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艷穎 盧 剛 孫洪波
(1曲阜師范大學 外語教研部,山東 曲阜 273165;2高唐縣第一中學,山東 高唐 252800;3菏澤學院 外國語系,山東 菏澤 274015)
近幾十年,話語標記(discourse markers)的研究成為語言學研究關注的一個新的熱點課題。與英語的話語標記語相比,漢語這方面的研究相對滯后。漢語的態度副詞(即語氣副詞,如“畢竟”)、某些連詞(如“不過”)、某些插入語(如“我敢說”)等都應看作話語標記,它們在言語交際中的真實功能尚未得到準確的揭示(黃大網,2001)。
語氣副詞“畢竟”經過演變,語法化程度很高。在實際應用中,其話語功能在人際交際、語篇功能等方面都有體現。我們認為其是話語標記,在語篇中具有主觀化的表達功能。我們以“畢竟”所出現語言片段的語義結構模式和“畢竟”在實現銜接性方面的語篇功能作為分析研究的重點。
目前,學界對話語標記還沒有一個嚴格的定義,普遍的看法是:狹義的話語標記語是指在互動言語交際中從不同層面上幫助構建持續性互動行為的自然語言表達式;廣義的話語標記語是指書面交際和口語交際中表示話語結構及連貫關系、語用關系等的所有表達式 (鞠玉梅,2009:41)。根據普遍的看法,我們認為“畢竟”是符合作為話語標記的要求的。
我們先來看三個在實際運用中的例子:
(1)好萊塢畢竟是個國際性的影城,有一流的演員和導演,我在這里學到了許多東西。(《人民日報》,1993)
(2)然而現實畢竟是現實,它需要商業社會中似乎是無情卻合理的東西。(顧向東,《黃金夢里有黑洞》,《作家文摘》,1997)
(3)A:現在搞什么的都有假的,什么英語等級證書、計算機證書都有給辦的,太過分了。這么多都可以搞假的,我們還那么努力學什么學啊,直接拿錢買得了。
B:你何必管他們那些,搞那些的畢竟是少數,而且都是些沒本事的人。現在這個時代,是憑能力上的,你自己把本事學到手,還怕競爭不過那些搞歪門邪道的人。
A:說的也是。
以上的例子都說明“畢竟”是可以作為話語標記而存在于實際運用中的。
1.“畢竟”是一個單獨的詞,在實際交際中(書面、口語)使用頻率很高,有普遍的使用認可度。
2.在交際中,“畢竟”的作用是輔助交際的,起到的作用是引導和幫助受話者對表達者話語意義或者意圖的理解,也就是起到了保持話語連貫性的作用。在句法上是具有可分離性的(謝雨珂、謝因平,2009)。
在上述3個例子中,“畢竟”是完全可以去掉的,并不影響句子的實際表達意義,但是加上“畢竟”就起到提起受話者注意的作用,引導受話者關注“畢竟”標記帶來的說話者希望受話者重點了解的部分。比如在(1)中,說話者是想讓受話者重點了解好萊塢作為影城的國際性,擁有世界一流的人力和物力資源。在(2)中,寫作者是想讓讀者認識到現實是不同于想象的,是有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
3.雖然話語標記是否有概念語義的問題尚在爭論中,但是就普遍承認的程序語義,我們認為“畢竟”是一個具體典型。所謂程序語義就是指語義的程序表征,是指如何提取、運算概念表征(概念表征具有邏輯屬性,存在一定的邏輯關系。能夠用來描述或部分描述事件狀態,具有真假可言)的程序,在交際過程中起限制或指導作用。
