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新杰(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連云港中醫藥分院 江蘇 連云港 222006)
五年制高職院校公共基礎課教學問題與對策
盧新杰
(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連云港中醫藥分院 江蘇 連云港 222006)
由于在實踐中對公共基礎課教學文化傳承、思維訓練等方面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五年制高職院校公共基礎課教學面臨教學目標過寬、教師工作懈怠、學生興趣不濃等問題。因此,構建統一的公共基礎課考核體系,加強公共基礎課與專業課程的對接,科學設置公共基礎課的開課方案成為當務之急。
五年制;高職院校;公共基礎課;問題;對策
近年來,雖然上大學依然是很多初高中學生及家長的首選,但隨著國家對職業教育的重視,職業學校也日益發展壯大,在教育領域占據愈來愈重要的地位。為了使培養對象在與普通高中的競爭中獨樹一幟,擁有過硬的專業技術能力才是根本,所以“普教看高考,職教看大賽”的提法已成為職業學校的共識。
職業學校重視對學生技能的培養天經地義,但在重技能的大背景下,很多職業學校對公共基礎課的定位產生了偏差,一味地強調公共基礎課要服務于專業課,對公共基礎課內容進行盲目刪減、壓縮,導致教學目標不明確,教師工作懈怠,學生學習不夠積極主動。以上諸多因素疊加,嚴重影響了職業學校公共基礎課的教學質量,給職業人才的培養帶來了深刻而長遠的負面影響。
五年制高職的學生入學年齡小 (初中畢業),文化基礎薄弱,公共基礎課教學的缺失對學生的負面影響更甚,尤其需要引起教育主管部門和五年制高職院校的重視和關注。現階段對此問題不夠重視的原因主要還是思想觀念上的問題。
高職教育的任務是培養在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從事管理和直接運作的高級實用型專門人才。基于這一目標,部分學校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技術培訓上,而忽視了對人的培養。我們必須時刻牢記,學校培養的不是機器,而是人,是有技術的人。要培養人,公共基礎課的作用即無法忽視。
公共基礎課是傳承文化、培養品德、訓練思維的理想途徑 在我國,語文課程向來承擔著學生語言、寫作能力的培養,同時對古典文學、優良傳統的傳承也負有重要責任;數學課程鍛煉學生嚴密的思維能力,掌握基本的運算能力也是現代社會不可或缺的;由于生產技術的革新,越來越多的國外設備被進口使用,外文的標識、說明書也需要學生有一定的外語基礎。公共基礎課的內容簡直可以說是生活的必需品。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偉長說過:“我們培養的學生首先應該是一個全面發展的人,是一個愛國者,一個辯證唯物主義者,一個有文化藝術修養的,道德品質高尚的,心靈美好的人,其次才是一個擁有學科、專業知識的人,一個未來的工程師、專門家。”可見,僅僅依靠技術培訓是塑造不出這樣的人才的。
公共基礎課是學生可持續發展的橋梁 教育是百年大計。今天我們講培養學生,不僅要培養學生的就業能力,還要培養其轉換職業的能力、創業的能力。那就要夯實學生的文化基礎,使其有接受繼續教育的空間,有獨立的思維和良好的品質。江蘇的 《新華日報》2009年2月24的一篇報道稱:“享受2008年國務院特殊津貼的人員名單中,我省有12位一線工人位列其中,是一線工人享受特貼人數最多的省份之一。”通過這12位獲特貼的工人的事跡我們可知,初始學歷不重要(他們中的大多數只有初中學歷),在工作中不斷地學習和研究才是他們成功的關鍵。退一步講,一個連機器說明書都讀不通,連工作報告都寫不順的人不可能成為優秀的技術工人,也不可能獲得更多的發展空間。
公共基礎課是專業課的基礎工具 公共基礎課是學習一切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基礎,是現代社會中學習和掌握其他學科知識的必備工具。隨著學生年級的增長,隨著整個社會科技的進步,在專業課程學習中,學生所遇到的中外詞匯、數學計算只會更高深、更復雜,如果沒有良好的語言、數理、計算機等知識為基礎,這樣的專業課學習怕是連空中樓閣都無法搭建成形。
通過對近年來一些五年制高職院校公共基礎課教學、實踐、科研等情況的調查,筆者發現很多學校存在以下問題。
學生公共基礎課底子薄 五年制高職與三年制高職的生源不同,前者為初中畢業生,后者為高中畢業生。五年制高職的學生大部分是因成績沒有達到普高錄取分數線而選擇了高職。一方面,他們沒有經過高中階段系統的公共基礎課程的學習;另一方面,他們的初中階段學習基礎也比較薄弱。這一“缺”一“弱”的問題應由高職院校加以補償,還是聽之任之,答案是不言而喻的。既然招收了學生,學校就應該也必須承擔起學生入學之前欠下的知識結構方面的“債務”。
教學目標過于寬泛 五年制高職學生整體具有特殊性,所學專業也各有其特殊性,但公共基礎課的教學目標卻與普通高中差別不大,不同學校、不同專業的教學目標也并無二致。目標決定態度,所以,教學目標的寬泛是五年制高職公共基礎課質量難以控制和提高的根本原因。很多時候我們在講 “必需、夠用”,但是這樣的說法對實際教學而言太過模糊,導致各校各自為政,按照自己的理解執行公共基礎課“必需、夠用”的標準。應如何理解“必需”和“夠用”呢?是一門專業課程的必需,還是進入社會的必需?是五年學習生活的夠用,還是未來一段時間發展的夠用?沒有統一的標準,公共基礎課教師一面充當著運動員的角色,一面充當著裁判員的角色,結果造成一些教師上課混時間、講笑話,考試前劃重點、給范圍的局面,也就不足為奇了。
