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世浩、陳龍根在《成人教育》2011年第5期中撰文,對于經濟轉型背景下的農民工群體的社區教育模式進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關的建設性策略和意見。
首先,作者界定了農民工內涵并總結了農民工社區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作者從廣義上對農民工概念進行了界定,認為農民工包括兩部分人:一是在本地鄉鎮企業就業的離土不離鄉的農村勞動力;二是外出進入城鎮從事二、三產業的離土又離鄉的農村勞動力。此外,作者從農民工文化程度、農民工流向、外出農民工權益保障、農民工社區教育本身等方面分析了當前農民工社區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其次,作者介紹了四種農民工社區教育的模式。1.統籌型是農民工社區教育的主導模式。該模式是指由一定區域內的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或群體組織出面,或相互聯合組織本區域內農民工社區教育,對本區域的農民工社區教育進行統一協調、籌劃的教育模式。作者從牽頭主體、結構、功能、內容和作用等方面,分析了街道統籌、區統籌、市統籌和鄉鎮統籌。2.互惠型是農民工社區教育的基本模式。該模式是指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單位實體,根據雙贏和自愿的原則,根據當地區域發展的需要,聯合舉辦農民工社區教育的模式。作者認為這種模式的最大特征是自愿、互惠和雙贏。3.輻射型是農民工社區教育的拓展模式。該模式是指以企事業單位、工礦企業及學校為實體中心,憑借這些單位自身的優勢,使自身的教育功能外顯化和顯性化,積極主動參加農民工社區建設教育。作者根據不同牽頭主體,將其分為學校中心輻射型、企事業單位輻射型和文化單位輻射型三種模式。4.實體型是農民工社區教育的超越模式。該模式就是指依托實體性機構實施農民工社區教育的模式,但是鄉村社區教育中介機構實體發展隨著地區的不同而極不平衡。
最后,作者從五個方面提出了農民工社區教育的建設策略:1.加強政府統籌;2.加速實體建設,防止社區教育泛化;3.多種模式并存;4.加快師資隊伍建設;5.確保教育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