而這種程序表征在“畢竟”的使用中是存在的,比如在例子(3)中,B針對A的煩惱,給出了自己的想法去勸慰A在對待社會上存在的不正之風要保持良好和積極的心態。B在表達自己的看法的時候,認為A所說的搞歪門邪道的人的數量比較少,這時B就采用“畢竟”來強調他的這種觀點。而且引導A去按B的想法認為搞歪門邪道的人都是沒有本事的人。經過“畢竟”的引導,使B的想法非常明確突出,而顯得有說服力,最后A同意了B的說法。這個時候,“畢竟”在實際語言交際中的程序性特征就體現了出來。
4.“畢竟”作為話語標記是具有多功能性的,是可以發揮多種功能的,保證了在大量的實際語言交際中的使用需求。(也有研究者認為話語標記是一個相對封閉的功能類,主要是針對其自身的造詞能力,即不能組合為更大的語篇單位。)比如:“畢竟”在實際實用中,會起到強調、緩和、預設等功能,(在下文“畢竟”話語標記功能分析中具體分析。)而同時它的這些功能也可以用“到底”、“究竟”、“總歸是”等來實現。
因此,“畢竟”是完全的話語標記語,存在于實際語言交際中。
關于“畢竟”的語義主要有以下幾種看法:(1)表示追根究底所得的結論;究竟;終歸;到底。這以《現代漢語詞典》、《現代漢語八百詞》為代表。(2)強調某種事情現象到最后還是發生了出現了,句尾總有表示新情況出現的語氣詞“了”。以《現代漢語虛詞例釋》、《現代漢語常用虛詞詞典》為代表。(3)《虛詞解析詞典》認為“畢竟”帶有轉折的語氣或加強語氣的作用。(4)表示強調。
以上幾種看法都有合理性,但有的需待進一步探討。首先“究竟”、“終歸”、“到底”與“畢竟”語義不完全相同,用其解釋“畢竟”,有時會造成語句意義的不通。將“畢竟”賦予表示時間的用法則過于抽象。通過對“畢竟”在文學作品、報刊雜志中用法的考察得出,“畢竟”沒有實在意義,在句子中起強調的作用,表示強調結論或原因(董付蘭,2002)。
“畢竟”一詞具有情態意義。情態,是句中命題之外的成分,也是句中的非事實性成分,是說話人主觀態度的語法化,也是說話人對句子命題和情景的觀點和態度。表達情態的手段很多,可以通過各種句類、句型,也可通過個別詞語。語氣副詞“畢竟”帶有很強的主觀性,它表示的是說話人自我的觀點、認識,體現了說話人對談及的情況所持的強調態度(李靜,2009)。
語篇是“使用中的語言”(Halliday,1978),這個概念的價值集中體現為:可通過語義上的相互關聯來表達連貫、相對完整的意義。而語篇功能則是一束潛在的各種語義選擇,通過語篇功能我們可創造或復制出較大大、表達較連貫的、完整的語篇,從而清晰地表情達意。連貫性是“使得語篇能結合為一體的可能性的總匯,是人們進行口頭或書面表達時可支配的潛在性的聚合”(Halliday&Hasan,1976),遵循這一觀點,我們探討“畢竟”的語義結構模式和在實現連貫性方面所體現的語篇功能問題。
祖人植、任雪梅(1997:39)通過對大量語料的分析(北京大學語料庫CCL語料庫檢索系統),發現“畢竟”所出現的語段的意義成分是一致的,而且意義成分之間在語義結構上也存在著共性,共有兩種類型。各意義部分在出現順序上有一定的靈活性,但它們之間的語義關系并無不同。祖人植、任雪梅(1997)歸納出了其基本語義結構的典型模式。
兩種模式的語段只是在“畢竟”出現的具體位置和綜合的語義構成方面體現出不同。因此,只需根據表達重點的變化而對它們進行相互交換。
“畢竟”的典型語義結構模式和信息表達,如下圖所示:

?
