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媛
(海南省農墾那大醫院護理部,海南 儋州 571700)
分組連續排班模式在心血管內科的應用
吳媛
(海南省農墾那大醫院護理部,海南 儋州 571700)
目的對我院心血管內科實施的分組連續(APN)排班模式進行效果評價。方法采用調查問卷的方法,分別調查APN排班模式在心血管內科應用的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度和護士對APN排班認可度,進行效果評價。結果患者對傳統排班法滿意以上評價為73.9%,APN排班法滿意以上的評價為92.9%;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士在專業價值、工作壓力、質量保證、護理文化和成長平臺五個方面的認可度高于傳統排版法。結論APN排班模式在心血管內科運用,有利于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和提升護士對護理工作的認可度,值得臨床推廣。
APN排班模式;心血管內科;護理
當今我國醫療制度的改革不斷深入,醫學模式也在逐步轉變,護士的職責范圍、工作內容也在改變,患者需求逐步增加。如何更加合理充分利用護理資源,發揮最大效益已成為目前護理行業亟待解決的問題。本院在心血管內科病區按照護士分層級管理的方式,實行分組連續(APN)排班模式,取得了多方面效果。總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心血管內科是我單位主要關鍵科室之一,在2009年10月至2010年9月期間對參與此觀察分析的心血管內科科室內的護士、患者等進行問卷調查,所參與研究為住院患者,且能夠正確理解并判斷滿意度調查表內容。參與調查的患者、護士的年齡、性別等基本資料經χ2檢驗,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傳統周期性排班法模式 傳統的周期性排班實行白班、中班、小夜班、大夜班輪換制,每人每周值2~3個白天班,一個中班,一個小夜班,一個大夜班,班后休息2 d;每位護士按固定的排班進行班次輪轉,人員以循環式搭配。
1.2.1 APN排班模式 A班兩種形式兼容∶一種2人班7∶00~15∶30,中間有0.5 h午餐,另一種2人7∶30~16∶00,中間有0.5 h午餐;P班2人15∶30~23∶00期間0.5 h輪流就晚餐;N班2人23∶00~次日8∶00,1~5時時段內輪流休息各2 h;附設常白班1人,助理護士長值常白班;除護士長、助理護士長外,所有護士進入APN排班系統值班,均為責任班;各班次護士人力相對均衡:A班4名,P班2名,N班2名,常白班1人。形成護士長、高級責任護士、初級護士、助理護士的護理層級管理架構,設置責任小組,且相對固定,配備護理組長,明確各級護士職責。
1.2.3 評價方法 參考相關文獻方法[1-2],結合本單位實際,設定以患者對護理滿意度和護士對APN排班認可度兩方面,與未實施APN排班法之前傳統排班方法比較,進行APN排班實施效果的評價。
1.3 統計學方法 統計學方法使用SPSS16.0統計軟件處理,實驗數據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資料采用兩組完全隨機化設計,計量資料均數的t檢驗進行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度總體的評價比較 本研究共調查了傳統排班期間的住院患者69例,APN排班患者71例;其中傳統排班法滿意以上的評價51例,占73.9%;APN排班法滿意以上的評價66例,占92.9%;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度評價比較(例)
2.2 護士對APN排班認可度評價比較 共調查了傳統排班期間的護士15例,APN排班護士13例;結合本單位特點,圍繞專業價值、工作壓力、質量保證、護理文化和成長平臺五個方面評價兩種排班模式護士的認可度比較。從五種角度的結果看,APN排班的各項認可度均超過傳統排班模式,見表2。

表2 護士對APN排班認可度評價比較(分)
護理工作是醫院服務患者的一個重要環節,是一種人性結合專業的服務,服務的最終目標是患者滿意,提升治療效果。積極提升護理效益是目前醫改的一個重要舉措,如何在護理方法及內部管理方面開展探索是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之一[3]。
護士分層級管理APN排班,重在明確職責,保證治療護理及時到位,減少交接班次數,實行24 h服務,提高護理服務質量;改變傳統排班模式的中晚班人力少,使得護士更加貼近患者,增加護患溝通,服務深入,和諧護患關系,提升服務質量[4]。
APN排班表面上是一種排班方式的改變,實質上是在排班中融入了以人為本、關愛患者、提升護士專業水準的管理模式。本院在心血管內科啟動APN排班模式后,病情觀察到位,未出現患者在夜間熟睡時因交班而打擾患者的現象;護士與患者溝通良好,宣教及時,滿意度提高;尤其心血管患者病情變化快,減少了年輕護士單獨值班而出現的恐懼,護士的壓力減少的同時提升了專業技能幫帶,本文結果也說明護士成長平臺和護理文化提升遠遠高于傳統排班模式;APN排班模式是一種科學的排班模式,是護理管理的進步,這種模式能有效緩解護理人力資源緊張和患者對護理需求之間的矛盾,保證護理質量,而且對護理人員結構梯隊的培養、發揮護士的主觀能動性、護士隊伍的團隊建設、提高工作效率、增強護士的工作責任感都有很重要的推動作用,不僅僅在心血管內科,有文獻報道在急診科等應用反映良好[5],值得推廣。
[1]黎 艷,林瑞燕,陳小瓊.外科護士APN排班模式的優勢探討[J].中華普通外科學文獻,2009,3(6)∶63-64.
[2]向美煥,陳乃招,黎艷芳.護士分層級使用與APN排班的探索[J].臨床護理雜志,2009,8(3)∶67-69.
[3]李亞潔,彭剛藝.護理專業發展叢書之護理管理工作規范[M].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2006∶18-19.
[4]曹 晶,謝瑤潔,李玉樂,等.護理管理者對實施護士分層次使用的態度及思考[J].護理管理雜志,2008,8(6)∶3-5.
[5]張細鑾,周惠芬,楊 襯.分組連續(APN)排班模式在急診科的應用效果分析[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9,6(10)∶5-6.
R473.5
B
1003—6350(2011)16—136—02
吳 媛(1971—),女,海南省儋州市人,主管護師,本科。
2011-04-09)
·護 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