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小龍
(中南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 湖南 長沙410083)
淺談影視藝術對高職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有利影響
鄭小龍
(中南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 湖南 長沙410083)
要促進高職學生和諧發展,須營造良好的校園人文環境和文化氛圍。針對高職教育實際,高職院校除應在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滲透人文精神外,可充分利用影視藝術手段促進學生人文素質的養成。
影視藝術;高職學生;人文素質教育
隨著科技快速發展和社會進一步開放,電影、電視的飛速發展打破了傳統意義上的教育格局,使得影視藝術教育成為一種最廣泛、最普及、最群眾化的教育形式。處于青春發展期的學生,他們看電影、電視的時間超過了以往的任何時代,影視對他們的影響是多方面的,不僅影響他們的思想、行為方式,而且對他們世界觀的形成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這一點促使學生的學習內容、學習方式、學習時間、學習空間等方面發生了變革,為職業院校的素質教育工作提供了更多手段、方法和途徑。實踐證明,開掘影視藝術中最寶貴的人文價值和理性精神,利用其中真、善、美的人性光輝來教育高職學生,是探索高職院校人文素質教育實施方式和途徑的有效嘗試,有助于改變高職院校學生人文素質欠佳的實際狀況。
高職院校領導缺乏對人文素質教育重要性的認識,導致人文素質教育邊緣化 有的高職院校領導反映在現階段進行人文素質教育比較困難,條件還不成熟;有的高職院校領導強調,現階段高職教育必須是能力本位,以培養學生技能為主;有的高職院校領導則把人文素質教育作為一種“文雅”的門面包裝,看作是一種附加性的教育,甚至是一種單純的文化娛樂消遣活動。由于一些高職院校缺乏應有的重視,人文素質教育在高職院校課堂教學中被弱化,人文素質教育在高職院校處于邊緣地位。
教育體制不完善,片面強調專業技能教育,影響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 從高職院校的課程設置上看,學校注重對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人文必修課內容不夠豐富,人文學科受冷落。對技能的強調,使得高職教育中實習和技能訓練的課時比重越來越大,有的學校實習實訓時間甚至占學生學習時間的一半,被壓縮的課時大多屬于人文素質教育課程。人文素質教育與專業教育未能融為一體,片面強調專業技能教育,必然會忽視對高職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如政治素質、思想品德素質、文化素質等,這種傾向勢必會影響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
現行的職業教育功利性過于明顯,校園人文環境缺失 在市場經濟大潮背景下,教育首先要考慮到市場經濟條件下教育成果性質的變化。因此,職業院校更有理由用市場化、商業化的手段來組建學校文化。商業氣息濃厚是職業院校文化的主要特征,這種特征下的學校文化容易缺乏人文素質教育資源。學校在教育指導思想上不夠重視人文素質教育,教師在教學中忽略人文素質教育的滲透,學生在就業壓力的影響下更不可能主動關注自身人文素質的養成,以至于學校整體人文環境缺乏。
學生的人文素質亟待提高 由于高職院校學制短,生源質量不高,所以學生各方面的素質基礎普遍不理想。社會上普遍認為,與一般本科院校學生相比,高職學生在實踐能力方面有優勢,但在人文素質方面有欠缺。在道德素質方面,多數高職學生具有進步的道德觀,但有一部分學生現代意識較薄弱,思想情感上帶有一定的保守性。還有相當多的學生學習動機、目的不明確,對未來產生疑惑,精神生活空虛,缺乏事業心和社會責任感。在價值觀方面,相當一部分學生對生命價值和意義的看法帶有濃厚的功利性,甚至有很濃厚的自私自利性。部分學生價值觀念趨于庸俗,對物質利益的不良追求毫不隱諱。高職學生普遍缺乏“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社會責任感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歷史使命感,他們對生活冷漠、對人淡漠,精神境界相對狹隘,觀察問題的角度和認識、分析問題的能力也受到很大局限。這些都將嚴重影響高職學生日后的可持續發展。
何為影視藝術 作為人類新興的綜合性、高科技的文化載體,影視藝術是建立在建筑、音樂、繪畫、雕塑、詩歌、舞蹈等藝術品種交叉點上的綜合性藝術。同時,在具體的藝術實踐中,又融入了哲學、文學等多種社會科學的內容,并予以借鑒、交匯,從而創造出如夢如幻的影像文化。顯然,這樣一門直觀化的藝術,對于跨世紀的新一代大學生而言,既是提高其藝術審美修養的重要途徑,也是構成其豐富的社會科學知識的重要內容。
影視藝術具有豐富的內涵 在影視作品中,既有愛國仁人志士、革命家、科學家的故事,也有中國人民英勇抗敵的戰爭故事;既有封建宮廷政治生活的神秘,也有貼近百姓生活的市井百態;既有國際風云變幻,也有日常生活資訊。由古至今,從不同的角度向受眾展示了數千年的人類文明成果。影視藝術容納了豐富的知識,蘊含著深刻的思想和精美的藝術創造,栩栩如生的人物畫面、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無一不對學生的視聽及心靈產生巨大而深刻的影響。每部優秀的影視作品都是一本精美的教材,光與影在這里重疊、交錯,精彩的故事扣人心弦。通過影視藝術教育,有助于提升高職學生的認識能力,豐富其知識結構,加深其對自然、社會、歷史、人生的認識,從而有助于高職學生增長多方面的科學文化知識,形成良好的審美能力,提高人文素質。
