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俊華 胡劍平
高師??泼佬g教育色彩教學模式初探
□趙俊華 胡劍平
色彩是高師院校美術教育專業必修的基礎課程,是美術學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面對著逐漸變化的社會意識形態、各種新的藝術現象、新的教學規模與教學對象,我們對高師專科色彩教學進行了一系列深入探索和研究,并提出新的教學模式與同行探討。
高師;色彩教學;模式;創新
色彩是高等師范院校美術專業的重要課程。原有的色彩教學模式已不適應培養復合型和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的需求,因此,改革舊的色彩教學模式勢在必行。
眾所周知,當前及今后的藝術教育將日益重視學生創造意識、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由此可見,創新色彩基礎教學方法和模式對于適應新課改的要求,對于提高美術教學質量及加快高師美術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面對新的形勢和新的教學對象,高師專科美術教育的色彩教學,如何改革舊的教學模式,如何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是我們美術教師時常思考和探討的問題。筆者以為,高等師范美術專業的人才培養應不同于其他美術院校,她的教學必須有自己的標準和特色,色彩教學也是如此。只有這樣,高師專科美術教育培養的師范生才能更好地勝任小學美術教學的需要。
色彩作為高師院校美術教育專業的必修課和專業基礎課。在高師??泼佬g教育基礎教學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色彩教學的目的不僅是使學生掌握色彩基礎理論和基本表現技法;了解色彩的藝術特點以及形象與色彩的相互關系;掌握水粉畫的特點和寫生步驟與方法,熟練工具及材料的性能;正確地運用色彩觀察方法,從整體出發,通過對比區別色彩傾向,表現出他們之間的色彩關系。在寫生過程中逐步掌握色彩調配,色彩對比和諧調等規律;掌握用色彩塑造形體,表現立體空間的方法。通過寫生了解水粉畫的各種表現技法,掌握構圖的基本原理,提高組織畫面的能力;認識畫面整體關系的重要性,提高駕御畫面的能力,逐步形成對色彩的記憶、想象與在創作中運用的能力。開拓創意思維和想象力,從而提高學生的藝術審美修養與審美判斷能力,激發學生色彩的創造性。為以后的繪畫創作,寫生以及美術教學等奠定堅實的專業基礎。
高師??圃盒5摹渡省氛n程自開設以來,經過許多美術教育家和廣大一線美術教師的教學實踐、探索和不斷總結,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在實施過程中始終存在一些問題,不僅制約了課程目標的實現,而且影響了課程的教學效果。這些問題主要包括:
(一)大多數高師??圃盒H匝赜眉兯囆g院校的色彩課程與教學模式。從我們了解到的現狀和同兄弟院校老師們交流的情況看:大多數高師??圃盒?傮w上仍然沿用或參照純藝術院校的色彩教程和教學模式。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創新美術師資人才的培養。
(二)學生的專業基礎整體較差,缺乏學習興趣、學習積極性不高。總體上看,現在的學生美術基礎水平參差不齊,且大多數較弱。這些學生,雖然通過了各省的美術統考,都拿了美術專業合格證,按理說是有些基礎的,但通過入校后專業摸底考試和問卷調查我們了解到,他們中絕大多數學習美術的動機是出于升學所迫或父母所愿,并非個人愛好,而真正有興趣的不多。大多數學生在入學前學習繪畫基礎只花了半年到一年左右,屬考前臨時突擊學習,基礎較好的學生不到20%。因此,學生的專業基礎整體較差,且缺乏學習興趣、學習積極性不高。
(三)普遍存在著重視技法訓練、輕視理論學習的傾向。學生中普遍存在重視專業技法,輕視專業理論,往往是對專業技法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而且大都對理論知識的學習不予重視或是不愿學習理論。
(四)學生審美鑒賞力低以及口頭表達能力較差。學生對作品或習作的審美鑒賞能力缺乏,不知道如何去欣賞和評價作品,且口頭表達能力較差,要么語言貧乏,要么說不到點子上。