公共基礎課教師工作懈怠 導致高職院校公共基礎課教師工作懈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從客觀上說,職業學校由于專業建設的需要,往往對專業課程的投入占更大比重,從實驗實訓場所的建設到教學儀器的配置,從專業帶頭人的評選到骨干教師的比例,無一不向專業課程傾斜。公共基礎課教師無論外出培訓的機會,參加技能大賽的機會,還是科研立項的機會均少之又少。從主觀上說,一部分教師不能在逆境中堅持“傳道、授業、解惑”(教書育人)的原則,覺得既然自己及課程被忽視,努力不努力一個樣,以致課堂教學照本宣科,作業批改馬虎應付,教學改革虛與委蛇,最終導致教學質量下降,教學毫無效果。
學生底子薄的問題在短期之內是一個無法改變的狀況,所以,應針對課程目標、體系、學校和教師進行改革,力爭建立健全教學體系,發揮公共基礎課最大的社會效益。
構建五年制高職院校公共基礎課統一的考核體系 針對教學目標寬泛的問題,必須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加以解決,即由部門出面調研,制定政策,解決公共基礎課教學中哪些是“必需”的問題,“必需”內容的達標應由五年制高職院校公共基礎課統一的考核體系加以衡量。教育主管部門應對五年制高職(也可含中職)學校學生在校期間必需掌握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古文欣賞能力、計算能力、外語能力、計算機應用能力及體育鍛煉水平提出考核大綱,組織統一考試,頒發相應的合格證書。考試合格率應作為學校工作考核、學生畢業資格審查的重要依據。因各省職業教育特別是五年制高職教育發展水平不同,此考核體系的構建以省為界較為適宜,應以市為單位統一組織實施。這一考核體系的建立將對職業教育教學質量提高帶來根本性的改觀。首先,學校將更為重視公共基礎課教學質量的提高;其次,公共基礎課教師將更有壓力和動力,教學懈怠情緒能有效緩解;再次,扎實的基礎將是學生專業課程學習的有力保障,從而可帶動學校教學質量的整體提高,學生的可塑性會更強,發展空間也會更加廣闊。
根據各校情況,加強專業課與公共基礎課教師的對接 專業課與公共基礎課教師的對接將解決公共基礎課內容 “夠用”的問題,這一問題主要應由學校解決。教研室或各系之間可安排教師交流座談會,專業課教師將在授課過程中發現的公共基礎知識不足的情況及時反饋給公共基礎課教師,使公共基礎課教師在安排教學內容、設計教學環節時有的放矢。同時,亦應安排就業指導教師參加,將畢業生在就業、創業過程中出現的知識、能力欠缺問題向任課教師通報,以便對今后的教學內容進行拾遺補缺。
根據專業要求選擇開設部分公共基礎課 這在《江蘇省職業學校教學管理規范(試行)》中有明確的要求,即“各專業均應開設的文化基礎課程有:語文、數學、外語、計算機應用基礎、體育與健康。其他文化基礎課程,如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音樂、美術、綜合文科、綜合理科等,學校可根據專業需要開設或以任選課的方式開設”。這樣的公共基礎課程設置是合理的,但是,仍有部分職業學校不分專業,將物理、化學等課程作為必修課,造成了教學資源浪費。
立足學生發展,廣泛開設公共基礎課的任選、限選項目 首先,五年制高職院校的部分學生有升學的要求,江蘇省在《江蘇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公開征求意見稿)》中提出要擴大對口單招比例,同時,2011年試行中職畢業生對口到高職院校注冊入學,這必然對公共基礎課的教學要求進一步提高。在學生掌握“必需”知識的基礎上,應進一步拓展知識范圍,通過任選課、限選課的形式,為學生開設符合升學要求的公共基礎課提高課程,使有學習意愿者有學習的機會和途徑。其次,應針對學生的興趣及就業、創業的需要開發選修項目,如“演講與口才”、“商務日語”、“圖形處理技術”、“網絡商務”等。選修項目的開發應進行廣泛調研,征求在校生、畢業生、就業指導教師及用人單位的意見。
隨著社會的進步,對人才的要求必將由單純重技能向人文與技能兼重轉換,五年制高職院校要培養出企業滿意、人民滿意的人才,必須重視公共基礎課的教學,在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尚未針對公共基礎課構建統一的考核體系之前,應著手重視公共基礎課教學,真正提高公共基礎課的教學質量,這必將會使職業教育在育人競爭中獲得更加充足的動力。
[1]陳家頤.“節約型”高職公共基礎課改革的實踐與思考[J].職業技術教育,2005,(29).
[2]劉卷.高職公共基礎課程設置問題研究[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9,(16).
[3]侯利平.高職院校公共基礎課教學要科學定位[J].職業圈,2007,(11).
盧新杰(1980—),江蘇連云港人,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連云港中醫藥分院講師,研究方向為高等教育管理與計算機技術。
G712
A
1672-5727(2011)10-003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