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繼國
職業學校名校長之意涵及素養
□王繼國
職業學校名校長就是具有獨特的職業教育思想、杰出的職業學校管理業績和豐碩的職業教育科研成果,在職業教育界乃至社會上較為知名的職業學校校長。職業學校名校長,是一個在時空維度上具有相對性特征的概念,即是某區域、某時段內相對知名的校長;同時,也是一個外生性很強的概念,即外在的社會個體在其成“名”過程中有著十分關鍵的作用。校長自身優秀的職業素養,是其成“名”的“硬核”及內因,主要包括科學素養、政治素養、法律素養、革新素養及協作素養。同社會經濟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系,是職業教育區別于其他類型教育的最大特征,因此,視野開闊、高瞻遠矚、勇于開拓、服務社會的革新素養是職業學校名校長的核心素養。
職業學校名校長;意涵;素養
校長是一所學校的主要領導、組織核心及法人代表,對內全面負責學校的教學、管理、科研事務,對外全權代表學校與社會其他組織、機構進行溝通、協調、交流、合作。鑒于校長對于學校的重要性,我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形象地把校長比作是學校的“靈魂”。校長的水平影響著學校的辦學質量和教學水平,培養和造就一支高素質的校長隊伍,是創造和提供優質教育資源的前提和保證。正如國務院原副總理李嵐清指出:“一個好校長,帶領一批好教師,就能辦出一所好學校”。因此,要提高我國職業教育的質量和辦學水平,就必須首先培養出一批能適應全球化、現代化、市場化的職業學校名校長。
“職業學校名校長”從構詞上分析,“校長”是中心詞,“職業學校”、“名”是修定“校長”的。 因此,可以將普通學校“名校長”的概念,予以“職業學校”性質的修正,嘗試對“職業學校名校長”進行定義。
已有研究對“名校長”概念的界定可以歸納為兩類:(1)比較視角:名校長是指知名或者著名的校長,是在教育界乃至社會各界影響廣泛,因而具有知名度的杰出校長。[1](2)內涵視角:名校長是具有高尚的教育倫理精神與職業道德品質,具有先進獨到的教育思想、突出教育業績和豐碩教育科研成果,并具有一定社會影響力和大眾知名度的學校管理專家、教育專家。[2]借鑒以上“名校長”的定義,“職業學校名校長”可以表述為:具有獨特的職業教育思想、杰出的職業學校管理業績和豐碩的職業教育科研成果,在職業教育界乃至社會上較為知名的職業學校校長。
簡單地講,職業學校名校長就是指眾多職業學校校長中的佼佼者。首先,“名”與“不名”只是個相對概念,因此,評價一位職業學校校長是否是“名校長”,就應該將其放在時空維度下進行比較。在空間維度上,“名校長”是有地域界線的,即在多大范圍內是知名的。因此,全國知名是國家級名校長,全省知名是省級名校長,縣域知名則是縣級名校長。在時間維度上,有的名校長是“名”垂千古,而有的則是“名”噪一時。這主要取決于名校長的教育思想是否可以源遠流長、教育業績能否稱得上豐功偉績。
時空維度下“名校長”概念的相對性,體現的是一種結果性的比較與評價。名校長之“名”的相對性,還體現在成長性的評價視野中。比如,基礎較差或是新辦職業學校的校長,與國家級或省級重點職業學校的校長相比,在結果性評價體系中,他們被評為名校長的機會就小得多。因而,應該把成長性評價引入名校長的評選活動,比職業學校在校長們領導下的規模發展和質量提升速度。實質上,職業學校名校長也是一個發展性的概念,即從校長自身來看,今天的“名”是通過與昨天的“不名”比較而體現的。

職業學校校長獨特的教育思想、突出的辦學業績、豐碩的教育科研成果是其成“名”的“硬核”及內因,但校長主體之外的其他個體則是其成名的關鍵因素。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靜態地看,“某某是名校長”稱謂的產生與流傳,是作為客體的廣泛社會人群對作為主體校長進行評價的結果,具有鮮明的草根特征。“某某是名校長”的表達,往往并非出自校長本人,而是來自于其他社會個體。
二是動態地看,名校長的成“名”過程,既是校長不斷努力提升自身素養的過程,又是其社會關注度和知名度逐漸提高的過程。其事跡越能為大眾所知曉,傳播范圍越廣、受眾越多,其“名”聲也就越響。可見,校長成“名”過程是主客體相互作用的過程,其中客體作用的發揮與主體“名”聲的大小存在著直接的、正相關關系。因此,職業學校名校長是一個具有鮮明外生性特征的概念。