(五)色彩訓練形式相對單一,束縛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以往的色彩訓練形式大多單一,自始自終都以寫實訓練為主,束縛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對于高師美術教育色彩教學的新模式,近幾年來,我們一直都在結合教學實踐,努力進行探索和研究。由于培養目標不一樣,總體來說,高校非師范類色彩教學偏重于技法、技能,因為這類院校主要是培養畫家或設計師,而師范高校色彩教學則應偏重于色彩素養和師范性。因為高師院校美術教育專業培養的是中小學美術教師和美術教育工作者。但我們從各大高師院校精品課程網站和色彩教學大綱以及其他方面獲悉,目前這些學校的色彩教學模式大都參照或沿用純藝術院校的教學模式,即過于強調繪畫性、技能性。通過多年的色彩教學實踐和教學研究,筆者認為,高師??泼佬g教育的色彩基礎教學,“應在重視色彩基礎理論知識與寫實色彩一般表現形式的基礎上,針對專業特點和學生實際能力,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結合人的主體色彩意識傳達,并吸收各種表現形式”,[1]著重研究繪畫色彩的認識表現及應用,幫助和引導學生逐步構建一套靈活實用、易于掌握的繪畫色彩學習方法,并給予寬泛而自由的色彩語言選擇,來表達自身的審美情感和富于個性的創造性的色彩繪畫思維空間,著力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色彩素養與繪畫色彩的原創性審美能力。基于這種認識和多年的高師美術教學實踐,筆者特提出“理論與實踐并重、臨摹與寫生結合、習作與創作同行”的高師專科美術色彩教學新模式指導教學并與同行探討。
(一)理論與實踐并重
眾所周知,繪畫理論知識源自于藝術實踐,是前人藝術實踐的經驗概況和總結,而不是憑空想象出來的。通過學習和運用繪畫理論,以理論來指導藝術實踐,以實踐來驗證理論,將理論與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少走彎路,才能行之有效,創造性地開展好色彩教學工作。事實上,過去高師??频纳式虒W在理論方面重視不夠。為此,我們提出理論與實踐并重,一是要求我們的教師在教學中,應身體力行,踐行這一原則,二是引導我們的學生重視和理解這一要求。要讓學生明確認識到:作為將來從事美術教育教學的師范生來講,理論與實踐的學習同等重要,不可偏重或缺失任何一方。只有他們真正從思想上懂得了理論與實踐并重的重要性,才會變成日常學習中的自覺行為。
從培養目標考慮和出發,我們既要教會學生色彩畫的基本技能技巧,也要使學生掌握色彩常識和繪畫理論,這樣,對于培養學生的色彩素養和理論水平是大有益處的。為此,我們的老師在重視色彩理論教學的同時,還應注意提高學生的鑒賞水平。一定的審美鑒賞能力和較好的口頭表達能力是從事美術教學的起碼要求。高師專科院校美術教育專業學生畢業后主要將從事美術教育工作,作為未來的小學美術教師,應當掌握必須的美術理論知識和具備一定的鑒賞水平,因此,我們在色彩教學中要把握規律,不僅注重學生視覺感受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對色彩的認識能力和表現能力,還應注意學生審美意識和鑒賞能力的培養。針對學生中普遍存在重視專業技法,輕視專業理論和學生審美鑒賞力低以及口頭表達能力較差的現象;我們應采取多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譬如采用多媒體圖文并茂、集中講授理論和實踐課前穿插講授相結合,教師講授理論與提問學生相結合,理論考試與實踐技能考核相結合等方法,促使學生重視理論,養成自覺學習理論的良好習慣,并通過參觀美展寫觀后感或寫生歸來談寫生體會和教師點評作業與學生互評作業相結合等方法,逐步提高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與口頭表達能力。
(二)臨摹與寫生結合
臨摹,是學習繪畫必不可少的一個階段。通過臨摹,可以對繪畫的構圖法則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和了解,可以感受大師進行色彩畫創作時色彩處理的精隨,可以以最快、最直接的方式感觸色彩畫的色調及用筆用色技巧,了解色彩畫的筆觸與情趣。要讓學生明白,臨摹作為夯實基礎的寂寞之道,需要刻苦和耐心,臨摹不是簡單的照著畫,多思考多研究臨摹作品而取其長處為己用才是目的,臨摹的最終目的不是為了復制,而是為了創新。
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和體會,我們深感,臨摹無論作為色彩教學的一個階段或是訓練的補充都應給予足夠的重視。我們應當“結合學生的實際能力,精心挑選范畫,認真學習作品的精華,提出明確的要求,使學生加深對色彩規律的認識和理解,懂得一幅作品,哪怕是一幅習作,也應該具有鮮明的主題思想、成熟的表現手法、完美的藝術處理以及高雅的審美情趣?!盵2]盡管在初始階段一時難以做到,但在思想境界上卻不能降低對學生的要求,要使他們明白,絕不能滿足于低級平庸的重復以及數量的堆砌,應始終有較高的藝術追求,這樣的學習往往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臨摹的過程還能讓我們理解繪畫中的語言,從大師那里看到構圖、取景,用筆、用色,層次、意趣等各個方面的技巧。例如你說你不會畫樹,當你臨摹上百棵樹木后,不用老師再示范,老師稍微一點撥你就知道該怎么畫了。