影視藝術具有學生喜聞樂見的傳播形式 電影、電視等視聽傳播媒介的出現,是人類文化發展的歷史必然。加拿大媒介研究學者麥克盧漢在《理解媒介——人的延伸》中指出:媒介決定著人類的感知,組織著人類的生活。每個時代都有某一種傳播方式主導。文字語言、印刷媒介是人的視覺的延伸,廣播是人聽覺感官的延伸。影視既是視覺藝術又是聽覺藝術,則是視覺感官與聽覺感官共同的延伸,這無疑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實上,同樣的傳播內容或相同的故事題材,我們可以選擇文學的方式,也可以選擇影視的方式來敘述和表現。然而,為什么閱讀文學名著的讀者往往大大地少于觀看根據這些名著改編的影視作品的觀眾呢?因為任何藝術樣式都不可能如影視一樣,享有如此廣泛和復雜的接受對象。沒有文學修養的人看不懂詩歌、小說,不諳繪畫、雕塑的人只看到一團色彩或一堆實體,疏于音樂、舞蹈者大概難以理解柴可夫斯基的旋律和《天鵝湖》的意蘊,但即便是不識字的人也可以欣賞《少林寺》、《西游記》,因為它們好看、好聽、有趣。
建立有效的影視教育機制 影視教育不是簡單地組織學生看幾部電影、電視,更不是讓學生輕松一下、娛樂一下,而是通過影視使學生辨別真、善、美和假、惡、丑,接受更多的科學知識和新生事物,讓他們的視野不斷開闊、智力不斷開發,最終達到道德觀念逐漸提高,價值觀念不斷更新,文化知識逐漸積累,全面提升其綜合素質的目的。因此,學校和教師必須從思想上予以充分認識,在行動上給以大力支持。任何一項教育只有建立在必要的物質基礎和規章制度上,才有可能獲得好的成績和效果,影視教育也應遵循這一規律。學校應根據財力情況加大設施投入,建立一定規模的基礎設施,如電影機、影碟機、多媒體教室、影片庫等。同時,應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使影視教育經?;⒁幏痘?、制度化。
選擇健康、優秀的影視作品,有的放矢地組織學生觀看 受市場經濟的影響,部分影視制作者為了追求最大化的經濟效益,往往會粗制濫造大量不健康的影視作品,或表現金錢至上,或宣揚暴力,或充斥色情,使影視文化走向淺薄、粗俗的一面。高職學生正處于青春期的特殊心理、生理時期,其人生觀、價值觀尚未最后形成,對美丑、是非、善惡有一定的分辨能力,卻不夠深入。因此,當受影視文化沖擊時,高職學生往往表現出對影視作品主題不能正確理解,或是不辨良莠而一味追求強烈的感官享受,長此以往,必然會對他們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學校和教師必須嚴格把關,有目的、有組織、有計劃地挑選一批主題思想突出、質量較好、藝術性較高的影視作品,突出思想性、藝術性和趣味性,寓教于樂,寓教于學,使學生在觀看優秀影視作品時受到愛國主義、優良道德品質、科學文化知識、文化藝術修養等方面的教育。
重視學習影視藝術的理論知識和欣賞方法 面對優秀的影視藝術作品,學生要想進入真正意義的“審美”欣賞層面,需要在知識、經驗、審美修養等方面有相應的儲備。要達到這一標準,除了重視欣賞實踐之外,還要重視學習與影視藝術相關的理論知識和鑒賞方法。教師可以在學生欣賞完作品后針對作品主題、拍攝技巧、人物形象等方面引導學生討論,對影視文化所具有的藝術魅力和蘊含的思想價值進行深層次挖掘剖析。學生通過這種欣賞方法可以正確地認識和對待不同時期、不同背景的影視作品,從中吸取健康有益的東西。
總之,高等職業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扎實培養學生職業技能的前提下,必須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在培養學生人文素質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影視藝術的特殊作用,以影視藝術為切入點,促進學生人文素質的養成,使高職畢業生真正成為和諧發展的技能型人才。
[1]王德才.影視藝術教育與學生素質發展探究[J].濮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8).
[2]莫運國.高職院校人文教育的現狀分析[J].理工高教研究,2010,(4).
[3]劉永清.高職院校學生人文素質現狀及原因探析[J].資治文摘,2009,(7).
[4]李穎.論影視藝術對高校素質教育的推進作用[J].理論與當代,2010,(2).
[5]任旭娟.淺析影視文化傳播對學生審美品格的影響[J].電影文學,2007,(8).
[6]曾耀農.論影視藝術的特征[J].伊犁教育學院學報,2000,(1).
[7]彭吉象.銀幕世界的魅力[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
G71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5727(2011)09-0146-02
鄭小龍(1977—),男,湖南衡陽人,湖南南華大學醫學??撇恐v師,現在職攻讀中南大學高等教育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高等教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