1.“畢竟”具有連貫性語篇的復制功能
借助語篇的銜接性,我們可創造或復制出較大的、具有連貫性的語篇。我們注意到,當語篇的前后語境完整并有適當的連接詞時,“畢竟”的銜接性功能并不顯著,故在a類句中即使省略,信息表達也不會受到大的影響;b類句中情況則不同,由于A/B的隱含,“畢竟”省略與否在大多數情況下信息表達會受到影響;而在b'類句中,“畢竟”顯得極為重要,一旦省略則所表達的信息完全不同。
因此,我們對“畢竟”脫離語境后的情況進行考察。發現:和一般的銜接功能只是潛在的性質不同,“畢竟”脫離語境后,它賦予一個一般的陳述句以完全不同的內涵;一個陳述句一旦使用了“畢竟”,則它就會自動強制性地要求按模式I或模式II的語義結構模式復制出自己獨特的連貫性語篇。試比較:
a.她是個女人。 a.他是個人。
b.她畢竟是個女人。 b.他畢竟是個人。
我認為,“畢竟”這種自動強制按自己特有的句法語義結構模式的功能是“畢竟”所獨有的內在語篇功能。
2.“畢竟”句表達的雙重信息
“畢竟”句表達兩重信息,“畢竟”的語篇功能主要在由第一重信息“對C的確定”到第二重信息“C具有某種屬性”,并要求與相應的預設信息參照,進而得出推斷在信息中得以體現。
語篇的銜接功能可能體現為兩方面:其一,和語言內在的一致性相關,是語言內部的;其二,與外在的情景發生關系,是外部世界的。
有時,“畢竟”句的信息表達也會受到外部世界知識的影響,特別是文化背景知識。“我畢竟是個女人”這句話出自一個有強烈女權意識的人之口與出自一個具有濃厚男尊女卑思想的人之口,含義是大相徑庭的。
3.“畢竟”的詞匯意義與語篇功能
綜上,“畢竟”的詞匯意義和語篇功能是相輔相成的,詞匯意義是語篇功能的基礎,而詞匯意義只有通過語篇功能才能在情景中得到體現,二者共同構成“畢竟”的意義。具體如下:
話語標記語“畢竟”強調語氣,通過強調某一情況而表明說話人的某種判斷、觀點或結論。主要用途有二:其一,用于因果轉折二重復合句,表示原因,帶有解釋性語氣。典型句式為:
(雖然)A+[(但是)B+(因為)畢竟C],或簡化為:B+(因為)畢竟C
其二,用于轉折因果二重復合句,表示反對,帶有辯駁或反駁的語氣。典型句式為:
[(雖然)A+(但是)畢竟C]+(因此)B,或簡化為:(雖然)A+(但是)畢竟C。
本文以語氣副詞“畢竟”為研究對象,從共時的層面分析其可以作為話語標記的理由:“畢竟”有普遍的使用認可度;在句法上是具有可分離性;具有典型的程序語義特征;在交際中,起到了保持話語連貫性的作用,保證了在大量的實際語言交際中的使用需求。并結合具體語言事實分析了作為話語標記的“畢竟”所在語段的語義結構模式和句法分布,進一步考察了其在實現銜接性方面的語篇功能,發現:“畢竟”一詞具有情態意義,通過語義上的相互關聯來表達連貫、相對完整的意義。“畢竟”所出現的語段的意義成分是一致的,而且意義成分之間在語義結構上也存在著共性,共有兩種類型,具有連貫性語篇的復制功能和表達雙重信息功能。
[1]Halliday,M.A.K.,Hasan,R.Cohesion in English. London:Longman,1976.
[2]Halliday,M.A.K.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The Social Interpretation of Language and Meaning.London: Arnold,1978.
[3]鮑克怡.虛詞解析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
[4]北京大學語料庫.CCL語料庫檢索系統[OL].http: //ccl.pku.edu.cn:8080/ccl_corpus/index.jsp.
[5]董付蘭.“畢竟”的語義語篇分析[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3):67-71.
[6]黃大網.話語標記研究綜述.福建外語[J].2001,(1):5-12.
[7]鞠玉梅.話語分析,曲阜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研究生課程講義[M].曲阜,2009:47.
[8]李靜.解析語氣副詞“畢竟”[J].安徽文學,2009.6.
[9]呂叔湘.現代漢語八百詞[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
[10]謝雨珂,謝因平.“畢竟”作為現代漢語話語標記語的功能研究[J].中國商界,2009,(1).
[11]祖人植,任雪梅.“畢竟”的語篇分析[J].中國語文.1997,(1).