同樣,色彩寫生是訓練和提高色彩觀察力和表現力的最有效途徑。因此,我們更要高度重視。色彩寫生不論是畫靜物、人物或風景,首先要選擇好寫生的角度、寫生的對象,擺靜物、模特,選景本身就是一種創造性的審美實踐。要有感而畫,只有感受到物象之美,并發現美之所在,才能充滿激情、充滿信心地通過一定的藝術形式把它表現出來。我們常說,要使自己的畫能打動別人,首先自己作畫時就得充滿激情。正如畢加索的名言:“要使被描繪的普通的罐子都會感受到在吶喊。”從而打動觀者。為此,在靜物寫生中,我們“色彩課的所有教師都非常重視靜物寫生中的‘擺’作業,因為只有通過‘擺’,學生可以最直接地認識什么是色調以及色塊之間如何搭配,通過靜物與環境的擺設關系,使學生認識畫面的大結構與內在的抽象因素,認識畫面的形式語言,‘擺’得好可以使看似乏味的基礎課變得新鮮而生動,可以調動學生寫生的沖動和激情,激發學生的創造力。”[3]
臨摹有多種方法,有不同的要求;臨摹因人而異,因目標而不同。寫生也是如此。
臨摹與寫生結合,這是一個大的原則和總的要求。教師在具體操作上要機動靈活、因人而宜、因材施教。一般來說,對基礎較好的學生,課堂練習安排應以寫生為主,臨摹環節可放在課外進行,其臨摹的目的在于拓寬視野、提高眼界。對基礎相對較弱的學生,課堂練習則以臨摹為主,選擇一些適合他們臨摹的作品,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臨摹,旨在解決一些色彩學習中的基本問題,當他們有了一定的基礎后,再進行寫生訓練。而對于大多數中等水平的學生來說,則要求他們,按照老師的教學安排和計劃,根據個人的實際情況,自覺、主動地進行臨摹和寫生的穿插練習,但臨摹練習所占的總課時不宜超過三分之一。因為無論如何,我們都必須保證色彩的課堂教學總體上以寫生為主??傊挥幸蛉硕恕⒁虿氖┙?、機動靈活的運用臨摹與寫生結合的原則,才能有效的提高色彩教學質量,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三)習作與創作同行
繪畫習作通常是指訓練繪畫基本功的練習作業,而繪畫創作則是指有一定主題思想和較高藝術性的作品。在以往的色彩教學模式中,習作和創作有著清楚的界定。但恰恰是這一點在一定程度上也束縛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創造性。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和教學研討,我們特提出,在高師??粕式虒W中應主張習作與創作同行,淡化習作與創作界線。從與國外一些美術教育名家交流我們得知,其實,在國外大部分藝術院校中早已沒有習作和創作之分了,因為,一幅好的習作本身就是創作作品。為此,我們也應該改變舊的傳統觀念,接受好的新的理念,淡化習作與創作界線,在色彩教學中,樹立作品意識,強化創作意識,指導學生在完成習作時同時完成作品。
習作與創作同行,一是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樹立作品意識,要求學生對待習作要像對待作品一樣認真,從構思到構圖,從造型到色調從色彩到筆觸,從意趣到效果都要有所考慮。同時指導學生強化創作意識,要使學生認識到,繪畫的高級階段和最終目的就是創作,而色彩寫生本身就是一個創作的過程。要高度重視、全力投入。寫生中應畫出自己的想法,要有自己的藝術個性,表現什么,如何表現,多思考、勤動手,只要堅持一段時間,肯定會有收獲的。習作與創作同行,二是引導學生要多多讀名畫、多看精品,并從中吸取營養、開闊視野、豐富知識、增加內涵,逐步提高創作能力。因此,我們在色彩作業布置上,一般是規定一個基本數量,主張求精不求多,無論是習作還是創作,也無論是小幅還是大幅,我們都要求學生認真對待、絕不馬虎,主要是引導他們享受整個繪畫創作的過程。并從中得到快樂、得到收獲。從近幾年學生參加各類美展的數量和質量來看,我們的色彩教學是取得了較好成績的,是值得我們欣慰的。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教學改革任重道遠卻勢在必行。我們要做的工作還有很多,形勢逼人、時不我待。我們將緊密結合日常教學,持之以恒、不懈努力、認真教研,倡導“理論與實踐并重、臨摹與寫生結合、習作與創作同行,不拘畫種、不限材料、形式多樣、方法靈活、強調基礎、重視創新、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高師專科色彩教學新模式,認真施教、勤奮實踐,不斷總結色彩教學規律,努力提高色彩教學質量,將高師專科美術色彩教學提升到一個新的層次。
[1]張繼渝.關于藝術設計教育中色彩基礎訓練的思考[J].裝飾,2004(9).
[2]李志強.談色彩臨摹的重要性[J].美術向導,2001(03).
[3]李榮林.循循善誘鼓勵創造--談基礎部色彩教學[J].中央美術學院校慶網學術特刊,(不詳).
責任編輯 何穎萍
G712
A
1001-7518(2011)05-0053-03
趙俊華(1956-),男,江西南昌人,南昌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副教授,研究方向為美術基礎教學與美術教育理論;胡劍平(1963-),男,江西新余人,南昌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影視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