從眾多職業學校校長成“名”的過程來看,一般要經歷普通校長、優秀校長或杰出校長,再到名校長階段。如下圖所示,職業學校普通校長、優秀校長、名校長共同組成了職業學校校長群體金字塔結構(見下圖)。其中,普通校長所占的比例最大;一部分教育思想先進、辦學成績突出的校長就成為職業學校優秀校長;優秀校長中,知名度更高的部分人就成為職業學校名校長。
可見,職業學校優秀校長在教育思想、辦學業績等方面,已經具備了成為名校長的內在條件。如果其教育思想能夠影響更廣,辦學業績能夠產生更大的社會經濟效益,那么他的知名度也必然會更大,也就逐步邁入職業學校名校長的行列。在這過程中,報刊、廣播、電視以及互聯網等媒體,往往能夠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也即成“名”的外生性因素是相當重要的。
俗話說,“打江山易,守江山難。”因此,要成為名校長不容易,而要能夠持續地做名校長就更難。這需要不斷地發展、豐富已有的、獨特的教育思想,與時俱進、勇于創新,在辦學業績和教育科研方面取得更大的成就。全國首次評選表彰中國職業教育百名杰出校長的評選條件中有一條是:服務經濟貢獻社會,社會影響大。可見,對于職業學校校長來說,使學校的發展同社會、經濟的發展密切地聯動起來,最大程度地服務于區域經濟發展、產業結構調整對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職業學校辦學的社會價值才能生動體現,職業學校校長的名聲才會更加響亮。
職業學校名校長的素養是其成名的內在因素。這些素養的形成與提高,主要通過校長的自我學習、自我反思實現,而學習、反思的驅動力,部分來自于自我的興趣,更主要的是源于校長實踐的需要。名校長的素養最終凝結在其教育思想、辦學成就及教育科研成果中,成為可以流傳、可供學習借鑒的顯性事物。
職業學校名校長的素養主要包括以下五個方面。
當今社會,科學發展日新月異,知識更新速度明顯加快,職業學校的辦學環境也是瞬息萬變。作為職業學校名校長,必然要具有深厚、扎實、廣博的專業知識、管理知識、營銷知識及領導知識,并成為學校某一專業的學科帶頭人,熟悉職業教育的特性及職業學校教學的規律。更為重要的是,一名職業學校校長要想做到一如既往的“優秀”,則必須具備不斷學習知識、總結經驗、鉆研學術、探析學校發展的良好科學素養。只有這樣,才是與時俱進、才能不落伍、才能領導學校在革新中長足發展。
職業教育除具有教育的一般特征外,其人才培養職業指向性的要求,決定了職業教育鮮明的社會性、開放性及與社會科技、產業、經濟發展變化相一致的動態性特征。職業教育是為社會培養生產一線所需的技術、技能型人才的教育,是與社會經濟關系最密切的教育類型。因此,對職業教育發展的指導與調控是國家實現對經濟發展影響與調控的重要手段。在經濟全球化、市場化不斷深化的今天,國家針對經濟、社會、教育發展的政策、方針也在不斷地調整。這些因素就構成了職業教育發展的宏觀環境,作為優秀的職業學校校長必須關注國家、區域政治層面的信息,才能確保學校事業的發展能夠順應國家的意志、社會的潮流,這也是學校成功辦學的大前提。
校長法律素養的基本層面就是校長在行使領導、管理學校職責的過程中能夠遵守相關的法律、法規,不違法行事;從更高層面講,校長的法律素養應該體現在具有較強的法律意識,善于運用法律工具和手段維護好學校和師生員工的利益上,也就所謂的“依法治校”。依法治校既要依憲法和教育法律法規,又必須依教育主管部門的教育規章和學校自己的管理制度。依法治校不是學校領導及其職能部門依法“治”教師和學生,以加強校領導的權力和權威,更不是“以罰治校”或“易法治校”,把依法治理學校搞成了“以罰代法”、“按需取法”。依法治校的“治”,是指管理,而非管制,是管理和服務的統一,不是消極地運用法律來管制、約束作為學校主體的廣大師生,而是指在學校管理中能動地開展依法育人、依法管理、依法辦學、依法發展,充分調動廣大師生的主觀能動性。
對于職業學校而言,成功的辦學必然包括建立充足、穩定的校外教學、實習基地。這需要與社會和企業的合作,要建立既能夠承擔學校教學、實訓任務,又能夠對外承接業務,進行生產的一體化校內實訓基地。無論是與社會、企業進行合作,還是校內實訓基地的生產運營,都需要遵守國家的相關法律,以保障學校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特別是學生在企業頂崗實習期間,處于學校和企業協作管理的狀態,其人身安全、合法權益往往得不到保障。作為優秀的職業學校校長必須從宏觀著眼、從細節入手,合理地運用法律,保證學校各項事務平安、有序進行。
