回顧視頻《和諧中國》的片段,進而提出系列問題,如要求學生結合視頻思考什么是“和諧”、“和諧社會”,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什么樣子,當前我國社會是不是已經是和諧社會,有沒有、有哪些不和諧的因素,我國是否具備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前提條件,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怎么建設,等等。
通過提出問題明確教學目標以后,給學生5分鐘時間快速閱讀教材,進而要求學生在疑問的引導下去自主探索和思考。在學生自學過程中,本模式要求教師充分發揮主導作用,把重心轉移到學習過程的調控、情境的創設上來,變學生“學會”為“會學”,積極引導學生自主解答問題,鼓勵學生發現疑難,進而提出自己的問題。正如愛因斯坦所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只有在這種既有教師設計問題,又有學生提出問題的課堂上,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問題能力。
要使學生的學習成為有意義的學習,需要學生在學中問,在問中學。“為學患無疑,疑則有進。”教師結合前面提出的系列問題,組織學生進行質疑問難,自由發言。通過質疑問難,學生會努力發現問題進而提出問題,由被動學習變主動學習。在這一步驟,概論課教師應該鼓勵學生解放思想,激發學生大膽質疑,促進學生敢問、樂問、會問,不斷提高學生“問”的水平。還要創造使學生在課堂上敢于發表自己的不同見解的課堂情境,讓學生感到有表現的機會和場所,從而獲得成功的體驗。
當然,這種質疑問難不是完全放任自流的學習,也不是無組織狀態的盲目探究。對學生而言,要求他們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一種情境作為質疑問難的載體,去提出問題,嘗試解決。而每個情境中都要有幫助、引導質疑問難順利進行的系列問題,更要有學生協作和教師指導。而教師成功的組織、引導則是這一過程的關鍵。為此,教師針對“當前我國社會是不是已經是和諧社會”、“我國是否具備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條件”等學生質疑的難題,應在把握問題共性的基礎上確定下一步探討的問題,并圍繞這一主題設計出能引起爭論的初始問題,進而設計出能將討論步步引向深入的后續問題。對于學生提出來的問題,教師不要急于釋疑解難,而是要以新問題的形式把問題交還給學生,引導學生把問題帶到后續的步驟解決。
集中交流、師生共學是質疑問難、發展思維的延伸和提升,包括學生反串、小組討論、集體交流等三個層層遞進、相得益彰的小環節。
在學生反串環節,教師每次安排一至兩名學習小組代表上講臺以圖片、視頻、PPT、學習網頁、學習心得等形式向同學展示、講解本組的學習成果,并結合質疑問難環節中的相關問題(如當前社會中的一些不和諧因素、我國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否具備條件、如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等),提出自己的觀點和見解,以此為基礎開展交流、討論。學生反串環節是本教學模式的又一個特色,它讓學生親自體驗教與學的角色轉換,可極大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性,使高職學生這一特殊群體的成就感得到相當大的滿足。
小組討論是學生主體共同參與、互相指點、取長補短、共同探索的過程,它是學生學習小組發揮作用的重要場所。在討論、解答前面幾個環節中教師和學生提出問題時,每個學生都是問題解決小組的成員。學生通過小組成員合作,利用收集到的各種信息,探索問題,并且提出獨到的見解。在問題解決階段,以小組形式產生幾種可供選擇的方案。當然,解決問題并不是唯一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學生將通過這樣一個過程獲得新的知識,使自己的思維更趨合理和嚴密,同時學會傾聽、互助,學會尊重、鼓勵、感激,培育協作精神,提高協作能力。此時,教師需要做好學習的引導者,及時發現學生在解決問題時的困難和障礙,并適時親自參與到討論中去,給學生引導、分析、建議和幫助。
集體交流是小組討論的延伸和繼續,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小組之間一次更廣泛意義上的合作。集體交流不僅要解決小組討論中未解決的問題,更重要的是給更多的學生創造一個主體能力展示的平臺,讓他們進一步展示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成果,以彌補學生反串環節在人數上的局限。在這個環節,教師要放權給學生,以一種開放的心態讓學生充分張揚個性、表現自我、體驗成功,要不失時機地對學生正確的認識給予支持和贊賞,對學生認識的不足給予肯定和引導,對學生認識的偏差和錯誤給予包容和寬恕。
應當承認,高職學生在年齡階段、認知結構和認識水平等方面的特點,決定了其思維的層次和水平。雖然在構建本模式時,特別是前幾個環節注重了問題意識和能力的培養,但高職學生思想的深度、廣度和整合能力還是遠遠不夠,以至于有些問題學生仍未理解和解決,這就依然需要教師進行重點講授。
在重點講授階段,教師應當精講,進行有針對性的點撥式的講解。首先,講授不要從頭開始,只需對前幾個階段的反饋信息進行有針對性的講授。其次,講授要簡練、準確、生動,點撥要巧妙、適度,為學生的思維留下一定的思考、歸納、總結、創新的余地。再次,講授要敢于超越和創新。一方面,教師有必要增加一些教材上沒有的相關的材料,以豐富學生的知識;另一方面,要提出一些獨到的有創見性的觀點與學生共享,實現學生在認識上的升華,在思維上進入一個更高的境界,在能力上得到更進一步的提升。
為了檢驗重點講授的效果,更是為了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概論課教師有必要對教學進行深刻的思考,引導高職學生學會概括和遷移,使學習走向深入。這種做法有利于學生進行自我反思,有助于他們懂得什么時候可以應用黨的創新理論去認識經濟社會生活和改革開放實踐,使教材理論、社會現實與自己的思想實際的反差縮小,實現有意義的學習。更重要的是,學生可通過評價自己的成果,反思自我,進而發展高層次的思維能力。
拓展創新是高職概論課問題式教學模式的最大亮點。袁振國教授指出:“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教室,帶著更多的問題走出課堂,是問題教學的精髓。”在概論課教學中,教師不是為了給學生灌輸既定的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而是誘導和啟發學生反思自身以及自己的所學所得,并且在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的實踐及社會現實問題的過程中不斷提問,不斷創新。這個時候,教師就需要把這個問題進行拓展并推到一個新的高度,如提示學生反思自己在和諧社會建設中的種種表現,讓他們進一步思考個人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構建的關系;引用季羨林先生關于“人的自我和諧”的思想引導學生思考鐵路院校學生的自我和諧與和諧鐵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關系等等,進而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和結論去思考、去探索、去創新,持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推動學生后續的學習。
總而言之,前置問題,自主先學,是實踐本教學模式的前提和必要準備。只有讓學生帶著問題自主先學,情境創設、以疑導讀、質疑問難、集中交流等,教學環節才能展開,教師的重點講授也才有針對性。導入激趣,創設情境,對課堂教學的效果能產生直接影響。而由以疑導讀到質疑問難再到集中交流則能使學生最大限度地、全方位地、全身心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是本教學模式的重中之重。教師的重點講授充分體現了為學而教的教學理念。拓展創新則是本教學模式的重要目標,更是本模式的最大亮點所在。
[1]張慶林.當代認知心理學在教學中的應用[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5.
[2]柴維斯.培養自學能力的有效途徑——從“問題式教學法”談起[N].中國教育報,2001-08-10(3).
[3]夏青峰.怎樣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進行教學[J].江蘇教育,2003,(4).
[4]陳愛萍,黃甫全.問題式學習的內涵、特征與策略[J].教育科學研究,2008,(1).
G712
A
1672-5727(2011)09-0123-02
朱偉(1976—),男,湖南湘潭人,中南大學2007級博士研究生,湖南鐵路科技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黨建理論及人的發展與制度理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