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人才培養模式的國際比較研究
趙曉聞、林健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年第2期中撰文,從國際比較的視角,研究了工程人才培養模式的分類和特征,比較分析了五類工程人才培養模式,并闡述了對我國工程人才培養模式的啟示。
首先,作者從工程人才培養模式分類依據所選擇的視角、工程人才培養模式類型的劃分標準,以及工程人才培養模式的類型三個方面闡述了工程人才培養模式的分類。工程人才培養模式分類依據所選擇的視角包括工程教育體系、勞動力市場、創新力和競爭力的實現。作者以社會福利保障模式為工程人才培養模式的分類依據,并認為不同國家的工程人才培養模式的變型依不同的國家的社會福利保障模式及形態不同而可歸于不同的類屬。作者將工程人才培養模式劃分為五類,即:歐洲大陸工程人才培養模式、自由主義工程人才培養模式、北歐工程人才培養模式、東亞工程人才培養模式和發展中國家的人才培養模式。此外,作者從工程教育的基本特點和勞動力市場特征兩方面,對這五類工程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分析。
其次,作者從兩方面對不同的工程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比較:1.工程人才培養模式與勞動力市場的匹配比較。作者認為不同類型的工程人才培養模式都是在與內外部勞動力市場的矛盾沖突和妥協中來進行調整和發展的。2.工程人才培養模式與社會經濟增長方式的匹配比較。工程人才培養模式的選擇是與所在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的大環境息息相關的。
最后,作者論述了對我國工程人才培養的啟示:1.處理好工程人才培養中“數量”、“效率”以及“創新”間的關系。隨著我國部分經濟領域的發展進入效率驅動階段和創新驅動階段,必須在繼續保持工程人才培養“數量”的基礎上,更加關注培養“質量”。2.把握好工程人才培養中“解決實際問題能力”與“工程實踐”的關系。3.在工程人才培養中處理好保持自我特色與國際化學習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