1995年,江澤民同志在全國科學技術大會上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科技創新是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而教育創新則是社會發展的源動力。教育創新具有教育改革的“破舊立新”功能,它強調的是教育理論、觀念的全面更新,教育方法的首創、教育模式的開拓。
職業教育是與社會經濟發展關系最為密切的教育類型,擔負著為社會培養數以億萬計的生產、經營、管理、服務一線所需的技術、技能型勞動者的重任。在科技創新層出不窮、人才需求瞬息萬變的當今社會,職業學校只有不斷開拓創新、與時俱進,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得穩、走得快。因而,創新是職業學校名校長最重要的素質,大到學校的整體發展設想,小到學校管理的每個細節,都需要注入新的思想。誠然,創新是一種探索,或說科學指導下的試驗,必然有風險相伴。這就要求職業學校校長要具備敏銳眼光、風險意識、機敏的風險應變能力;需要具備敢于承擔責任的勇氣,尤其是在困難和暫時、局部的錯誤面前,作為學校發展的核心領導必須要能敢于面對,要能承受住巨大壓力,進而帶領全校師生主動適應局勢的變化,與時俱進、持續創新,根據需求不斷整合資源、優化協調,通過膽略與悟性的發揮,敢于進行必要的冒險,不斷創造新的發展機會,實現學校的可持續發展。
職業學校名校長一定是優秀職業學校校長,優秀職業學校校長不單單指校長本人優秀,而且內涵中反映出的是他所在學校整體的優秀。即優秀校長身后是一群優秀教師、學校各級領導組成的優秀團隊。職業學校名校長在一定意義上也是某一地域范圍內的職業學校領軍校長。有關行業領軍人才的研究表明,領軍人才具有兩大特征:一是本行業、本領域公認的杰出人物,學有專長、術有公認:二是具備能夠成為一個團隊的核心和靈魂的能力,能帶出一支隊伍。概括起來說,領軍人才就是杰出性和引領性的統一。
職業學校人才培養和學校管理方面動態性、開放性的特征,要求職業學校校長擅長于宏觀把握與決策,以及對社會事務的處理。因此,職業學校名校長也許不是教學能手,但必須具備良好的團隊管理與合作能力。在其領導下,學校各級領導分工明確、配合默契,能夠準確、迅速、高效地完成學校各項事務。
職業學校名校長除需具備上述五方面的素養外,良好的社交能力及職業精神也是非常重要的。相比普通教育而言,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職業指向性特征,決定了職業學校必須與社會企業密切合作,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這就需要職業學校校長具備良好的社會交往與公關能力。校長在學校里始終是師生關注的焦點、仿效的對象,其教育功能具有顯著的放大效應。因此,端正的職業態度、嚴格的職業操守、高尚的職業道德,也是職業學校名校長的重要素養。這些素養形成了名校長獨特的人格魅力,使其深得廣大師生的信任,產生的吸引力、凝聚力、號召力為校長工作的有效開展,提供了更有力的保障與支持。
[1]康萬棟.關于中小學名校長內涵的思考[J].天津教育,2006(11):16.
[2]王鐵軍.校長成功:多維視野的整合考察[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6):1-6.
責任編輯 劉揚軍
王繼國(1977-),男,山西柳林人,碩士,江蘇技術師范學院助理研究員,主要從事職業教育研究。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十一五”規劃教育學2007年度國家青年基金課題“三元共生職教師資培養模式的研究”(課題批準號:CJA070190)成果之一,主持人:賀文瑾;江蘇技術師范學院青年基金專項“歷史視角下職技高師職教師資培養的實證分析”(項目編號:KYY08062)階段性成果,主持人:王繼國。
G710
A
1001-7518(2011)19-007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